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避难所

避难所

一朵明亮的蓝色莲花
但“佛”只是一个词,它的意思是完全开放的心,就像“开放的莲花”一样。当我们最终认识到人类的潜力并达到完全开放的心态时,我们就成佛了。 (陈乔伊摄)

已故喇嘛耶喜是保护大乘传统基金会的创始人,著名的藏传禅修和宗教老师。

佛教皈依是一个过程
从我们的开始向内转
发现我们自己的无限
作为人类的潜力。

避难 这是通往内在自由的佛教道路的第一步,但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我们已经 避难 我们的一生,虽然主要是在外在的东西上,希望能找到安全和幸福。 我们中的一些人 避难 在金钱方面,一些在毒品方面。 一些 避难 在食物、登山或阳光明​​媚的海滩上。 我们大多数人在与男人或女人的关系中寻求安全感和满足感。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一直在从一种情况漂移到另一种情况,总是期待最终的满足。 我们接连不断的参与有时可能会提供暂时的解脱,但清醒的事实是,在物质财产和短暂的快乐中寻求庇护只会加深我们的困惑,而不是结束它。

我们应该尝试自己确定我们的经验是否有益。 什么时候我们 避难 只有在愉快的感觉或情绪中,问题 gehechtheid 只是加重了,我们悲哀地失望了,因为我们期望从转瞬即逝的快乐中获得持久的满足感。 我们 避难 在黑暗中陷入更深的黑暗。

佛教皈依是一个转向内在的过程,始于我们发现自己作为人类的无限潜力。 这一发现为我们与生俱来的智慧能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热情。 圆满、圆满的智慧就是佛性。 也许这个词'' 让人联想到一个遥远而相当东方的形象。 但 ''只是一个词,它意味着一个完全开放的思想,就像'开放的莲花'。 当我们最终意识到我们人类的潜力并达到这种完全开放的心态时,我们就成为了佛陀。

然而,一开始我们会感到绝望、无助和无法自我提升。 似乎在天空的某个地方,完全遥不可及,而我们什么都不是。 但是这是错误的; 我们不应该低估自己。 历史的释迦牟尼 ,曾经比我们更困惑,但通过发现他自己的潜在智慧能量,他获得了启蒙。 诸佛无量,一切众生,皆有能以无上正觉合一心。

释迦牟尼期间 有生之年,许多人获得了深刻的洞察力,经历了神迹 极乐 因为只是看到他。 尽管他的身体早已消失,我们仍然受益于他的智慧和慈悲的力量。 通过培养自己的潜能,不断发展我们的智慧,我们也可以极大地利益他人。 无论我们周围的世界如何变化,我们的命运如何波动,在他深刻的理解下,我们的内心世界都能保持稳定和平衡。 智慧带来永恒的幸福,不像那些世俗的 避难对象 这只会带来令人着迷的短暂和不确定的快乐时刻。

避难对象 ,那恭喜你, , 佛法和 僧伽. 避难 ,在 包括接受觉悟者的指导,作为解决我们当前生活的困惑和不满的唯一方法。 这是我们实现内在自由的休眠能力的唯一途径。 皈依有两个方面:外在的和内在的。 外皈就是向活佛求教,因为没有老师,我们是无法解脱的。 佛陀也提供灵感,是我们效法的崇高典范。 当我们思考开悟的状态时,它在我们心中的反映会让我们充满喜悦、光芒四射的能量。 这表明,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完全证悟,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佛性的种子。 内在皈依指向这觉悟的种子,这内在的 -自然。 我们认识到,最终,我们是我们自己的避难所。

如果我们确信我们已经绝望,无法改变,或者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完美,那么当然显然没有理由去改变。 避难. 但是,如果我们诚实地审视自己的思想、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模式,我们就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疾病。 在这一点上,我们求助的开明者实际上是诊断我们的疾病并使我们恢复完美健康的医生。

医生开的药 是佛法。 法就是智慧:了解我们自己的真实本性,并揭示我们自己潜在的自我解脱力量的智慧。 避难 在佛法中意味着现在使用这种智慧。 这将恢复我们迄今为止模糊的人类尊严感,让我们觉得我们毕竟可以为自己做一些积极的事情。 深皈依的人永远不会感到迷失或绝望。 皈依使我们摆脱这种心理状态。 随着我们自尊和自信的增加,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会改善。 在发现了自己的内在力量后,我们也承认并尊重 - 其他人的自然。

佛法意味着了解现实。 静坐 祈祷不是佛法; 它们只是达到这种内在智慧的工具。 即使我们整天打坐,但完全缺乏对佛法的理解,我们也将收效甚微。 宗教文本也不是佛法; 它们只是有关佛法的书籍,是传达有关佛法信息的手段。 真正的佛法或宗教是一种个人体验,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单独从自己的内心中汲取。 我们内心有一个法钟,我们应该用它来唤醒和激活我们自己休眠的智慧。 通常我们的头脑完全被陈旧的、无益的、重复的想法占据:抓住幻想,让位于 愤怒,嫉妒或绝望,当他们逃避我们。 修持佛法意味着敲响我们内在的智慧账单,时刻保持警觉,清除堵塞我们思想的垃圾、困扰我们白日梦的执着和瘾。 以此为日常修行,我们自己就成为佛法; 我们所有的能量都变成了佛法智慧。 那我们真的 避难,让内在的佛法独自调节我们的生活。

第三 避难对象僧伽. 僧伽 由拥有智慧的人组成。 他们就像帮助我们从疾病中恢复过来的护士和朋友。 僧伽 不仅是那些穿着红色或黄色长袍的人,还有那些善意影响我们的朋友。 这些精神上的朋友激励和激励我们,因此要与阻碍我们的普通朋友明显区分开来。 比如现在的大家 冥想 当然来自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观点。 但我们彼此敞开心扉,分享了一些深刻的经历。 事实上,我们对在这里结交的朋友可能比对家里的老朋友更热情。 为什么是这样? 因为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团结的精神:我们一起回应了佛法智慧的美丽。

真正的精神朋友在修行中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知识和意识的增长。 我们需要支持,因为我们很容易受到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 让我们假设我是一个酗酒者,但已决定控制自己并戒掉这个习惯。 然后一位朋友说:“多么热的一天! 我们找个地方喝一杯吧。” 所以那天我和他一起去,第二天又去,很快我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老套路。

此外,在普通的友谊中,我们经常混淆 gehechtheid 以情。 例如,我的朋友可能会通过建议我们一起喝酒来表达他对我的明显爱意。 如果我拒绝,他可能会认为我不友好并感到被拒绝,所以我屈服了。这就是朋友可以让我们失望的方式。 他没有使用威胁或武力,而是表现出一种只包括 执着gehechtheid,他把我带到了一个我宁愿避免的情况。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区分真爱与单纯的智慧之眼。 gehechtheid,这可以看出什么对我们有益和什么对我们有害之间的区别。 我们应该完全依靠这种智慧,而不是依靠我们不断波动的情绪反应。

当我访问世界各地的学生时,我可以清楚地看到精神友谊的重要性。 当他们在朋友的支持性环境中 冥想 当然,他们是快乐和热情的。 但是等他们离开自己修炼之后,他们的能量就慢慢消退了,等我再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又回到了低迷状态。 这表明我们需要加强影响,使我们的能量在正确的渠道中流动。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白人还是黑人,男性还是女性,提供这种影响的人都是真实的 僧伽.

现在应该很清楚了 避难 产生于看到发展我们的思想和培养我们的智慧的必要性。 成为佛教徒是一种内在体验,而不是一种可以通过我们的外在行为来衡量的体验。 我经常遇到没有特定宗教或哲学信仰的人 意见 但是谁,以一种安静而简单的方式, 避难 在智慧中。 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很敏感,并试图通过发展自己和帮助他人来赋予生活意义。 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是佛教徒,虽然他们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释迦牟尼 或他的佛法。

避难 不难,但如果认为我们可以被动地坐视不理,那就错了 , 佛法和 僧伽 为我们做这项工作。 说:“你要为自己的困惑负责,你要为自己的解脱负责。” 使我们免于困惑的是我们的智慧。 要是我们 避难 在充分理解三者含义的同时 避难对象,我们的智慧会增长,它本身就会使我们充满活力的决心,去追寻解脱的道路。

一旦我们正式皈依,我们就对自己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 我们应该观察我们的心,检查行动和反应的内在过程。 “我的心现在在做什么? 产生了什么冲动? 当我这样做时,结果如何?” 例如,我们应该观察别人在我们说空洞、不必要的词或在不理解自己在说什么的情况下说话时的反应。 言语非常有力量。 肢体交流对他人也有很强的影响; 我们的姿势、我们的动作和我们的面部表情都会在别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于我们的大多数问题都涉及其他人,因此了解我们的行为并避免伤害任何人非常重要。

这种作用和反应的过程称为 因果报应. 因果报应 可能看起来像是一个技术性的哲学术语,但它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经验。 它告诉我们可以从我们的行为中得到什么结果,因此在修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想 沉思 并发展智慧,但如果我们不试图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心烦意乱、分散的心,我们就不会走得太远。 出于这个原因,我们说,“注意你的 因果报应。” 我们必须以明辨的智慧行事,以创造最好的内在 条件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

概括一下: 是完全开放的思想,超越混乱的状态; 佛法是通往那个境界的智慧之道; 和 僧伽 由那些拥有智慧并能一路帮助我们的人组成。 是我们自己终生的不满促使我们 避难 ,在 , 佛法和 僧伽. 我们意识到 执着 白日梦和物质财富从未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快乐。 因此,为了摆脱这种不满,了解现实,我们 避难 在智慧中:通往内在自由的道路。

但是你应该小心,既不要夸大自己的问题,也不要只关心 避难 只为自己。 请记住,所有的众生都是困惑和不快乐的。 因此,每当你 避难观想你身边的父母,身后的亲朋好友,坐在你身后的那些搅动你的人,以及你周围的一切众生。 慈悲心想:“宇宙众生,包括我自己,自无始乱以来, 避难 在小说中不断遇到障碍。 现在我有机会发展我的人类潜能,并与完全开放的意识的全知合一。 与其听我的困惑, 执着 心,我要听智慧; 这是解脱自己和众生的唯一方法。 为此我现在 避难 in , 佛法和 僧伽.

然后观想释迦牟尼 在你面前:从他的头顶散发出白光,从他的喉咙散发出红色,从他的心脏散发出蓝色。 你可以想象你自己的 灵性导师 作为这个主要 避难对象 或者,如果它更自然地出现,耶稣基督或另一个你尊崇为超越所有幻想的精神导师。 您的 避难对象 应以温柔慈爱观想,放射三色光。 这些光芒流入你和所有周围的众生,净化所有负能量,尤其是绝望和自我退化。

此时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 “如果 避难 是靠自己内在智慧的事,为什么要举行正式的皈依仪式? 为什么需要这个仪式?” 答案是,它提醒我们,关键时刻 避难 是:它标志着我们对自己的本性有了至关重要的洞察力。 过去我们曾多次在琐碎中寻求安全感,但现在我们发现了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来实现最崇高的使命:完全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我们决心,从这一刻起,而不是 避难 在短暂的小说中,我们将 避难 以我们自己清净的智慧能量,踏上解脱的道路。 隆重的动作 避难 更加坚定了这个决心。


© 喇嘛 梭巴仁波切,经授权使用 耶喜喇嘛智慧档案. 如需使用本文的进一步许可,请联系 喇嘛 耶喜智慧档案位于 info(at)LamaYeshe(dot)com。

喇嘛图登耶喜

喇嘛图登益喜于 1935 年出生于西藏。六岁时,他进入西藏色拉寺大学,在那里学习到 1959 年,正如喇嘛益喜本人所说:“那一年,中国人亲切地告诉我们,是时候了。离开西藏,去见外面的世界。” Lama Thubten Yeshe 和 Lama Thubten Zopa Rinpoche 自流亡印度以来一直作为老师和弟子在 1965 年遇到了他们的第一批西方学生。到 1971 年,他们在尼泊尔加德满都附近的一个小村庄 Kopan 定居。 1974年,喇嘛们开始在西方巡回和教学,这最终导致了大乘传统保护基金会的成立。 耶喜喇嘛于 1984 年去世。(Bio by FPM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