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谛

四圣谛

2001 年在印度讲授四圣谛。

第一圣谛——苦谛

  • 三种苦
    • 严重的痛苦
    • 多变的痛苦
    • 普遍的复合痛苦

四圣谛01(下载)

第二圣谛——苦集谛

  • 烦恼与消极 因果报应 是我们问题的根源
  • 认识并接受我们痛苦的真正原因
  • 痛苦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思想来消除

四圣谛02(下载)

戒与道

  • 第三圣谛——苦灭谛
  • 第四圣谛——灭道谛

四圣谛03(下载)

我将简要而简单地谈论四圣谛。 这是第一个教义 证悟后布施。 他从菩提伽耶步行到鹿野苑,看到了他曾经一起修苦行并教导他们四圣谛的五位老同伴。 四圣谛构成了一切法门的基本结构 的教导。 我想如果我们对这四个有很好的了解,那么当我们听到不同的教法时,我们就会知道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为什么 教他们以及他们在模式中的去向。

四圣谛是:

  1. 苦难的真相
  2. 痛苦的起因或起源的真相
  3. 苦灭的真相
  4. 通往灭尽之道的真相

前两个谈论我们目前的状态——我们生活中一切都不美好的现状——以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最后两个谈论我们的潜力和解放状态的存在,以及通往解放状态的道路。

我觉得 非常熟练地展示了所有四个,而不仅仅是最后两个,因为很多人来到佛法,他们想要完全屏蔽他们的整个生命体验。 “我只想拥有光和爱, 极乐! 不要告诉我痛苦。 不要告诉我关于 愤怒. 告诉我如何获得某种超级体验。” 所以他们在寻找后两个圣谛,而不想看前两个圣谛。

我们不能那样做,因为我们必须首先培养正确的动机来修习通往灭之道。 如果我们没有来自于听到痛苦和痛苦的原因的正确动机,那么我们根本就不是在修行。 我们只是在寻求刺激和乐趣。

我这样说是因为很多人来到佛法,他们的动机不是很清楚。 当来到充满盛况、仪式、色彩和异国情调的西藏佛法时尤其如此。 人们被它吸引,但它的全部目的是让我们摆脱痛苦。 但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想要刺激:“哦,这很有趣! 藏传佛教中有太多令人兴奋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面对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及其原因非常重要,这样我们才能培养真诚的佛法动机。 如果我们有那个,我们的修行就​​会顺利,我们就能有持续的修行。 整个事情取决于动机,因为如果我们的动机不够强大,过了一会儿我们就会放弃练习。

第一圣谛:苦谛

第一个圣谛是 dukkha 的真理,它有时被翻译为痛苦或苦难,但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翻译。 当。。。的时候 谈到 dukkha,suffering 这个词不是一个很好的翻译,因为在英语中当我们说“suffering”时,我们会想,“我的胃疼。” 或者,“我很沮丧。” 那是苦的一个层次,但这并不是苦的真正含义。 因为即使是动物也不喜欢胃痛的痛苦。 放弃胃痛并不是放弃苦的意义所在。

Dukkha 的意思更像是不满意的经历,以及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是完全美好的事实。 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我们只是在粗略的层面上思考痛苦,那么我们可能会说,“ 他说人生苦难是什么意思? 人生不全是苦难。 外面天气很好。 我和我的朋友们在一起。 刚好吃了一顿饭,受什么苦?” 但是,“哎哟”这样的痛苦并不是第一圣谛的全部。 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 这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不尽如人意的本性。

三种苦

  1. 严重的痛苦

    常说三种苦,或三种不如意。 第一个是严重的痛苦。 那就是“哎哟”的痛苦:“我的胃疼。 我的感情受到了伤害。 我很郁闷。 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 甚至动物也拒绝这样做。 不想那种痛苦没什么大不了的。 所有众生都不要那个。

  2. 多变的痛苦

    第二种苦叫做变苦。 这是指最初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事情,其本质仍然是苦,如果我们持续做的时间足够长,它们就会变成粗苦。

    例如,我们刚刚吃了一顿美餐。 在用餐开始时,有一点饥饿的痛苦。 然后我们开始吃,味道很好,我们体验到所谓的幸福。 我们认为幸福在于吃食物。 但是如果我们继续吃下去,最终那种快乐的感觉会变成痛苦,因为我们的胃会痛。 这表明吃东西本身并不能带来快乐。 我们从吃中获得的那种快乐不是一种稳定的快乐,因为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吃的越多,我们就会越快乐。 但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吃得越多,我们就越痛苦。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粗俗的例子,说明我们所谓的快乐是如何变成痛苦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要清楚地思考。 如果我们对此没有很好的洞察力,我们很容易被 gehechtheid 为了这种世俗的快乐。

    实现我们的愿望

    因此,例如,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我总是在父母的控制之下。 我没有多少钱。 我等不及长大了就可以拥有自己的钱了。 然后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我不必听父母的话。 那就是自由。 那就是幸福!”

    所以当你 XNUMX 岁时,你开始这样做,“我要接受教育,然后我就会找到工作。” 然后你开始有了收入,开始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你感觉很好,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成功了!” 然后你就不停地做,做,做,你的工作开始变得无聊。 开始觉得自己陷入了困境,对自己的收入感到不满意。 你有你的自由,你可以到处走走。 你做了这个,你做了那个,但你仍然感到不满意。

    因此,这再次向我们表明,我们认为来自特定行为或活动的最初幸福感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做,我们会变得越来越痛苦。 就像得到升职的人一样。 一开始很好,他们觉得,“现在我在公司有了新的地位,现在我的家人认为我很大。” 但最后那份工作变得沉闷,因为你必须加班很多小时,老板批评你,随之而来的是所有这些新问题。

    关系

    人际关系也是如此。 我们变得孤独,所以有孤独的痛苦。 我们想,“要是我能和一个很棒的男人在一起就好了,尤其是一个‘达摩男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男人……”西雅图的一位女士 佛法友谊基金会 称他们为“ 男孩们。” [笑声] 所以我们梦想,“哦, 男孩要来了,我们将拥有这种美好的关系。 他会理解我,我们会一起发展我们的佛法修行。” 一开始是这样,但过了一会儿,你们吵架了。 他想起床 沉思 早点,你想睡觉。 或者你想起床 沉思 早,他想睡觉。 或者他想做一个练习,而你想做另一个练习。 那么这个你认为非常一流、非常优秀的东西,原来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我刚刚遇到了我的一个学生,他参加了 发誓 独身。 然后他遇到了这个女人,甚至没有咨询我,他就把自己的 发誓 独身。 他这样做是因为“她在佛法中,我们坐下来做我们的 口头禅 在我们谈话之前先在一起。” 他现在感觉很好,但我相信几个月后他会写信给我,讲述他们如何争吵以及其他一切。

    所以问题是,对于第二种痛苦,看似快乐的东西并不是快乐的本质,因为如果我们继续做同样的事情,无论是工作、关系还是饮食,最终它都会变成严重痛苦的原因。

    其他宗教的人,如基督教僧侣和印度教僧侣,也放弃了这种程度的痛苦,这种多变的痛苦。 这些人中有很多人看到世俗事物中没有究竟的快乐,他们想放弃它。 所以这是从最初的苦难中迈出的一步,动物也放弃了苦难。 但它不是一种完整的 放弃.

  3. 普遍的复合痛苦

    完成: 放弃 包括第三种苦,叫做遍苦。 这意味着,只是有一个事实 身体 和受烦恼影响的心1因果报应,仅仅是那样,只是在那种情况下,最终会产生痛苦。 归根结底,这是不令人满意的事情。 为什么? 我们现在甚至可能不会感到痛苦。 我们现在可能不会对某种奢侈的幸福感到震惊(第二种痛苦)。 我们现在可能只是有一种中立的感觉。 但是,只要有一点点小事,这种中性的感受就会变成严重的痛苦。

    11月XNUMX日活动

    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况发生在美国,11 月 XNUMX 日事件。 美国的幸福变成了痛苦。 巨大苦难的根源已经存在于这种情况中,但没有人看到它,每个人都只是沾沾自喜,“哦,我们的国家真是太好了。 这里的东西真好。” 然后就这样[打个响指],半小时内,三架飞机撞上主要建筑,整个国家都变了。

    所以这第三种痛苦有点像。 即使你处于中立状态,最轻微的事情也可能发生,我们处于巨大的痛苦之中。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走到外面,踩到碎玻璃,我们就会受苦。 或者有人走进房间骂我们,我们就受苦了。

    所有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我们处于无明、所有其他烦恼和 因果报应. 只要我们处于他们的影响之下,我们就不可能拥有持久的幸福状态,因为他们是原因和 条件 为了越来越多的不幸。 因此,只有当我们看到这种无处不在的复合苦并弃绝它时,我们才真正在做佛教特有的事情。

    放弃第三种痛苦的重要性

    你会看到做得很好的人 冥想 发展令人难以置信的单点状态。 他们已经放弃了前两种痛苦——“哎哟”痛苦和多变的痛苦——他们进入了这些专一的体验,他们说这是难以置信的幸福。 然后他们会陷入那些幸福的状态,甚至创造 因果报应 投生于色界定或无色界定之一,并在那里长住亿万年。 但是当那个 因果报应 结束时,他们唯一必须去的地方就是堕入更严重的痛苦领域。

    那些禅修者之所以陷于上三道,是因为他们没有舍弃这第三种苦,受烦恼和烦恼影响的苦。 因果报应. 他们放弃了“哎哟”,他们放弃了世俗的快乐。 但是他们没有看到所有这一切的原因是无知。 他们并没有放弃无明,以及在无明和无明影响下的整个存在状态。 因果报应. 因此,许多人陷入了幸福的境界 冥想 和浓度。

    你也可以在佛法修行者身上看到这一点。 当我们接触佛法时,我们的一部分会想:“是的,我想要佛法的快乐。 但我也想要世间的快乐,只要我感觉良好,我就会修行佛法。 一旦佛法不再让我感觉良好,我就会停止修行。 当我感到困惑并遇到所有这些情绪问题时,我遇到了佛法,佛法解决了我的问题。 这很有帮助。 但现在我心情好了,就没有修法的必要了。” 所以他们放弃了。 你总是看到这个。

    或者你进入佛法是因为你有一些严重的痛苦,比如亲人去世了,而你正试图弄清楚它。 所以你进入佛法,佛法帮助你做到这一点。 然后你开始做一些 冥想 并拥有这些美妙的体验。 也许你正在做 金刚萨埵 冥想 和体验 极乐 随着花蜜流入你体内。 但过了一会儿,这一切 极乐 在您的 冥想 消失了,你只需要看看你有多生气。 然后它更像是,“这种做法不再那么有趣了。 我喜欢做 金刚萨埵 当它让我充满 极乐 我感觉很好。 但现在我不想看我的 愤怒. 这种做法导致我 愤怒. 我最好停止做 金刚萨埵 因为这让我很生气。” 他们只是停止练习。

    明确动机的重要性

    人们发生这种情况的全部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动机还不是很清楚。 他们的动机一直是放弃“哎哟”的痛苦和一点点的第二种痛苦。 他们甚至没有完全放弃第二种痛苦,更不会放弃第三种痛苦。

    如果我们真正了解轮回意味着什么,拥有一个 身体 和受无明影响的心, 因果报应,如果我们真的了解这一点,那么我们的佛法动机将永远不会减弱。 它永远不会休眠,因为在我们从中解放出来之前,我们会看到没有高原或休息的地方。

    所以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我修行佛法的这些年里,我越来越多地看到了解苦难对于获得正确的动机是多么重要。 而且我明白适当的动机对于能够持续练习是多么重要。 由于持之以恒的修行是证悟的关键,所以你必须这样做。

    所以这有点关于第一个圣谛——苦或苦。

第二圣谛:苦集谛

然后我们意识到,“好吧。 我处于这种状态,并不令人满意。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 说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烦恼,以及我们受烦恼所驱使的行为。 但通常在世界上,这不是我们所看到的痛苦的原因。

指责别人

我们通常认为什么是我们痛苦的原因? 通常我们将原因视为另一个人。 这不是真的吗? “我不开心。 为什么我不开心? 因为你不欣赏我,不夸奖我,还忘了送我生日礼物。” 或者,“你给了别人晋升,但没有给我。” 或者,“你喜欢我弟弟胜过喜欢我。”

我们对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感到不快,或者我们不快乐是因为我们没有我们想要的物质。 “我痛苦的原因是我没有我想要的衣服和珠宝。 我有这些难看的衣服。 我希望我有漂亮的衣服,因为那样人们会因为我穿着漂亮的衣服而看我。” 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没有吸引力,我们看起来也不好看。 或者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 我们总是把自己的痛苦归咎于外在的东西。 我们从不往里看。

指责更高的权力

有时,如果人们有点宗教信仰,他们相信造物主上帝,他们就会将问题归咎于上帝。 “我为什么要受苦? 这是上帝的旨意。” 如果他们有信心,他们会以积极的语气说出来。 但是什么样的上帝会希望它的创造物受苦呢? 那没有多大意义。 或者人们对上帝生气,“我对上帝是如此善良和忠诚,现在这发生了。”

有时你可以看到人们如何看待 像上帝一样。 “我做了所有这些 供品 现在我生病了。 怎么来的? 我做了所有这些 供品; 难道我创造的不够好 因果报应? 不应该 保佑 我身体好吗?” 就像人们不了解幸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他们仍然期待它来自外部。 “我做了所有这些 供品. 现在应该让我的痛苦消失。” 或者,“上帝应该让我的痛苦消失。”

所以我们要么责怪其他人,他们可能是引发我们痛苦的对象,但不是真正的原因,要么我们责怪上帝或其他某种并不真正存在的外在高级存在。 如果你说“” 但你有“上帝”的概念,那 你说的不存在。 一个 谁是无所不能的,谁可以嗡嗡声进入你的世界并改变一切,让它按照你的自我想要的方式发展,那个 不存在。 [笑声]

烦恼和恶业是我们问题的根源

附件

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问题。 当我接触佛教时,让我觉醒的一件事是 谈论来自内心的痛苦以及我们自己的烦恼在带来痛苦中所起的作用。 因为当我们开始观察时,我们会发现,“如果我有很多 gehechtheid,我让自己受苦。 如果我是 渴望 某事却得不到那件事,我会不开心。 不快乐不是因为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 不快乐来了,因为我执着于得到它。”

观察我们的生活并从中举出许多例子是非常好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我们自己的经验中看到如何 gehechtheid 让我们即使在今生也受苦。 这很难看到,因为通常当我们执着于某物时,如果我们得到它,我们会说:“现在我很快乐。 这不是很棒吗?

假设你住在一个地方不开心,然后你搬到另一个地方,“哦,这很好。 这就是我幸福的原因。” 但这不是快乐的原因,原地也不是痛苦的原因。 是我们的烦恼和负面 因果报应 那是那些事情的最终原因。

烦恼与消极 因果报应 以几种方式导致我们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使是在今生的现在,苦难也会造成我们的问题。 就像我说的, gehechtheid 是痛苦的设置。 如果我依附于某人,而某人并不像我希望他们喜欢我那样喜欢我,那么我就会不快乐,因为我的自我没有得到它想要的打击。 我心中有些期待,“哎呀,这个人应该这样对我。 当他们这样做时感觉很好,但他们没有这样做。” 所以我变得不快乐。

执着与期待

我们可以在那里看到,正是因为我有这些期望,我才会对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感到不高兴。 如果我没有所有那些错误的期望,那么我会对这个人如何对待我感到满意。 但是因为我脑子里有一整套关于人们应该如何对待我的标准,所以当他们不那样对待我时,我会感到不安。 “他们应该对我很好。 他们应该向我鞠躬。 也许不是身体上的,那看起来不太好,但他们绝对应该尊重我,认为我很棒。 他们应该做我想做的。 他们应该看到我的优点,并向我和其他人指出。 他们应该给我礼物并感谢我。 他们应该竭尽全力对我好。”

我们脑海中有一整套关于每个人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标准清单,如果他们不那样对待我们,我们就会责怪他们,而不是意识到期望其他人遵守我们的标准清单是不合理的。 所以我们开始看看 gehechtheid 滋生所有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并产生不快乐。 就在今生,我们可以看到 gehechtheid 产生痛苦。

对财富的执着

附件 也会产生痛苦,因为在它的影响下,我们会做出负面的行为。 我们的心可能会想:“我执着于拥有很多财富,因为如果我富有,人们就会尊重我。 如果我去寺院,他们会对我很好,比对待乞丐还好。 如果我去世界上任何地方,人们都会对我很好,因为我很富有。 所以我执着于拥有财富。 另外,它给了我自由。 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到处走走。”

为了得到我们的财富,我们在生意上欺骗别人。 我们只是多收了一点点。 当我们上班打卡并在上午 9 点 15 分到达时,我们说我们 4 点到达。 我们在下午 30:XNUMX 离开,但说我们在五点离开。 也许我们将属于我们雇主的东西用于个人用途,这样我们就可以省下本应花在这些东西上的额外金钱,从而为自己积累财富。

所以关键是,在 gehechtheid 我们创造了很多负面行为。 这些负面行为会在我们的心流中留下印记,而这些印记会在来世产生更多的痛苦,因为这些印记会影响我们发现自己在来生所处的境遇。 因此,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欺骗了很多人,然后我们将出生在我们被欺骗的情况下,或者我们处于较低的社会经济群体中,其他人在金钱上利用我们。

愤怒

我们可以看一下 愤怒 以同样的两种方式。 第一的, 愤怒 使我们受苦。 它给我们带来直接的痛苦,因为当我们生气时,我们一点也不快乐。 其实,我们生气的时候是很痛苦的。 即使我们可能是对的,我们仍然很痛苦。 第二, 愤怒 使我们痛苦,因为我们对人大喊大叫,或者我们粗鲁地对待别人,或者因为我们生气而冷落他们,这些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果报应 这使我们投生恶道。 即使我们出生为人,也会导致各种不幸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

认识并接受我们痛苦的真正原因

所以这就是 解释了我们痛苦的真正原因来自我们的思想。 最初当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们可能会有点震惊,因为实际上将我们的痛苦归咎于他人比自己承担责任要容易得多。 这不是真的吗? 如果我的痛苦是别人的错,那么……

有趣的是,虽然我们很痛苦,而且我们绝对想摆脱这种痛苦,但我们不想放弃消极的思想,也不想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思想来使自己摆脱痛苦。 我们很满足于留在那里并将其归咎于其他人。 “我的感情很受伤,因为某某没有正确对待我。” 如果我们深入内心,我们会受到伤害,因为我们有一堆错误的误解和期望。 但是,与其改变我们的期望并承认我们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这一事实,不如在精神上停留在这里然后离开要容易得多,“哦,他们不欣赏我。 他们对我很粗鲁,等等,等等。”

这是如何工作的,这很有趣。 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想要停止痛苦,而另一部分人不想改变,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停止痛苦。 如果我们责怪别人,事情就容易多了。 如果我们责怪别人,那么我们可能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除了受苦和为自己感到难过之外,什么都不用做。 “我得了肝炎,因为那些人​​没有好好清洗食物。 我得了肝炎是他们的错。 也许我应该起诉他们并提起诉讼,可怜的我!”

的确,其他人可能没有正确清洗食物,而我们吃食物时可能没有特别执着或生气。 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下,我们生病的原因是我们自己的负面影响的结果 因果报应 在过去的生活中创造的,我们可能在身体层面上没有很好地对待其他人,我们给他们造成了身体上的痛苦。 所以现在我们在这里遭受身体上的痛苦。 但是,我们没有接受这一点,而是因为没有洗菜的人而腹痛,认为这是我们肝炎的原因。

即使我们是佛教徒并且明白苦来自于我们的心,我们也会继续这样做。 我们仍然继续责怪别人而不是承担责任并说:“这是由于我自己的负面影响 因果报应. 这是由于我的消极心理状态造成了 因果报应” 这种思维方式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为它意味着我们有一些力量可以控制我们的处境。 因为如果一切真的都是别人的错,那我们就无能为力了。 我们永远无法让自己摆脱苦难,因为我们永远无法改变世界和其中的每个人成为我们希望他们成为的样子。 那是不可能的。

痛苦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思想来消除

苦实际上来自我们自己的心,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改变它,因为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 别人的想法我们无法改变。 我们可以影响外部环境,但我们无法显着改变它。 但是,如果我们修行教法,我们自己的心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一件事。 所以我认为,知道痛苦来自内心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它给了我们控制感和力量感,让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处境做点什么,我们不是受害者,我们不必被动地坐在那里等到事情发生,让我们感觉好些。

执着、愤怒和无明是基于错误的观念

如果我们说苦因是烦恼和 因果报应,那么我们要问,“这些原因能不能去掉?” 这是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事情。 如果我们开始仔细审视自己 gehechtheid, 愤怒 和无知,我们看到它们是如何建立在错误观念之上的。

愤怒

当它们在我们的脑海中活跃时,对它们来说非常棘手的事情是它们看起来不像是误解。 他们似乎是正确的。 当我们生气时,我们脑子里想的最远的事情就是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当我们生气时,我们会想:“我是对的。 你错了。 你改变。 我没有错所以不要告诉我我的 愤怒 是错的。 不要告诉我我误解了情况。 不要告诉我我有错误的期望。 我是对的!”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 愤怒 是基于一个错误的概念。 首先,这是狭隘地看待情况,只能透过我的面纱和我的观点以及让我快乐的事情。 其次,它也是基于这种非常强烈和扭曲的自我感觉,“我”。 “我在这里。 人们需要这样对待我; 他们让我受苦。” 所以“我”显得非常、非常强大、非常坚实。

我们所感知的情况似乎是客观的,与我们的思想无关。 我们看到这个人或物体,无论是什么让我们不开心,就像外面一样,坚实的,存在于自身之中。 甚至不快乐的感觉也是坚实的,似乎在它自己的力量下存在。 因此,当我们生气时,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显得那么稳固,仿佛情境中的一切都能自行建立起来。

无知

这种见地是无明见地。 像那样执着一切坚固的东西,就是无明所做的。 事实上,事情并没有那么扎实。 感觉就像有一个真实的“我”,痛苦、不快乐和被冒犯,但如果我们仔细审视并试图找出那个自我是谁,我们就无法识别它。 如果我们说,“我的问题让我很痛苦”,然后开始分析和查看问题到底是什么,我们找不到可以划定界限说“就是这样”的事情。 所以我们看到情况的每一部分,虽然对我们来说看起来很可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样,我们看到 愤怒 是基于错误的观念,因为它是基于错误的观念,认为一切都是坚实的,都有自己的本质。 在佛法中,我们说它是本有的。

附件

这与 gehechtheid. 当我有 gehechtheid 有一种非常坚强的我和我如此依恋的好人的感觉,我的白马王子。 他是真实的,在那里,带着他的金袋子,我们把他看作是一个坚实的实体。 但白马王子是谁? 他到底是什么? 我们真正执着的是什么? 我们依附于他吗 身体 还是他的想法? 如果我们切开他的 身体 我们看他的肝脾,是我们执着的东西吗? 呸! [笑声]

所以,如果我们做一点分析,我们就可以开始看到这些烦恼是如何不基于任何真实的东西的。 它们是基于幻觉。 它们是基于误解和误解。 因为他们的基础是不准确的,所以他们很不稳定。 如果所有这些烦恼的基础、见地不是正见,那么一旦我们能够获得正见,那个无明见就站不住脚了。 它必须消失。 当它消失时,然后 gehechtheid嫉妒和傲慢已经站不住脚了,因为它们都是建立在无明见上的。 当无明被克服时,烦恼就不会生起。

所以我们的问题是,这些烦恼——我慢、嫉妒、懒惰等等——能去除吗? 是的,他们可以,因为他们是基于无知。 无知是一个不准确的概念。 当我们生起能正确看待事物的智慧时,无明就站不住脚了。 因此,其他一切烦恼也不能忍受, 因果报应 并且我们基于它们所做的操作不会发生。 这就是我们如何切断轮回。

第三圣谛:苦灭谛

当我们能够切断轮回时,它会引导我们到达第三圣谛,即灭。 当我们看到有可能消除苦因时,我们就会看到真正的止息存在,并且存在一种真正从痛苦及其原因中解脱出来的状态。 这种自由状态称为涅盘或解脱。 解放的状态是一种状态 极乐 那是因为所有的苦及其因已被消除。 心能够直接看到实相,并因此感到极大的喜悦。

涅槃非天堂

涅盘或解脱是一种已经停止每一个烦恼和每一个痛苦的状态。 不是天堂那样的境界,因为天堂的核心是什么? “我,不是吗? 在基督教的意义上,天堂被描绘成有一个“我”,我拥有我想要的所有感官享乐和奢侈的东西。 但还有这个“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那个“我”,那个“我”是坚实的,是固有存在的。 而这一切的乐趣,也都是从他们自己的身边与生俱来的。 因此,呈现给我们的整个天堂景象,根本不会挑战无知。 所以不要认为涅盘是基督教天堂的一种状态,在那里你将拥有你想要的所有快乐,因为基督教天堂的状态是基于无知的观点,不是吗?

✿第四圣谛:导向灭道的圣谛

现在,我们如何到达那里? 我们如何证得灭、涅槃(第三圣谛)? 我们通过修行第四圣谛,即道,达到苦的止息。 道是如何克服我们痛苦的原因,从而克服痛苦本身,以及如何获得解脱的方法。 所以在这条路上, 谈到了 三项高等培训——在道德、专注和智慧方面接受更高的训练。

三个高级培训

  1. 更高的道德训练

    更高的道德修养是基础,并以保持为基础 戒律 放弃消极的行为并做积极的行为。 道德或伦理纪律必须成为基础,因为这是佛法修行中最容易做到的事情。 许多西方人不这么认为。 他们认为,“我来到佛法,我想要一个令人惊叹的 冥想 经验。” 但随后他们听到有关道德、停止撒谎和停止吸毒的话题时,他们会说,“你在说什么——停止撒谎? 我不得不撒谎。 这是我业务的一部分。 你在说什么——停止吸毒? 他们让我感觉很好。”

    人们通常期望发展出一种伟大的爱、专注或其他状态,但他们不想改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因此,他们将佛法修行视为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事物。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因为那是世俗的事情。 当我坐在我的垫子上时,佛法修行就来了,我有我所有的藏式祈祷纸——长的那种印有藏式风格的,所以我可以翻动它们——我有我的金刚杵和铃铛,我有我特别的 雕像,我所有的祝福绳,我的祝福药片和所有来自上帝的签名信件 喇嘛. 这是我的佛法修行。” 人们是这样想的。

    但是佛法修行与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分开。 佛法修行就是我们的生命。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某种 冥想 经验,我们必须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一起。 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做到,因为您从未听说过 谁说谎,或者 谁是讨厌的,或者 谁出去喝酒是因为他们想喝醉。 你从来没有听说过,是吗? 所以我们必须以戒律作为我们生活的基础,而这本质上是围绕着停止十种负面行为。

    10个负面行为
    • 三身:杀、盗、淫。
    • 四口:说谎、挑拨离间、恶言恶语、闲话。
    • 三心:贪、嗔、痴 错误的看法.

    我们尽可能地安抚那些人,并通过保护生命、尊重财产、明智和友善地使用性行为、在适当的时候诚实和友善地说话等等来做与他们相反的事情。 这是采取的地方 戒律 进来了。为什么 修道士 出家对修道很有帮助,因为当你受戒时 戒律 并保留它们,它可以帮助您放弃这些行为。 如果你不保留它们,那么它就像其他人一样。 但如果你确实保留了它们,它们会强烈提醒你做什么和不想做什么,它可以帮助你保持专注。

    俗人的 誓言 也这样做。 你拿五个 戒律 你保留它们。 它们起到了很好的提醒作用,因此它们可以帮助我们防止消极情绪,并且您可以通过保留它们来创造积极的潜力/价值。

    所以这是更高的道德训练。

  2. 更高的专注力训练

    专注正在培养专注的头脑。 除非我们培养能够制服我们的戒律,否则我们无法培养定力,因为它制服了我们的心 身体 和演讲。 这是因为我们的行动 身体 与戒律有关的言语,从心生出,调伏心比调伏意难。 身体 和演讲。 所以我们必须以道德纪律作为专注的基础,因为我们必须先停止粗重的消极情绪,然后才能处理微妙的消极情绪。

  3. 更高的智慧训练

    所以我们尝试 沉思 和培养定力,但这两者都没有真正切断轮回的根源,即无明。 唯一能斩断轮回之根的是智慧。 特别是,因为有许多种不同的智慧,它必须是了悟无明所执着的对象根本不存在的智慧。 这种智慧必须认识到无明所持的反面。 有了解无常的智慧,也有了解人无自足的智慧,但我们必须培养了解一切本无存在的无明。 现象: 我们的 身体,我们的思想和其他一切。 只有智慧才能对治无明。 那才是真正切断轮回之根的东西。

利他的意图:修持高等三学的潜在动机

我们是大乘修行者,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渴望成为大乘修行者。 我们还不是大乘行者,但我们有一些 心愿 朝那个方向走。 我们想练习 三项高等培训,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和我们自己的解脱,我们还想修习它们,这样我们就可以停止自己的轮回和轮回,也可以净化我们的心,去除所有的烦恼和它们的印记。 我们要净化我们的心,哪怕是最轻微的污染,以便我们能够达到圆满的证悟境界,在那里,一切该舍弃的,都舍弃了,一切该修习的,修习了。 有了那种圆满证悟的境界,我们将拥有最清澈的智慧、最无碍的技能和力量以及最伟大的慈悲心,使我们能够像利益自己一样利益他人。

所以大乘佛教的理念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就像我想要快乐一样,其他人也想要快乐。 每个人都想要的不仅仅是一杯茶的快乐,而是圆满开悟的快乐。 就像我应得的幸福一样,其他人也应如此。 就像我要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一样,我也要为其他人的幸福而努力。 此外,我们意识到所有这些其他众生都对我如此友善。 我修持佛法的整个机会来自于他人的慈悲。 所以我不能只为了自己的利益修持佛法而忽视他人。 我不能只为自己解脱而忘记他们在轮回中转来转去。 我需要做一些事情。

但只要我不是 ,我将有障碍对他们有利。 好的,当然,随着我在修道上的进步,我可以消除那些障碍,并且我可以变得不那么自私。 我可以少点 愤怒. 但是,直到我清净我心中的一切,并发展它的所有能力,我才会拥有最伟大的技能、慈悲和智慧来利益他们。 因此,我想成为一个 。 该 心愿 成为一个 为了一切众生的利益是 菩提心 我们想要培养的动机,作为修习戒、定、慧的潜在动机。

那是四圣谛的概要。 当你学习不同的教法时,你会看到所有的教法都可以融入四圣谛。 它们为您提供了一种理解事物的好方法。 尊者总是以解释四圣谛开始教导。


  1. 注:“烦恼”是秋准尊者现在用来代替“烦恼态度”的翻译。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