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了解我们的情况

了解我们的情况

为期三天的广论次第闭关期间所给予的一系列教导的一部分 舍卫精舍

四圣谛

  • 了解这些真理的​​重要性
  • 苦的真相
  • 苦因的真相
  • 另一种选择

四圣谛和 八正道 01分(下载)

问答

四圣谛和 八正道 01:问答(下载)

让我们培养我们的动力,并记住我们在这里是因为我们正在寻求快乐,寻求从痛苦中解脱。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尝试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点,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方法奏效。 现在我们正在看 的教导,看看他们在这方面必须提供什么,并尝试它们,以便我们能够从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判断它们是否有效。 但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让我们不仅要寻求自己的幸福,还要放眼大局,记住整个宇宙中有无数的众生,他们都对我们友善,我们都与他们相互依存。 让我们为了我们所有人的利益而进行这种探索和精神修行,特别是为了我们所有人的开悟。 产生这种动力。

今天上午的主题是“转心四念”,我说到“四”,我想与其说“转心四念”,不如说它。不如以四圣谛给大家开阔的佛法观。 它仍然是四——有点像主题——但它是四圣谛。

拥有佛教世界观

我这样做是因为我一直觉得拥有这种佛教世界观、这种人生观很重要,如果你拥有它,那么其他话题就有意义了。 尊者在汉堡讲法的时候,特别提到了这一点,对整个道路是什么、整个世界观是什么有一个广阔的视野的重要性。

实际上,我从自己的实践中看到了这一点。 看转心的四念头:人身宝、无常死、法 因果报应 及其影响,以及轮回的痛苦。 看第一个,宝贵的人命。 当我在 1975 年第一次开始学习佛法时,在到处都是解释事物的书籍之前,我们有一本油印的书,叫做《如意金太阳》,是用藏文-英文写的。 喇嘛 梭巴仁波切,当他第一次翻译的时候,很多词都不认识,所以他会查字典。 我们得到了诸如“异端”之类的好词,因为他不懂英语及其含义,所以他只是查了一下。

例如,当我们第一次开始禅修珍贵的人身时,这是将心转向佛法的四念头中的第一个,我坐在那里想:“嗯,这有什么意义? 好吧,我不是下界出身,生活也很好,但还有什么新鲜事? 就像这样 冥想 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我现在意识到那是因为我不了解我所处的环境。我只是用平常心看待我的处境——这是一个小老我,一个被宠坏的美国孩子,只有这样的生活,我想要我自己的乐趣。 从这个角度来看,宝贵的人命没有多大意义,至少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但是后来,当我开始了解佛教的观点并了解四圣谛并开始审视我们所处的情况时,轮回到底是什么,我所处的情况是什么,我是如何得到的在这里,我是谁,我死后会发生什么? 当我开始审视这些领域并了解我所处的境遇,以及走出困境的法门是什么之后,拥有宝贵的人身就更有意义了。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选择回到四圣谛,以便你们有这个背景。 否则,你对“四念”的反应可能和我一样,心想:“唉,人命难保,又如何? 死亡和无常? 那是给别人的。 因果报应? 这就是亚洲人所相信的。痛苦——它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除非我们有这种世界观,否则一切都会与我们自己的经历相去甚远。 鉴于四圣谛,我认为很容易看出它们如何准确地描述我们的生活。

四圣谛

就四种而言,第一种称为苦。 有时 dukkha 被翻译为苦难,有时被翻译为苦难; 这两个都不是很好的翻译。 它的意思更像是,不满意,但不满意是一个非常长的词:“不满意的真相”——每次我这样做时,我的拼写检查都会变得疯狂! Dukkha——这是一个巴利语/梵语词——我认为使用“dukkha”可能会更好。 它有这样的内涵,就是不切实际——有些地方不对劲,有些地方对我们的存在不满意。 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苦的起源或原因,所有的原因。 哪里不尽如人意 条件 来自? 他们的出处是什么? 第三个是苦的止息及其因; 换句话说,是否存在去除前两个的东西? 那么第四圣谛是证得苦及其因止息之道。

在这四圣谛中,前两个苦及其因描述了我们所处的境况; 最后两个,真正的停止和 真正的路径,谈谈我们要发展什么。 大多数人,或者至少是西方人,当我们遇到佛法时,我们不想思考苦及其因,因为思考苦涉及思考无常和死亡。 它涉及思考抑郁、痛苦和悲伤。 它涉及思考无知, 执着, 愤怒——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经历的事情,但我们宁愿不去想,这就是为什么 先说他们。 我们更愿意进入佛教,拥有光明、爱和 极乐,我们不会吗? 给我一个大的打击,一个大的——Whammo!——我想要某种非凡的体验,把我带到外太空的某个地方!

有点像,我们想要毒品。 这就像,在某个时候,药物变得有点太贵了,也许佛法更便宜? “我正在寻找高潮,我想被电击。” 但是 没有通过攻击我们来开始出路。 他通过谈论我们的情况并帮助我们学会能够非常直接地看待我们的情况而不害怕它来开始一切。 我们并不害怕,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审视这种情况,以便我们可以补救它。

这有点像你身体不好的时候。 你知道有时候当你身体不舒服时,你的一部分大脑会说,“我感觉不舒服。 我想要感觉好些。” 另一部分说,“去看医生”,然后另一部分说,“不行,因为医生可能会发现问题!” 你知道那种心吗? “我感觉不舒服,但如果我去看医生,医生可能会告诉我我的身体有问题 身体——我得了某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或者这种或那种无法治愈的疾病,而我不想知道。” (如果你不喜欢,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些喜欢的人!)

就我们的精神和心理/情感生活而言,这也是类似的事情。 在好好看看我们的情况之前,我们有点想离开左边。 但是 说,实际上,我们必须能够面对我们的处境,当我们这样做时,它会给我们动力去尝试摆脱它。 然而,如果我们看不到当前情况的确切问题所在,那么就没有动力走出去,我们只会停滞不前。 这就像那些不去看医生的人,因为他们害怕发现自己有问题,所以他们只是生病了。

苦的真相

让我们看看第一个圣谛,苦谛。 就像我说的,这意味着“不满意”。 当它被翻译成苦难时,人们很容易产生错误的想法,因为你会听到——在一些非佛教徒写的书中——“哦, 说‘生活就是苦难’。” 这就是为什么教皇说佛教是一种非常悲观的宗教。 那么, 没有说生活是痛苦的。 这 说我们现在的处境不尽如人意那是不一样的。 但是当你不小心翻译时,它真的会完全错误。

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如意的? 好吧,如果我们不保持沉默,每个人都在互相交谈,我相信你们都会互相诉说你们生活中不满意的地方! “我本应该今年毕业,但我没有获得足够的学分。 我应该得到升职,但我的老板不接受。 我想有一个孩子,但我不能有一个。 我有一个孩子,他快把我逼疯了。” 这就是我们经常与其他人谈论的话题——我们生活中一切不顺利的事情。 这样看的话,确实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是吗?

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我们得不到我们想要的。 “美国梦”向我们承诺,我们应该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从小就期待着这一点,觉得自己有权得到它,但我们仍然得不到我们想要的——这就是痛苦,不是吗? 这是痛苦。 那是不令人满意的。 或者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东西,但它不如预期的那么好。 这就像你去那些五星级酒店之一。 我在德国参加会议时,他们支付了我的机票和住宿费用。 他们把我们安排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你知道吗? 连泡茶的热水器都没有——你能想象吗? 好不容易住到五星级酒店,却连泡茶的热水器都没有! 我的意思是,这就是痛苦。 愿那是我们所经历过的最大的苦难!

有时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东西,但它不如预期的那么好——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不是吗? 那我们就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了。 然后,我们不喜欢的一切都会自动、毫不费力地出现。 我们一直在努力防止坏事 条件 但他们不断来,所以这并不令人满意。

如果你看看有一个 身体, 尽管媒体告诉我们“身体 美丽”和“身体 幸福”,尽管你收到了所有垃圾邮件——我什至不会重复这些邮件的标题——什么是 身体? 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身体? 首先,它诞生了。 生孩子好玩吗? 为什么他们称之为劳动? 他们称之为劳动是有原因的! 他们不称其为“娱乐和游戏”——他们称其为劳动。 如果你曾经和某人一起分娩,那就是分娩。

我认为,孩子的经历一定是相当痛苦的。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都有 PTSD,因为我们是天生的! (人们不得不忍受我的笑话!)但是你知道,人们说出生是非常痛苦的,如果你想一想,你就在这里,这个孩子——你没有概念能力,你不知道你身上发生了什么,突然间,你所在的这个地方把你推出去,你正在穿过一个狭窄的地方,那里有这些肌肉,但你不知道它们是肌肉,你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另一端会是这样。 你所知道的是你被推来推去,然后一些医生用镊子伸手进去,然后你就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空气和毯子感觉像是又痒又痒。 出生并不有趣。 但这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第一件事。

在那之后,我们开始衰老。 出生后的那一刻,我们正在衰老,不是吗? 我们都在变老。 从你一岁开始,你就处于衰老的过程中。 没有人真正年轻——尽管我们都崇拜青春,但我们都在变老。 我们无法阻止变老。 今天是我父母结婚60周年纪念日,前几天我和我爸聊天,他说,“我不知道所有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记得他说,我小的时候,我曾经认为,那只是我父母那一代人说的。 嗯,我现在倾向于认为他知道他在说什么。 是的? 衰老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然后,随着我们变老,另一件事是 身体 确实是生病了。 我们所有人的身体都生病了——我们所有人。 这是一回事。 这 身体 非常脆弱——小病毒和小细菌都能引发疾病,我们受伤。 这 身体 可能会很成问题。 然后,在一天结束时,会发生什么? 我们死了!

所以这是我们生命的轮廓:生、老、病、得不到你想要的、得到你想要的但不够好、得到你不想要的、死。 真还是假? 是的,不是吗? 在中间我们说,“好吧,我有一些快乐。” 但如果你开始审视那种幸福是什么,“我和‘白马王子’躺在沙滩上。” 然后你进入你的幻想。 你也在沙滩上被晒伤了! 在你和白马王子躺在沙滩上之后,你口渴了,但他不想起床给你拿点喝的——他要你起床去给自己拿点喝的!

如果我们审视所有这些我们认为是生活中幸福的事情,就会发现其中总有一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 即使是我们拥有的这些快乐体验,它们最终也会停止——它们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对吗? 我们有过的任何快乐经历——我们出去吃晚饭,以为这会很幸福,然后晚餐就结束了。 我们确实有一些幸福,但不是持久的幸福。 即使在我们拥有它的时候,也总是会担心它会在我们想要它消失之前消失。 你有生活中的焦虑吗? 即使你拥有美好的事物,你也无法完全享受它,因为在你的脑海深处,它会消失,你对此感到有点焦虑吗?

这是我们的情况。 看看它是有帮助的,因为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困难并经历它们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是正常的。 因为我们很多人从小就认为有问题是不正常的。 但这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和困难。 看清它的本来面目有助于我们对它有一定的看法,这样我们就不会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看得太重。 它还让我们看到其他人正在经历同样的经历。 也许略有不同的品种,但基本上是相同的经历:不想有痛苦,却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幸福,而是得到我们不想要的痛苦,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 这是第一圣谛。

苦的起源

第二圣谛是起源——所有这些杜卡从何而来? 我们的生活,以及其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从何而来? 我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是鹳给我们带来的吗? 上帝创造了我们吗? 这 的回答是我们的心是造物主,特别是无明的心和烦恼如 gehechtheid,怨恨,好战,仇恨, 执着,恐惧——这些精神上的烦恼。 我们所做的心理、身体或语言行为——出于这种无知的心和烦恼的动机或影响——我们说那是我们的处境、苦的真正起源。

我认为,这就是佛教世界观与其他宗教截然不同的地方。 我想,如果你看看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大多数宗教,当我们谈论苦时,大多数人都会同意:生、老、病、死。 那不是宗教,是吗? 只是,我们看看我们的生活,它就是这样。 但是当我们分析苦的来源是什么时,不同的宗教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科学说,“这是你的基因。” 我认为这很不令人满意,因为基因是物质的,但我们对痛苦和幸福的体验不是物质的——它是体验,是意识。

基督徒可能会说“上帝”制造了困难——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试图教导我们一些事情。 就个人而言,作为一个孩子,这个答案从来没有让我满意——它提出了更多的问题。 就像,如果上帝是完美的,他为什么不以不同的方式创造事物?

描述了这一点,他说我们痛苦的根源来自这里。 我们通常的世俗看法是,我们的痛苦来自外部,不是吗? 如果我们都开始互相谈论我们的问题,我们将问题归因于什么? 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我们的丈夫、我们的妻子、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宠物、我们的老板、我们的员工、国税局、总统。 那个撞上我车的人,那个在高速公路上拦住我的人,一个同事。

每当我们不开心时,我们总是把它的根源归咎于一些外部因素。 这种世界观完全是死胡同,因为如果一切都来自外部——如果我们的快乐和痛苦确实来自外部——那么获得快乐和避免痛苦的方法就是改变外部世界。 因为我们一直都有这种世界观,我们一生都在努力改变外部世界。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努力改变世界,努力改变其中的人,让一切都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我们成功了吗? 不,如果我们成功了,今天就不会在这里了。

你知道有人成功地按照他们想要的方式实现了生活中的一切吗? 你知道有谁成功做到了不生病、不老、不死吗? 或者任何成功地没有问题的人? 这种世界观说,“如果我只是调整外部世界并改变其中的人和物,那么我就会幸福”——这种观点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因为我们无法控制外部世界和人在里面。 我们无法控制它们。 我们总是生活在这种沮丧的状态中,因为一切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 当 Mick Jagger 说“我无法得到满足”时,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他只需要将范围扩大一点! 这就是重点。

现在,如果我们审视自己的心,那么我们自己的很多问题都来自我们自己的心,而不是外在的。 当我们说,“好吧,我很不开心,因为我的老板没有给我加薪”,然后我们陷入了失望之中,在我们的 愤怒,在我们的这个和那个。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痛苦? 是不是加薪导致了痛苦,还是在愤怒、不满的头脑中反省导致了痛苦? 想想看。 如果我们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加薪,我们是否必须为此受苦? 不,这不是给定的。 当我们产生时,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愤怒、怨恨和好战——那么我们就会很痛苦。 它直接来自我们的头脑,就来自我们的头脑。

当我们陷入困境 渴望执着,“我要这个,我要那个。” 你知道我们总是希望有人爱我们吗? “我要有人爱我!” 喇嘛 Zopa 总是对此发表评论。 我猜很多西方人进去见他说,“仁波切,我只是想要有人爱我!” 他说他们从来不会进来说,“我希望有人恨我!” 事实上,如果有人恨你,那是修持佛法的好机会。 他不明白为什么每个人都在说,“我想要有人爱我。” 我们感到非常不满,因为人们没有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爱我们,然后我们感到孤独,我们感到不被爱,我们感到绝望,我们感到不被欣赏,我们变得沮丧。

是什么造成了痛苦? 是不是我们没有成功获得我们梦寐以求的“Wowie Kazowie”幻想关系? 那是问题所在吗? 或者是 渴望执着 问题? 如果你的头脑没有 渴望执着 为了不可能的事情,你会痛苦吗? 不,痛苦的不是“没有人爱我”这个事实,而是 渴望 我们为此所做的。 这 渴望 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 是我们的头脑发展了这种幻想,然后终生坚持它——这就是造成痛苦的原因。

然后,当然,在这些心理烦恼的驱使下,我们进行口、身、意的行为——这叫做 因果报应,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记或能量痕迹。 然后,这些业力种子根据我们的经验成熟。 这就是如何 描述了我们 dukkha 的来源——它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烦恼和 因果报应.

你知道我一开始是怎么说拥有佛教世界观的重要性吗? 我认为这是重要的佛教世界观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也很困难,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认为我们所感知的是客观现实,幸福和痛苦来自外部。

我们可以年复一年修持佛法,通晓各种教法,诵经,但当我们感到痛苦时,“这是他的错!” 只是因为旧的心理习惯,“我因为(我以外的东西)而痛苦。” 真正让我们自己明白,正是这些心态和我们自己的行为才是问题的真正根源,这需要时间和反复的理解。 它需要反复反思,真正地审视我们的生活,调查和分析我们的生活,以便我们通过自己的经历看到这是真的。

在我们这样做之前,我们总是处于这种习惯性的状态,“我的问题是因为别人。” 那种认为我的问题来自其他人的观点,使得真正修持佛法变得不可能,因为修持佛法意味着转变我们的心。 如果我们真的认为我们的问题来自外在,那么我们不是在考虑转变我们的思想,对吗? 我们仍在考虑改变其他人,以及他们的思想。 那是前两个圣谛,我们现在的经验。

真灭与真道

在最后两个圣谛中,真正的停止和 真正的路径是, 正在提出一个替代方案。 当我们审视苦的起因,并了解所有苦的根源如何追溯到误解的无明 现象,那么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如果那是痛苦的根源,那么那个根源可以消除吗? 这种误解人的本质的根本无知和 现象 被淘汰? 好消息是,是的,它可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无知误解了事物的本质 现象; 这是错误的观念,是错误的。

如果无明见是正确的,那么正见的东西就不能被去除。 但是可以消除一些不正确的理解。 如何? 通过如实看待事物。 这就像,当你有一个错误的概念时,就像当你走在我们的路上,经过邻居的花园时,你看到花园里有个长相很奇怪的人,他一直都在那里。 好吧,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它是一个稻草人。 看到一个人的头脑可以被看到它是稻草人的头脑消除。 同样地,认为事物本来就存在的无明,可以被看到事物不是本来存在的智慧或心所消除。

当我们停止对事物的误解时,无明就可以消除 终极本性 of 现象 然后是其他的烦恼—— 执着, 渴望, 愤怒,仇恨,这些东西——它们没有立足之地,因为它们都是由于这种根本的无知而产生的。 当无明被夺走时,当你把树从根部拔起时,树干倒下了——树干出来了,树枝也出来了,果实出来了,花朵也出来了——整个事情都没有了。 同样地,当我们能够根除无明时,烦恼就会被切断,所染污的行为——我们的行为 身体在无明和烦恼的影响下所造的口、意——这些都不会再发生。 也拔出来了

那么,苦的起源就没有了,因为苦的起源就是苦的因,没有因就不能得到果,所以所有的不满足 条件 也停下来。 苦和苦之起源的这些渐进程度的止息,称为真正的止息。 它是痛苦及其因的止息。

那么问题来了,“你如何实现它? 你怎么到那的? 方法是什么? 这听起来不错,但我在这里,困在我的旧旅行中。 我如何才能从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根除这种无知、痛苦和 因果报应? 这就是圣道,这就是我们修行圣道的原因,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

当我们谈论路径时,基本轮廓被称为 三项高等培训:更高的戒行训练、更高的定力训练、更高的智慧训练。 这就是基本轮廓。 若将此三者细分,即得所谓贵人 八重路径:正见、正思惟、正业、正语、正命、正念、正定。

问答

您对我们目前所讨论的内容有任何问题或意见吗?

观众: 将我们的问题归咎于外部环境的想法似乎与犹太教-基督教的条件和信仰非常一致,我想知道在东方文化中,他们是否没有同样的东西。 显然,他们至少在 来了,但他们是否仍然倾向于将自己的痛苦归咎于外部因素,还是他们只是把痛苦更多地归咎于自己?

尊者图登卓龙(VTC): 你问的是东方文化,他们是否像我们一样倾向于将苦难视为“外部”的产物,或者他们是否更多地将其视为“内部”。 我要说的是,认为快乐和痛苦来自外在的无明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制约的东西; 这是非常先天的。 连小猫都有,连鹿都有,连虫子都有。 你看,你看小猫的时候,“我好难受,喵喵喵!” “我要食物!” “别宠我!” (或者说“抚摸我!”,这取决于你靠近的是哪只猫。)这只是这种基本无知的自动产物,这种无知认为一切都是本性存在的。 现在,有多少不同的文化认同这种观点? 我认为它具有普遍性。 当然,如果你看看亚洲国家和西方国家的政府言论,都是一样的,不是吗? 我们的问题是别人的错!

观众: 那么,将其从责备外部环境转变为责备自己是否有危险?

职业训练局: 从责备外部环境转变为责备自己是否有危险? 如果你不 沉思 正确的,有这种危险。 你知道那是什么感觉吗? 这就像去看医生的人,医生说,“你有肾病,”然后那个人说,“哦,我自己引起了这种病。 我自己带来的。 我太可怕了! 然后他们也不喜欢医生——这是“射杀信使”。 你看那个看法是不对的,那个看法一点好处也没有。 为什么不? 这整个责备自己的事情,当我们陷入自我仇恨中时我们正在责备的那个“自我”,那个自我正是无明所抓住的存在的对象。 我们自以为是的那个自我,它是如此悲惨和腐烂,是我所有痛苦的原因,也是我讨厌自己的原因——那就是在空虚中被否定的对象的自我 冥想,因为它不存在那样。

每当我们陷入自我憎恨和自责时,我认为那只是因为我们非常习惯于责备,而责备和看到事情的原因是有区别的。 当你走出花园,看到这些刚刚绽放的红色花朵时,你会“责怪”种子让花朵得以存在吗? 有人责怪种子吗? 不,我们当然不怪种子! 种子就在那里,当种子拥有所有合作的原因时,它就会长成花朵——你不要责怪种子。 同样地,当我们看到苦是来自我们自己的烦恼态度时,我们不需要责备自己。

这种自责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世俗的自己和所有的烦恼分别开来,认为自己就是烦恼。 我们听到,“哦,消极的 因果报应 由...创建 愤怒 这造成了可怕的重生——我是一个如此邪恶的人,因为我总是生气!” 这种心理状态,也就是自我厌恶的心理状态,把“我”和“我”混为一谈。愤怒”并认为“我是 愤怒. 我等于 愤怒” 真的吗? 是我们的 愤怒 我们? 如果我们的 愤怒 是我们,我们应该生气 25/8。 我们不是。 这 愤怒 是一回事; 传统的自我与 愤怒. 是妄心将它们混为一谈。

所以请不要使用 的教义会产生更多的痛苦,因为它们与责备无关。 这就是我举这个例子的原因:你不会“责怪”种子。 这不是责备和指责,而是了解某事的原因是什么,然后针对该原因采取措施。

观众: 所有人都有这种感觉,“有问题”,但西方人认为“我有问题”。

职业训练局: 与我一起。 是的,很好。

观众: 我在考虑 因果报应—我在想,是否有两个人犯同样的恶行,而其中一个人知道法则 因果报应, 他们是否经历过更多的负面 因果报应 比一个完全出于无知的人呢?

职业训练局: 如果有两个人在做一个负面的行为,并且其中一个人对法则有所了解 因果报应,至少在智力上,而另一个人没有,第一个人是否创造了更多的负面影响 因果报应 比第二个? 其实这里有几个方面要看。 当我们在创造负面 因果报应,心里自动生出不了解因果的无明,因为那个时候,如果我们真的了解因果,我们就不会那样做了! 那个人,在那一刻,在理智上知道一些关于 因果报应 但在他们的脑海里,即使就在那一刻,那种理智的理解已经消失了,不是吗? 或者有时它会偷偷潜入那里——有时我们会在脑海深处听到这个小声音说:“你不应该这样做!” 你知道那个声音吗? “你不应该这样做!” 那是智慧的小声音。 然后,无知的大喇叭说:“闭嘴!” 那时我们的智慧还没有那么强。 我们需要真正地加强这种智慧并将其带回来,以便我们真正将其牢记在心,因为那样我们就不会采取行动了。

现在,如果我能以稍微不同的方式重新表述这个问题。 如果你有一个 戒律,如果你采取了 戒律 放弃一个动作然后你这样做,你是否创造了更多的负面影响 因果报应 比做它但没有那个的人 戒律? 这是一个类似的问题,但并不完全相同,对此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答案:是和否。 “是”的部分是,是的,这个人确实创造了更多的负面影响 因果报应 因为他们有 戒律 他们必须产生更强烈的意图来采取行动来克服阻力 戒律 提供。 一个 戒律 被比作水坝; 当你建造一座大坝时,它会阻止水流向下游流动。 当然,水必须非常强大才能冲破大坝。 在某种程度上,违反 戒律 确实会造成更多负面影响 因果报应 因为意图必须更强烈才能做到。 另一方面,因为那个人持有 戒律,他们更有可能意识到他们做了一些消极的事情,他们会应用 四个对手的力量 并净化。 通过应用 四个对手的力量 和净化,他们的 因果报应 将小于 因果报应 没有的人 戒律,他们对因果一无所知,因此他们甚至没有想法进入他们的脑海 纯化. 这就是为什么它是和不是。

但是听觉有一定的讲究 的教导——那个小声音,它就在那里,我们的无知可能会告诉它安静,但它不能让它完全消失。 有时那个小声音就在那里,我们没有注意它,或者我们忽略它,或者我们扼杀它,但它总是回来,不是吗? 我认为我们确实有某种智慧,可以识别我们的心何时以某种方式处于烦恼的力量之下,或者我们正在做有害的事情。 我们真的压扁了它,我们忽略了它,但我认为它后来经常出现。

观众: 当你有智慧看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当你做错了,但是烦恼的力量太强了,所以智慧在那里,但烦恼的力量也太强了,它们可以抵消彼此?

职业训练局: 就是这样,是的。 智慧是有的,但是智慧很弱。 智慧是我们拥有的心所,但如果我们没有培养它,它就非常薄弱。 烦恼,我们从无始以来就习惯于它们,它们在我们心中来得如此之快,我们如此容易地跟随它们,它们只是压扁了它。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真正增加我们的智慧,因为我们的智慧没有完全发展。 就像一个小婴儿; 我们拥有“婴儿般的智慧”。 [笑]“婴儿般的智慧”很容易被推倒,不是吗? 即使是小狗也能压过婴儿,但小狗推不动大人。 当我们的智慧增长时,它变得更加稳定,然后负面的力量就无法轻易地击倒或扼杀它,直到我们达到智慧真正完全消除烦恼的地步。

观众: 我当时在想,当你谈论四圣谛时,无论我的经历是什么,你看看事物的状态,都会有某种沮丧或感觉有点难以承受,也许,在某些方面,这就是推动第二个两个。 但同样的道理,有时我可能会体验到同样的挫败感,就像能够实现或能够理解停止或放置路径一样。 所以,沮丧是贯穿始终的,我想知道你是否可以——

职业训练局: 当我们 沉思 在前两个崇高的真理上,我们确实有某种灰心感,有时这会激励我们去 沉思 并实现最后两个圣谛。 但有时我们只能坐在那里灰心丧气。 有趣的是,每当我向尊者提出或表示任何形式的挫折时,他只是说,“那应该让你更加努力地工作!” [笑声]“你在想什么? 太蠢了! 那应该让你更加努力!” [笑声] 他是对的! 他是对的! 因为你知道灰心,就像你说的,当我们陷入灰心时,灰心的背后是什么?

观众: 懒惰?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职业训练局: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这是怎么回事? 你 沉思 基于前两个圣谛,而不是因为现在我们发现了问题所在并且我们可以做点什么而感到精力充沛和精力充沛地去修行,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感到灰心,坐在那里呜咽着说:“我要耶稣来释放我!” [笑声] 我们回去做基督徒! 因为当其他人可以解放你时,会有更多的安慰,不是吗? 除了“我很绝望”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 别人要解放我。 别人会来救我的。 其他人会把我从这个烂摊子里拉出来,因为我没有能力!” 是的?

现在你有点明白为什么有时成为一个佛教徒需要一些特殊的内在力量。 这 可以帮助我们,但我们必须完成工作。 如果我们真的审视那种阻止我们修行的灰心,那就是我们的老朋友,自我中心的心:“可怜的我! [吸鼻子]我不能正确地修持佛法[发出呜咽声]。 我知道我的人命宝贵,但不如别人的好!” 我们抱怨和呜咽。 这就是我们需要佛法老师的原因,因为他们是踢我们裤子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我们会对我们的佛法老师感到恼火,因为我们宁愿呆在那里,灰心丧气,为自己感到难过,也不愿做某事关于它。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哦哦,我的老师在督促我! 在推我! 给了 八正道——太多了! 他为什么不只给一两个? 为什么我必须做所有八件事?”

观众: 我实际上也有一个关于集体创造的问题 因果报应. 我想知道,当你选择加入一个你不同意后来发生的行为的团体时。 例如,有人参军不是因为他们想杀死敌人,而是因为他们希望能够上学等等,也许他们有不同的动机去其他国家买食物等等,然后发生了一场战争,他们被征召入伍并被迫参战,或者他们不参军,但其他人参军。 在那种情况下它是如何工作的?

职业训练局: 你问的是集体 因果报应,当您加入一个小组,然后问题又发生了,或者如果您加入一个小组但不是出于与该小组成立时相同的动机,会发生什么。 然后你举了比方说,参军的例子。

我记得,我曾在科罗拉多州的空军学院做过一次演讲,听学员们讲的很精彩,因为我的朋友之一丹增卡乔法师是那里的佛教牧师,学员中的许多人都是说他们多么想参军,因为他们真的认为这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方式,让世界拥有自由和民主,通过参军,他们不需要太担心支持他们自己和谋生,他们可以做他们认为最好的事情。 这非常有趣,因为它与你成为一名 修道士——你希望能够造福于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你不想为挣很多钱而烦恼,只想做你认为好的工作。 后来我想起来,参军的问题是对“我这边”有偏见,对别人有偏见,而在佛法修行中,你是在不带偏见地帮助每个人。 我认为这是重点。

我想,比方说,如果你参军并且你的想法是,我这样做是为了上学(我认为现在许多入伍的年轻人都是这种情况,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上学和参军摆脱贫困的方式),我会说,因为他们的动机不同, 因果报应 他们积累的与假设某人因为想出去“砍倒”那些“哔哔哔”的敌人而入伍并不完全相同。 我觉得 因果报应 会有所不同,因为动机不同。 同时,在我看来,那个人确实是自愿入伍的,他们确实知道军队确实卷入了战争和杀人。 所以有一些意识,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同意它,足以让他们愿意加入。

这与假设有很大不同,如果有征兵,有人征召你,你必须离开,因为当有人强迫你做一个消极的行动时,这是一个已经完成但没有累积的行动的例子,因为意图不是你自己的。 我认为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根据不同的精神状态而有所不同。 但有时,我们可能加入了一个最初有一个目的的团体,但后来目的发生了变化,然后我们需要重新评估。

可以在此处找到此教学的第二部分。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