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皈依、菩提心、四圣谛

皈依、菩提心、四圣谛

文殊菩萨修持系列教程的一部分 佛法友谊基金会 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 避难所的重要性和 菩提心
  • 从大乘的角度看四圣谛
  • 一个人的二、三、四、五体
  • 问答
    • 查看和查看有什么区别 领袖 作为一个代表,一个散发,和 他自己?
    • 当真正的止息产生时,心如何继续?
    • 善念怎能沾染无明?
    • 无常心怎么会有业力印记呢?

文殊师利仪轨和注释 04 (下载)

冥想 红黄文殊菩萨从皈依开始, 菩提心,就像我们所有的做法一样。 有时人们会想,“我们做皈依和 菩提心 一直,所以我们可以跳过这部分,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 实际上,我认为避难所和 菩提心 是整个路径中的基本要素。 如果您仔细观察,几乎所有东西都可以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融入其中。

避难所教导如何满足于我们自己和 菩提心 教会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这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避难所是一种理解事物的内在过程 三颗宝石避难 在因皈依和果皈依处。 这是一个获得信念的内在过程。 菩提心 帮助我们学习如何与他人和平相处。

我会解释避难所和 菩提心 从大乘的角度来看; 只是知道佛教里面有很多种解释,我现在就不一一赘述了。 您可能有兴趣在其他时间探索这些内容。

我们从四圣谛开始,它是所有佛教传统和所有佛法的基本形式。 的教诲。 首先,你从苦、不满意、痛苦、痛苦开始,不管你怎么称呼它——我们有这个。 其次,我们看到苦是有原因的。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我们自己的无知, 愤怒gehechtheid. 现在什么是无知, 愤怒gehechtheid? 它们是某种外在的东西吗? 不,它们是内部的。 他们是意识。

要了解无知, 愤怒gehechtheid 功能,你必须明白什么是心。 心的定义是“清晰而有知”。 “清”有两层含义,一是心无形,二是心能反照所缘。 心是“知道”或觉知的,因为它能够与对象接触。

在这一类心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心。 头脑不是一个坚实的肿块; 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意识。 我们有我们的感官和我们的意识。 我们有粗细和极微细层次的心。 我们有在任何概念中执行不同功能的心理因素等等。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研究这个,你可以学习 洛里格: 头脑和意识。

从大乘的观点来看,心的基本本质是清净。 在其中,一些意识——比如无明, 愤怒gehechtheid——被迷惑了。 他们误解了物体。 但是心的根本基础,本心的本性——根识和意识,明光心的本性,从一个生命到另一个生命的极微细心——是清净的。 因此,所有的烦恼都可以从心中去除。

烦恼皆因执着本有而生。 如果心本身不是自性存在的——如果执取自性存在的无明不是心的固有部分——那么无明可以被去除,因此 gehechtheid, 愤怒,嫉妒,骄傲,懒惰,以及所有其他受折磨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被去除。

自然是心的清净本性。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种方法是自然 自然; 这是心自性存在的空性。 这是一种永久性现象; 那是心的真实存在的缺失。 然后,与它一起,你有进化的 自然,这只是意味着常规存在的头脑的清晰和了解的本质。 (敞开心扉,清醒的头脑; 有一章关于 自然。 您可能想查看它。)

我们有两种 自然,我们两者都需要。 这两种 自然表明,在传统的层面上,头脑本身并没有被污染; 并且,在最终的层面上,心并不是本性存在的。 所以无知, 愤怒gehechtheid 在脑海中可以去除。

当你从心中去除烦恼时,你会得到第三圣谛——真正的止息。 让你达到真正止息的道路是第四圣谛。 基本上,它是证悟空性的智慧——所有这些不同的意识,它们是帮助你去除所有烦恼的智慧意识。 这是一个粗略的看法。 关于这一点还有很多话要说。

如果每个人都有 潜力——这两种 自然——那么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 . 众生与佛之间没有隔阂,因为我们的心都是空性的,我们的心都在世俗上是清明的。 不同的是,我们众生有天上的云遮蔽了这一切——无明云, 愤怒gehechtheid.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完全开悟的人。 这实际上是革命性的,并不是所有不同佛教体系都持有的信条。 在众生与神灵之间存在差距的其他宗教中,这当然不是一个信条。 在佛教中,这个差距不是一个刚性的差距。 这不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只是烦恼是否已被去除的问题。 并且可以去除这些烦恼。

当你去除烦恼——每个人都有可能这样做——那么你得到的就是 .

什么是 ? 我们可以谈谈 就二身而言,也可以分为三身,或四身,甚至五身。 他们都归结为同一件事。 只是分类方式不同而已。

如果我们从两个身开始,我们就从法身和色身开始。 法身的意思是“真理 身体,” rupakaya 的意思是“形式 身体。” 当我们说“身体” 这并不意味着血和胆 身体; 它的意思是 身体 如在语料库或集合或组中; 就像在一个 身体 人,或 身体 的文本。

法身(真理 身体) 是指的方面 的心思。 色身(形式 身体) 指的是不同的表现形式 出现与众生交流。 为什么 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 因为我们很无聊,不是吗? 我们无法收听 无所不知的心; 我们内在没有那个频率。 它被过多的无线电、来自电视和录像机的过多干扰所阻挡。 这 出于同情,以不同的身体形式表现出来,因为我们是非常以身体形式为基础的人。 我们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诸如此类的事物有关。 所以 ,出于同情,以各种形式出现,以便与我们交流。

如果我们采取色身(形式 身体) 把它分为两种,你有报身和化身。 Sambhogakaya的意思是“享受” 身体。” 这是 身体 的光 现于净土,教诸菩萨。 这个 身体 是给非常高层次的生命,可以调到 出现在一个 身体 光明和给予大乘和微妙的 密宗 教义。

化身是“化身” 身体,”一种更粗略的形式, 出现在与我们其他呆板类型的人交流。 化身就是释迦牟尼 ,例如——一个 在没有教义的黑暗时代出现在这个地球上 , 当没有谈论 三项高等培训,不谈四圣谛,不教道。 除了释迦牟尼,还有其他的化身佛 . 你可以说地球上任何为了与我们交流而出现的化身都可能是化身 .

我们可以编织 上师瑜伽 进入这个解释。 上师瑜伽 是一种密宗修行。 在 密宗 你正试图将你的密宗大师视为 . 由于这些类型的表单体,这是可能的。 一种是化身(化身 身体),这可能是这个地球上出现的某个人。 所以你从 的无所不知的头脑,然后认为 可以作为您的老师出现以指导您。 为什么不? 这是完全可能的,不是吗? 你想一想,诸佛为了开悟而费了那么大的劲,然后,他们就只是说算了,让一个没有开悟的人带你开悟? 我不认为 将要这样做。

当我们以这种方式思考时,我们会觉得我们的老师可能是佛陀。 现在我不是在谈论像我这样的人。 我说的是像尊者这样的人 达赖喇嘛 和你的密宗大师。 这种看法 领袖 作为 并非所有佛教都有。 它只在你的重要 密宗 实践。 它甚至没有在一般的大乘教义中引入。 一般来说,大乘你将你的上师视为佛法的化身 . 在你的皈依修行中,你将你的上师视为 . 我们不想陷入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哦,我的 领袖 是一个 . 我可以看到他 身体 由光制成,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完美的。 我要去崇拜这个神圣的存在。” 不要进入那个! 我试图以成熟的从业者的身份与您交谈。

你可以认为像尊者这样的人 达赖喇嘛 可能是化身 出现在这个地球上是为了指导和教导我们。 为什么不? 当你审视他教我们什么,他是如何教我们的,以及他提供的完美指导时,你至少可以接受这种可能性。

即使 专为我们而来,是 会教给我们任何与尊者所教不同的东西吗? 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思考,它有助于我们认真对待教义。 它还为我们的精神实践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维度,将我们吸引到更神秘的事物中。 换句话说,它让我们开始看到,也许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一切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存在。

这是将我们的老师视为老师的价值的一部分 : 这让我们开始 怀疑 我们平常的看法。 什么时候我们 怀疑 我们通常的感知会被吸引去思考空性。

什么是空虚? 这是关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的感官告诉我们的,我们的感官所感知的,是错误的。 甚至我们概念化事物的方式也是错误的。 就我们的感官而言,事物对我们来说似乎是天生存在的。 就我们的概念意识而言,我们通常将这些事物视为固有存在的。

当我们谈到这两种障碍时,它就是:对固有存在的执取——阻碍我们成为阿罗汉的迷惑障碍,以及对我们的感官和意识的真实存在的显现——认知障碍阻止我们成为 .

当我们开始有这种 怀疑 关于普通的感知,它引导我们思考空性和事物是空的。 空性并不意味着事物不存在。 这意味着事物是空的,没有固有的存在。 但是它们充满了缘起,因为它们就是这样存在的。 这是一个有趣的相互作用,不是吗? 当你开始思考这一点并进入四身时,你就会开始了解这种见 领袖 作为 扮演重要角色 密宗 实践。 你会看到这如何吸引你去思考空性。 这会吸引你思考如何 密宗 本质上是 冥想 论空性与缘起的结合。

让我们回到 四佛身. 我们有法身(真理 身体)和色身(形式 身体)。 色身可以分为两身——化身和报身。 法身是 的心,可细分为二——禅那法身(智慧真理) 身体)和svabhavikakaya(自然真理 身体)。 智慧真理 身体,禅那-法身,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心 。 这是一 无常现象 那是永恒的。 无常只是意味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任何起作用的东西都会时时刻刻发生变化。 这并不意味着它被污染或被迷惑了。

的心——甚至是觉察空的心——都是清净的心。 然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为什么? 因为它们是意识。 任何感知到一个对象的意识,在下一瞬间都不会感知到同样的东西。 思想改变。 但是 的智慧心是永恒的,因为一旦它净化了所有的障碍,那么障碍就不会再回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它是永恒的。

的心意并没有结束。 是否无关紧要 是在物理 身体 作为化身或报身 在净土中, 的意识没有结束,因为它的本性是清楚的和知道的。 一刹那明知生下一刹那明知,又生下一刹那明知。 这在我们的意识中也是一样的——一个清晰和知晓的时刻会产生下一个。 这就是我们可以 沉思 回溯并感受一下我们是如何拥有无始意识的。 就这种清明知觉的流动而言,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但是,那里 is 轮回心的终结。 受污染的四种心蕴终结:受、分别、缘、初心或识。 正如我们色蕴的终结一样,那些被污染的四蕴也终结了; 这个 身体 死。 但因为有极微细的心——就是明知的本性,不受其本性的污染——它不是本来存在的,也不是本来就被污染的。 因此,一瞬间的意识可以产生下一瞬间。 当我们开悟时,我们的开悟有一个开始,但开悟没有结束,因为一刹那的智慧会产生下一刹那的智慧。 因此你有 的思想在无限的时间里持续着。 所以这就是智慧真理 身体.

那么你就有了自然真理 身体,svabhavikakaya。 这是一个永久性的现象。 换句话说,它是 无条件; 它不会每时每刻改变。 这也可以分为两种。 如果把它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本性存在的空性。 的心,二是真正的止息 的心,意思是任何烦恼的消除、去除、耗尽,以至于它不再返回。

如果您遵循某些格鲁派寺院的某些评论,他们会告诉您真正的停止也是空性,但这是一个很大的争论话题。 在这一点上我不会进入它,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它会吸引你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思考空性,从而将你的思想完全带到其他地方。

现在,你可能会说,“所有这些 身体和所有这些梵文! 我不能直截了当。” 但如果你开始思考一下 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 你会得到这种不可思议的、广阔的感觉,不是吗? 所有这些不同的众生都已经成佛了。 不只是释迦牟尼 ; 不只是这个劫劫的千佛。 释迦牟尼生在这个地球之前,甚至在他生在这个地球之前,这些众生都已经成佛了。 一切诸佛,皆有遍知心,知一切 现象 一直,不费吹灰之力。

如果你是一个人,你可以做一些非常棒的事情 ,因为如果你有能力知道所有 现象,就是说你知道所有的众生 因果报应. 这意味着你知道所有不同路径的所有不同技术,如何根据他们在这个特定时刻的兴趣和性情,慢慢地、逐渐地引导某人。 您将知道如何引导他们从现在的位置开始完全启蒙。 就算花五亿劫做,你也知道怎么做。 你知道他们的本性和性情; 你知道他们需要听到的教导; 您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间说出正确的话,这样您就不会像我们大多数人那样一直吹毛求疵。 现在我们试图提供帮助,但我们却制造了更多的问题。 佛陀不这样做,因为他们什么都知道。

因此 成为启蒙之路上真正可靠的向导。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 避难 ,在 我们不 避难 兴致勃勃。 精神不是开悟的人; 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众生。

如果你考虑 就四身而言,它给你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可以做。 任何人有四身的原因是 菩提心. 换句话说 菩提心 是开悟的根本原因。 如果您没有 菩提心 动机,是不可能开悟的。 如果你离开一个有情众生的慈悲心,你是不可能开悟的。 这向我们表明了每个有情众生的价值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善待他们:我们的开悟取决于他们。

菩提心 是成为一个人的动力 . 如果你没有 菩提心,没有理由做这么多艰苦的练习来尝试成为一个 . 成为一名 就是为了让你有四身,让你知道众生需要什么,让你自己有能力表现出来。 所以一个 ,以智慧真理 身体,知道所有这些事情,并且可以显现不同的形体。 无论是化身还是报身,他们都可以在任何特定时间显化任何人需要的任何东西。

当诸佛显现这些不同的身体时,他们完全自发地、毫不费力地显现。 一个 不必想,“山姆今天在尼日利亚。 我想知道我能做些什么来利益他并引导他证悟? 我要这样做吗? 还是我应该这样做? 山姆真的可以用医生来帮助他变得更好,以便他可以修行佛法,但我今天懒得显化为医生。 实在是太费劲了。 我想睡觉,因为我已经为众生工作了这么多劫。” 没有这个问题。 在尼日利亚看到山姆,那里立刻有一种放射——如果山姆有 因果报应 为了它。 如果 Sam 没有 因果报应 没有什么 可以做。

这就是为什么创造美好的事物对我们如此重要 因果报应. 如果我们创造好的 因果报应, 做祈祷和发愿, 它就像一个钩子画 给我们。 佛没有选择。 他们完全被慈悲所控制。 所以如果一个众生有 因果报应 能够受益,然后立即,不费力,自发地, 体现所需要的一切。 显化可以是电话、朋友、老师——可以是任何东西。 这 这样做,他并没有对此发表如此大的声明。 他们说 甚至可以显化为一座桥梁。

我们直接受益于拥有 四佛身. 如果我们能成为一个 ,想象一下我们能做多少好事。 这不仅仅是我们在这一生中只能用这一生做的好事 身体. 这不仅仅是给人们面包或给他们药物。 做社会服务和社会参与实践真是太好了; 佛教界肯定需要参与其中。 然而,真正帮助众生的方法,是帮助他们舍弃恶业,修行正业,并教导他们佛法,让他们最终证悟。 如果我们有完全开悟的能力 ——无论我们是帮助他们参与社会佛教,还是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获得启蒙——我们将有更多的能力做到这一点。

这些都是证悟的好处。 你不想为了你自己的利益而开悟。 就像我说的,如果你不想利益众生,你不需要那么努力地为三个无数大劫积累那么多功德。 让自己脱离轮回。 做阿罗汉就够了。 但是如果你想利益众生,那么你需要一些额外的内在储备,你需要做这个额外的工作。 我们不想开悟,因为开悟是最好的,比如,“我想要最高和最好的,我想要 供品。” 这不是为什么你想成为一个 . 你想成为一个 因为你百分百致力于帮助众生。 这是唯一的原因。

如果你对四身佛性有这种看法,并且你看到它在无限时间、无限空间中永恒地存在,然后 菩提心 有道理,不是吗? 如果你能得到四身,并有那种利益众生的资格,那生起就有一定的目的。 菩提心. 如果没有可能获得四身,为什么要生成 菩提心?

你明白为什么避难和 菩提心 先来? 你明白为什么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吗? 你明白为什么有这种皈依观吗? 菩提心 为你将要进行的密宗修行设置了整个舞台? 因为当你禅修文殊菩萨时,你看到的文殊菩萨就像报身。 当你进行自我生成时1 作为文殊菩萨,你正在看到你的 身体 作为一个色身,你将自己的心视为法身。 你试图创造获得这两个的因。 你创造这些原因的方式是通过这个密宗瑜伽 冥想 在那里你溶入空性,然后产生你的智慧心和你所有的潜力作为两者 身体。

没有这种觉悟观,修行文殊菩萨——或 金刚萨埵 或观世音、度母或任何本尊修持——没有意义。 你需要有这个四身观。 你仍然可以练习,当然,感觉非常棒。 你观想文殊菩萨,光就来了,你获得智慧,或者你观想观世音菩萨,你发出光,你的慈悲就会增加。 您仍然可以进行练习,它可以帮助您,并且仍然有益。 但是你看到如果你对四身有这种理解,你对这个修行的理解就完全不同了吗? 这与你只是在练习时非常不同,因为它让你感觉良好。

很多人来佛教是因为他们想做一些让他们感觉良好的事情,这很好。 没有什么不妥。 但是,如果你想维持长期的佛法修行,并且你真的有很高的精神愿望,那么你的动机就必须加深。 它加深了,因为你对自己的潜力有了不同的理解。 你开始明白 自然。 你了解四圣谛。 你了解皈依,你想帮助众生。 所以你做这种修行,因为它帮助你创造一个因 的形式 身体 的网络 的真相 身体.

在这种修行中,你正在消融于空性中,然后你将自己生成为文殊菩萨,也就是色身。 而你把你的心想成法身。 你开始认为自己是 . 你发展了自我形象,这开始改变你与自己的关系以及你与环境的关系。 这会改变你的行为方式,从而影响 因果报应 你创造——你创造的原因。

无论你是在做功德和智慧的收集,还是在没有真正尝试的情况下做如何往生地狱的收集——这取决于你的动机和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你想往哪个方向走? 当你明白你的潜力是什么,你明白了什么是 可以做,你会想这样做。

当你 避难,如我刚才所解释的,诸佛是四身。 佛法是真正的止息和 真正的路径。 该 真正的路径 是所有那些使我们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去除各种杂染以使它们不再出现的意识。 真正的止息是每一种烦恼或烦恼的止息,随着你在道上前进,你会逐渐获得。 在道的不同层次上,不同的烦恼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当你完全停止那些,你会得到不同的真正停止。 当你成为一个 你有所有真正的停止。 那就是佛法皈依,你所追求的。

僧伽 皈依者是圣者,即直接证悟空性的人。 换言之,他们直接证悟空性的心是 真正的路径. 他们的心流有一些真正的止息,因为他们已经开始从根本上消除不同的烦恼,使它们不再出现。 因此,它们是可靠的向导。

当我们想到 三颗宝石 我们 避难 在,这就是我们正在考虑的。 要了解这个皈依,我们必须了解四圣谛,我们必须了解空性。 我们必须明白 自然,我们必须看到所有这些东西是交织在一起的。

不要认为皈依是你在修行开始时所做的事情。 “我避难了。 现在我能做什么更高?” 实际上皈依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修行,因为我们正在努力使自己成为 , 佛法, 和 僧伽。 我们 避难 在因果 , 佛法, 和 僧伽——那些已经存在于我们之外的东西。 我们 避难 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成为 , 佛法, 和 僧伽 我们自己。 当我们变成那样——当我们的心完全从所有的烦恼中解脱出来——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无量空间中散发出所有这些身体来利益众生。 皈依其实是一种很深奥的修行。

你看到这个想法是如何的 符合 菩提心 以及为什么 菩提心 有那么重要吗? 菩提心 不仅仅是爱和同情。 菩提心 有那个 心愿 成为一个 利益众生; 一直在我们的脑海中。 所以我们要修那么多。 这需要很多努力。

在某个时刻,经过长期刻意的修炼,我们的 菩提心 会变得自发。 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菩提心,它将变得不可逆转,我们永远无法失去它。 那 菩提心 变得非常强大,因为它是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引擎推动你前进。 你想成佛,因为你意识到所有的众生都指望你去做。

有时我们会后退一步想:“这些无量佛都已经有了。 为什么我需要成为 ? 他们可以帮助众生。 我只是慢慢来。” 好吧,那是行不通的。

当我们是众生时,我们会与不同的众生建立不同的业缘。 当你成为一个 ,你将处于帮助那些与你有密切业力联系的特定人的首要位置。 出生在 XNUMX 万个宇宙之外的人,没有那么紧密的业力联系,将无法像你一样帮助他们。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成为一个 因为我们与众生有着特殊的业力联系,使我们能够利益他们。

并不是说我们能够更好地从我们身边使他们受益; 它来自他们的身边。 由于他们与我们的业力联系,他们会更开放,更容易接受我们的佛法。 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来帮助他们。 我们不能将其剥落并留给其他诸佛。

当我们的大脑只想扔掉所有东西并说“这太多了”时,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想想你真正爱的人和你真正亲近的人,问问自己,“我可以把他们扔掉吗?” 通常这会在我们身上拉出一些非常美丽的东西。 有时候,即使它伤害了我们,我们也愿意偷懒,但当它伤害我们所爱的人时,我们是否愿意偷懒?

问题

观众: 我不明白两者之间的微妙区别 领袖 as 领袖 作为一种散发 .

尊者图登卓龙(VTC): 尊者谈了很多关于我们可以看到的不同方式 领袖. 我将解释这三种不同的方式,以及它们如何与三种不同的实践水平相对应。

在你的基本 戒律 实践——避难和 五戒——在那里你看到你的导师作为代表 . 他或她代表 因为他们有血统,他们给予 戒律 它们给你皈依,让你与释迦牟尼时代的整个修行传承联系起来 直到今天。 你认为你的导师是代表 以这种方式。

在大乘修行中,你正在努力成为一个 为了利益众生,你会看到你的 领袖 作为一种散发 . 这给人的感觉是有一点空间。 我们的头脑倾向于认为,“有一个 在那里。 这个人不是真实的 ; 它们就像一道光束从 . 散发出这个人来教我。” 不知何故,在我们看来,我们更尊重那个人,而不是仅仅将他们视为代表 , 但与 因为它们是 . 尽管如此,以这种方式看待我们的老师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认真地对待教法。

如果你正在做 密宗 修行,它是大乘的一个分支,然后你想训练你的心,看到你的密宗上师是 ——特别是如果你正在练习最高的瑜伽 密宗 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有老师名字的人都是 . 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作为你老师的人都是 , 因为有人可以成为你的 戒律 老师或大乘老师。 这里特别强调那些给你密宗灌顶的人,因为当你做 引发,老师将自己想象为神。 你希望能够认为你正在服用 引发 直接来自真神。 其实有一种方法 真的来了,并且以本尊的形式存在。 那时我们的老师恰好是管道——它使我们能够建立这种联系。 我们正在努力训练我们的思想,以便能够将我们的老师视为实际 .

有时人们会想,“哦,我的老师是 . 但其他人,我不在乎。 我给老师洗碗,给老师做饭,给老师开车,但我不想帮助一些众生。” 实际上,如果我们有这种观点,那么我们就错过了 密宗.

In 密宗,你将一切都化为空性,并产生一切作为本尊和曼荼罗。 所以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你的老师 . 你试图将所有有情众生视为 也。 在这种情况下,将您的老师视为 . 你还要做什么? “我身边这些人都是佛,我师父是众生?!” 这没有任何意义。 在 密宗 你不断地尝试将事物化为空性,并以纯净的形式产生它们,如纯净的化身、报身和法身。 这让我们觉得 更显赫。

当我们试图将我们周围的所有人视为 , 这并不意味着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他们一定会成为 . 这不像我们看到约翰打乔,我们说,“好吧,这两个佛只是在演戏。” 这整个技巧——将众生和你的环境视为净土——并不是为了让你进入那种奇怪的心境。 目的是帮助我们避免批判的、评判的心、抱怨的心。 如果我们将其他人视为佛陀,那么我们不会对他们生气,而是会想:“哦,这正在发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有一些东西要学习。 也许我需要学习的是提供帮助。” 不要陷入这种奇怪的态度,认为一切都是完美的,因此一切都会发生。

观众: 我没有得到光束部分。 它似乎使 领袖 不太重要。

职业训练局: 这太有趣了。 我从未听说过在教义中使用过这个例子,但这是可能的。 但不要太卡住。 以这种方式看待你的老师的全部目的是让你仔细聆听教义。 问题是,如果我们看到我们的上师很普通,我们就会想:“我为什么要听他们讲法?” 如果我们在听法时有这样的态度,那就不会有太多的东西了,是吗? 我们的脑海里充满了 怀疑 和怀疑; 我们忙于挑毛病,而不是听教义。 如果我们有这种看法,那只会伤害我们。

关于对老师有好的看法的建议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老师需要尊重和荣誉。 如果老师需要尊重和荣誉,那么他或她就不是真正的老师。 它来自我们这边; 我们需要对我们的老师有这种看法。 我们持有这种观点对老师一点好处都没有。 我们给予 供品 给老师,我们创造功德。 我们的功德引导我们开悟。 老师拿到一包香。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以尊重的方式见我们的老师这件事对老师没有好处。 它使我们受益,因为它使我们仔细聆听教法的意义,认真对待并付诸实践。 如果我们有这种态度,那么我们的修行就​​会起飞。

对老师的态度不是制造偶像化; 这不是创建一个追星族俱乐部。 那是给摇滚明星的。 如果一个“摇滚明星老师”做了一件学生不喜欢的事情,那么那个人的信仰就会消失。 这种“信仰”是基于一种追星族的心态,这种心态想要崇拜外部的人,这样学生就不必为改变自己的想法而承担责任。 人们认为,“如果我的老师是 他给了我加持水、加持线和皈依名,这样我就更接近证悟了。 如果我在这个人身边闲逛,他会开导我,因为他是 。” 如果我们有这种想法,我们将不会在道路上取得任何进展。 为什么? 因为没有人能为我们修行; 我们必须自己练习。

然而,如果我们对什么是见老师有正确的理解——即使我们不想把老师看作是 ——即使只是尊重这个人,因为他在修道上比我们知道的多——我们要认真对待教法,我们要使用我们的调查智慧,我们要发展我们的分别智慧,我们是将教法付诸实践。 这将把我们带到道路上的某个地方。

观众: 我有一个关于真正停止的问题。 我认为这意味着所有的烦恼都停止了。 那么,如果那个烦恼停止了,那个心会怎么继续呢?

职业训练局: 有不同程度的无知和 愤怒. 并且在看到的路径上去除了不同的层次,在看到的路径上去除了不同的层次 冥想,并且走上了不再学习的道路。 这些烦恼就是我们的心所。 你仍然有意识的清晰和了解的本质。 当你有任何心识时,你就有了主心,然后你有不同的心所伴随着它。 当我们有 愤怒,我们有我们的基本意识,我们有心所 愤怒. 然后受和其他五种无所不在的心所随之出现。 那 愤怒 污染了整个事情。 但是仍然存在着前一刻的清晰和知道的潜力,以产生下一个清晰和知道的时刻。 你可以去除它被污染的部分,它只留下清晰和了解的本性。

那种清晰明了的自然是进化的一部分 潜在的,以及所有的善心所,如定、念、慧、悲、爱——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所有这些心所都有些被污染了。 它们有些被污染,因为现在它们与无明同时生起。 但是,这些善心所可能被无限地培育,因为它们不一定像无明那样执着于事物。 因为它们建立在空性的坚实基础上,所以这些心所可以继续成佛。 空性是坚实的基础,因为空性是实相。 当迷惑的心所停止时,心和积极的心所可能会继续存在。 迷惑的心所误解了实相。 如果我们培养出正确理解现实的智慧,那么这些东西就会被压倒,最终它们会被削弱,直到它们完全消失。 心的连续性继续,经过五道,尤其是见道, 冥想,并且没有更多的学习。

真正的止息是没有任何已被永久去除的烦恼。 真正的停止是消极的 现象. 但真正的止息不是无常的。 这是 无条件; 这是一个永久的 现象。 消极的 现象 是缺席。 缺席不是由原因产生的; 它只是那个烦恼的不存在。 在见道上,当你第一次直接证悟空性时 空性的冥想平衡, 你的想法是 真正的路径。 那些 真正的路径 直接见实(在见道上)消除后天的烦恼、后天的烦恼,使它们不再出现。 你会得到那种程度的真正停止。

当你开始走上 冥想 和所有的十个 菩萨 bhumis 散布在见道和见道之间 冥想,那么你正在消除——慢慢地、慢慢地——越来越多的烦恼。 你还有这个 证悟空性的智慧,但因为它在心中变得越来越习惯,在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所以这个智慧意识, 真路,具有消除越来越多的烦恼的力量。 因此,这些烦恼的消除是新的真正的止息,随着你在这条道路上前进而出现。

观众: 所以这是一个停止的时刻?

职业训练局: 停止是去除,缺席,疲惫。 这是一个负面的。

观众: 所以它引起了另一个被移除的时刻,然后又增加了……?

职业训练局: 但真正的停止是永久的 现象,所以一旦你得到它,你就得到它。 例如,固有存在的空性并不意味着存在的不存在 现象. 它是内在存在的缺失。

观众: 所以有心是 无常现象 并且有真正的停止,它是伴随的永久状态?

职业训练局: 是的,它们是一起存在的。 你所拥有的是一条不间断的道路和一条解脱的道路。 不间断的道——你在见道上直接觉察到空性的第一刻——会升起解脱道,也就是心伴随着真正的止息,也就是没有那个特定的染污。 我们说心和心的空性是同时存在的。 同样,一旦你处于道的更高阶段,心和真正的止息同时存在。

观众: 所以你是说善念会被无明所污染? 这两者怎么可能同时发生?

职业训练局: 你如何同时拥有无知和爱? 比如说我在禅修爱,我做的很好,我心中对众生有这种真正的爱的感觉。 但是我看待众生的方式,我仍然认为它们是固有存在的。 它是善行的,它会导致证悟,但它被这种对他们真实存在的执着所污染。 我们越了解空性,我们的爱就越纯洁。 这就是为什么月称在《中论》开篇时谈到三种慈悲。 有视众生为苦的悲,视众生为无常的悲,视众生为空性的悲。 我们对空性的了解越多,我们的慈悲就越纯洁。 那是无对象的慈悲。

在我们平常的状态中,我们认为众生本来就是存在的。 我的爱和慈悲是天生存在的。 我将要证悟的证悟本来就是存在的。 我本来就是存在的。 我们拥有所有的碎片,但我们并没有真正拥有它,因为我们认为一切都是天生存在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奉献中,我们总是试图将事物视为空的。

观众: 无常心怎么会有业印呢?

职业训练局: 因为如果心是恒常的,它就不会时时刻刻改变。 业力印记也时时刻刻变化。 如果它们是永久性的,它们就无法带来结果。 任何永恒的东西都不能带来结果。 无常,(仅仅意味着它时时刻刻地改变,带来结果,或作为因的结果而存在),意味着你时时刻刻地改变。

观众: 所以即使你什么都不做,它还是会时时刻刻改变吗?

职业训练局: 是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告诉人们看看我们的思想流。 反正每时每刻都在变,我们不妨试着让它变好。


  1. 这次静修所使用的仪轨是克里亚 密宗 实践。 要进行自我生成,您必须接受本尊的仁能。 (Jenang 通常被称为 引发. 这是一个由密宗授予的简短仪式 喇嘛)。 您一定还收到了一张王(这是为期两天的 权力, 引发 进入表演 密宗, 瑜伽 密宗,或最高的瑜伽 密宗 实践)。 否则,请执行 前代修行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