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佛教世界观的重要性

佛教世界观的重要性

智者的冠饰, 第一世达赖喇嘛创作的一首度母赞歌,请求保护免受八种危险。 这些会谈是在白度母冬季闭关之后在 舍卫精舍

  • 路径开头的正确视图是指 因果报应 及其影响
  • 的重要性 拉姆林 冥想 了解佛教世界观
  • 佛教世界观对获得解脱和觉醒的重要性

八危11:盗贼 错误的看法, 第3部分 (下载)

盗贼的 扭曲的观点.

漫游于低等修行的可怕荒野,
以及专制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贫瘠荒地,
他们掠夺了利益和利益的城镇和隐居处 极乐:
盗贼的 错误的看法——请保护我们免受这种危险!

“漫游劣等实践的可怕荒野——”所以我们解释了那是什么意思。
“以及专制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贫瘠荒地——”我们解释道。
“他们洗劫了城镇和寺院的利益和 极乐——”意为往上、解脱、觉悟。
“窃贼的 错误的看法——请保护我们免受这种危险!

如果我们看看贵族 八重路径——当我们谈论四圣谛、道谛时,解释它的一种方式是用圣谛 八重路径——第一个是“正见”,它与 错误的看法. 这意味着在开始修行的一开始,培养正确的见地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正确的观点,特别是指 因果报应 及其效果,因为为了真正地练习,我们必须对 因果报应 然后让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这样我们就不会再制造那么多负面的东西了 因果报应 通过避免十种不善,然后通过实践十种美德,创造很多积极的 因果报应. 我们一开始就是这样解释“正见”的。

从那里你去正念——这是修行道的动机——然后是正命、业、语、精进、正念和定力。 但是当你接近尾声,接近正念和定时,然后——虽然没有说出来——你又会遇到“正见”。 因为在最后 八重路径 你要集中正念和定力的是正见,但这里指的是理解空性的正见。 所以,一开始我们确实需要对佛教的世界观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尊者真正强调做 拉姆林 冥想并经历所有这些不同的主题并熟悉它们,因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了解 正在呈现教义。

正如我之前所说,人们可以从教法中获益良多,而无需拥有轮回、轮回、涅盘等见地。 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很认真地想获得觉醒,那么我们就需要轮回、轮回和涅盘的世界观,并了解它们是什么,因为教义是在那种世界观的支持下说出来的。 如果你有那种世界观和没有那种世界观,那么“人身难得转世”的意义是不同的。 而皈依的意义是不同的。 而意义 菩提心 如果你有那种世界观和没有这种世界观,那么同情心和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不同的。 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熟悉这种世界观如此重要的原因。 即使我们可能不会自动熟悉或理解它,但不要把它推开,而是有点“玩”它,如果你愿意,从某种意义上说,“嗯,这将如何影响我的看法如果我有那种世界观,我会去生活并解释事情吗?” 真正想想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然后慢慢地,逐渐地,当你学得更多,当你想得更多,当你 沉思 更多,然后世界观开始变得更有意义,它成为你的世界观。 然后,这打开了真正看到理解教义的更深刻层次的大门。 因为就像我说的, 菩提心 如果有重生和没有重生,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事情。 完全不同。 好的?

观众: 它适用于佛经吗? 密宗?

尊者图登卓龙(VTC): 是的。 它适用于佛经和 密宗。 因为 密宗 以经为本,以经见为本。 你不能练习 密宗 没有这个世界观。

观众: 昨晚,当这对夫妇谈论被监禁的人时,我们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感觉,人们无法改变,所以为什么要惩罚而不是改变——我们无法改变的整个想法……是 错误的看法 专制主义还是仅仅是 错误的看法 事物是真实存在的吗?

职业训练局: 好的。 所以当我们昨晚讨论监狱工作时,有人说很多人都认为人类无法改变。 那么哪一部分是错误的——那是绝对主义,是虚无主义吗?

在我看来,这 错误的看法 是专制主义的一部分,因为它说有这些固有存在的人具有固有存在的个性,它就在那里,无法改变。 它是真实存在的。 你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腐败分子。 如果那是真的,那就是真的,我们不需要宗教,因为它无法改变。 如果我们是永久性的,为什么要做任何事情?

因为推理是:如果事物真的存在,那么它们就是永恒的。 但我们的经验是,事物是无常的。 所以事物不可能是无常的,也是真实存在的。

观众: 因为有趣的是,我们有这样的观点,即在某些令人愉快的社会层面上接受无常,但当它归结为我们在彼此关系中的偏见时,它就会变成一种永恒的情况,它不会改变……

职业训练局: 那么,甚至整个自嘲的方式,你知道,“我是一个如此不值得的人……”这也属于真实存在和绝对主义的观点。 事实上,就像你说的,在一个层面上“是的,是的,一切都在变化”,在另一个层面上,“一切都是内在存在的……”这表明我们是多么的困惑。 是的? 以及我们如何甚至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困惑。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