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在 lamrim 上引导冥想

在 lamrim 上引导冥想

Lamrim大纲小册子上的引导冥想的封面。

《论道》是渐进的觉悟之道,简明而全面地描绘了佛教的觉悟之道。 这份 lamrim 禅修大纲旨在用于补充 修行道阶的引导禅修. 该大纲也可以单独用作学习指南。 有 录音 西班牙语的冥想。

Lamrim大纲手册上的引导冥想的封面。

单击上方可查看 PDF。 或右击“另存为”下载为 PDF 或电子书格式: 手机(Kindle) | epub(iBooks)

主要有两种形式 冥想:稳定(单点)和检查(分析)。 前者是为了培养单点专注力,后者是为了培养理解和洞察力。 禅修渐进觉悟之道时,我们首先要检查 冥想. 在这里,我们调查了由 为了深入了解它。 我们从逻辑上思考这个话题,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将其与我们的个人经历联系起来。 当我们对它的意义有深刻的感受或强烈的体验时 冥想,我们只专注于稳定的经验 冥想,专注于它,让它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有关如何进行检查的详细说明 冥想 及其在我们整体实践中的作用,见 化逆境为喜乐和勇气, 格西强巴德秋。

本大纲的要点:

  • 佛教观点简介
  • 与初级从业者共同的路径(第 2 页,见下文)
  • 中层从业者之路(第3页,见下文)
  • 高级从业者之路(第 4 页和第 5 页,见下文)
  • 如何依靠精神导师(第 6 页,见下文)

佛教观点简介

由于大多数西方人都不是佛教徒,也没有生活在佛教文化中,因此对基本佛教方法的一些初步思考是有帮助的。 前三个冥想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我们的心理过程——我们的思想和感受——如何影响我们的体验。

心是快乐和痛苦的源泉

  1. 记住你生活中令人不安的情况。 回想你当时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对方所说和所做的)。 你对自己描述情况的方式如何影响你的经历?
  2. 检查你的态度如何影响你在这种情况下的言行。 你的言行如何影响了局势? 对方对你的言行有何反应?
  3. 你对这种情况的看法是否现实? 你是看到了局势的方方面面,还是通过“我、我、我的和我的”的眼光看待事物?
  4. 想一想,如果你有一个宽广的心胸,你会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这种情况 以自我为中心. 这将如何改变您的体验?

结论:决定了解你如何解释事件,并培养有益和现实的看待它们的方式。

摆脱依恋的痛苦

基于对人、物、观念等积极品质的叠加或夸大, gehechtheid 是一种执着于事物作为幸福源泉的态度。 附件 不同于正面 心愿. 例如,执着于金钱不同于拥有积极的 心愿 来学习佛法。 反映:

  1. 你执着于哪些事物、人物、地点、想法等? 做具体的例子。
  2. 那个人或事物在你看来如何? 它真的具有你所感知和归因于它的所有品质吗?
  3. 你是否对人或事物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它会一直存在,会不断地让你快乐,等等?
  4. 你怎么样 gehechtheid 让你行动? 例如,你是否为了得到你所依附的东西而忽视你的道德标准? 你会陷入功能失调的关系吗? 你会变得控制欲强还是好斗?

结论:见 gehechtheid 不是作为你的朋友给你带来快乐,而是作为一个破坏你内心平静的小偷。 认识到缺点 gehechtheid 有助于放手。

转换附件

想你的对象 gehechtheid, 对症下药 gehechtheid. 以下四点中的每一个都是单独的解毒剂。 你可以用你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每一点。

  1. 如果你拥有了这个东西,这个人等等,或者如果你得到了自己的方式,它会带来持久的幸福和满足吗? 可能会出现哪些新问题? 它或任何外在的人或事有能力给你带来持久的快乐吗?
  2. 如果与此分开,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这有可能发生吗? 什么资源——内部的和社区的——可以帮助你处理这种情况?
  3. 回顾你们现在分开的事物、人等,并为你们在一起的时光而欢欣鼓舞。 乐观地走向未来。
  4. 想象一下,把东西或人送给高兴地接受它的人。 怀着喜悦的心情,想象 提供 事物或人 .

结论:感觉平衡和自由享受没有 执着.

观察了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运作的,让我们看看心本身——它的本质和它从生命到生命的连续性。

心的本质

“头脑”这个词不是指大脑,因为大脑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头脑不是。 心智是我们体验、感受、感知、思考等等的那部分。 头脑的存在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区别 身体. 心有两个品质:

  1. 清明:它是无形的,允许对象在其中生起。
  2. 意识:它可以与物体接触。

通过观察呼吸来让你的心平静下来,然后把你的注意力转向心本身,转向正在冥想、体验、感受的东西,也就是说,转向主体,而不是目标 冥想。 看:

  1. 你的想法是什么? 它有形状或颜色吗? 它在哪里? 你能在某个地方找到你的想法吗?
  2. 尝试清楚地了解感知、感受和体验的内容。 专注于感知主体,而不是感知对象。
  3. 如果念头生起,观察:念头是什么? 他们来自哪里? 他们在哪里? 他们消失在哪里?

结论:体验你的心是清晰和有意识的,没有思想。

心灵与重生

我们不是孤立的、独立的个体,而是连续性的一部分。 即使我们不是静止的个体,我们也存在于过去并将存在于未来。

  1. 您是婴儿时期的同一个人,后来将成为老年人,还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认识到你的 身体 和思想已经从概念到现在发生了变化,并且它们将在未来继续变化。 这样一来,放宽了这个概念 意见 你自己是永恒的,并且将“我”与现在相结合的概念 身体 和头脑。
  2. 身体 本质上是物质的。 心是无形的; 这是清楚的和知道的。 因此连续性 身体 和头脑不同。 看你的素质 身体 并注意并看看它们有何不同。
  3. 重生可以用因果来解释。 每一刹那都有一个因:前一刹那。 回到你的生活,感受心的连续性,注意到心的每一刻都是从前一刻生起的。 当你到了受孕的时候,问:“这个心念是从哪里来的?”

获得重生感的其他一些方法是:

  1. 思考那些记得前世的人的故事。
  2. 尝试接受重生。 它还能帮助解释什么其他事情,例如似曾相识的经历、同一家庭中孩子的不同性格以及对某些技能或科目的熟悉程度?
  3. 自从你 身体——你出生的生命形式——是你精神状态的反映,想想怎么可能出生在其他身体里。 例如,一个行为比动物更糟糕的人可以转生为动物。

结论:感觉你不只是这个现在的人,而是存在于一个超越今生的连续体中。

头脑是清晰和觉知。 它具有无始无终的连续性,在一次中重生 身体 一个接一个。 四圣谛描述了我们目前陷入的无节制重生的不令人满意的境遇,以及我们获得解脱和幸福的潜力。

四圣谛

四圣谛中的前两项概括了我们目前的处境及其原因; 最后两个展示了我们的潜力和实现它的途径。

  1. 确实,我们的经历不尽如人意 条件、苦难、困难和问题。 苦难是要被承认的。 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身体和精神上的困难? 将它们视为人类经验的一部分,仅仅因为你拥有 身体 并且介意你这样做。
  2. 确实,这些不满意的经历是有原因的:无知, gehechtheid, 愤怒,以及其他令人不安的态度,以及行为(因果报应) 我们在他们的影响下做。 我们应当摒弃这些导致我们处境不理想的原因。

结论:看看你的负面情绪是如何让你受苦的。 反思它们会扭曲您对物体的感知,并导致您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的方式行事。

  1. 确实有可能完全停止这些不令人满意的 条件 并且它们的原因是存在的。 这些停止将被实现。 思考摆脱这些是可能的。 不受令人不安的态度、负面情绪以及由此引发的行为的影响会是什么感觉?
  2. 确实,有一条道路可以实现这种解放。 这条路是要修行的。

结论:真正的停止和 真正的路径 是佛法的皈依处。 下定决心摒弃任何错误地承诺幸福的混乱或错误的方式,并遵循道德、专注、智慧的道路,以及产生爱、慈悲和 菩提心.

三大特点

正在考虑 三大特点 循环存在的所有事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现状和潜力。 一切轮回的人和事都有 三大特点:

  1. 转瞬即逝。 通过观察你的生活,反思:
    • 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人、物、名誉等等——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瞬息万变的。
    • 我们拒绝接受这个现实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 在你的心中,试着接受一切事物的短暂性。
  2. 不满意 条件. 在我们的生活中,并非所有事情都是 100% 美好的。 我们体验:
    • 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和痛苦的不令人满意的情况。
    • 令人不满意的快乐情况,因为它们实际上只是暂时减轻痛苦。 此外,它们会改变和消失。
    • 有一个不满意的情况 身体 会衰老、生病和死亡,以及受烦扰的态度和情绪控制的心 因果报应.

反思短暂和不满意 条件,然后记住你的潜力。 下定决心放手 执着 和无知让你陷入不满意的境地。

  1. 无私。 反思所有这些看似坚实和独立的事物——我们自己和其他人 现象——没有固有的、可找到的存在。 了解这一点可以抵消无明,从而消除所有轮回不满意体验的根本原因。

大致了解了佛教的方法,现在让我们开始修行者的三个层次的冥想:初级、中级和高级。

在真正踏上与初阶行者相同的道之前——思索死亡和无常的人,会因此生起 心愿 为了善投生,然后修皈依观察 因果报应 及其效果,以实现这一点 心愿——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目前的人生,它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它的稀有性,这样我们就不会把现在的机会视为理所当然。

与初级从业者共同的路径

宝贵的生命

检查你是否有 条件 利于修行。 考虑每一种品质的优势,如果你拥有它就高兴,如果你没有,想想如何获得它。 (注:这里的要点 冥想 已从八项自由和十项财富的大纲中总结出来 拉姆林 文本。)

  1. 你从不幸的状态中解脱了吗? 你有人类吗 身体 和人类智能?
  2. 你的感官和智力是否健康完整?
  3. 你生活在一个 出现并给予教法? 那些教法是否仍然以清净的形式存在? 你住在一个你有 ACCESS 给他们?
  4. 五逆(杀父、母、阿罗汉、 身体,或导致分裂 僧伽), 使心蒙蔽而使修行困难?
  5. 你天生就对修行感兴趣吗? 你是否本能地相信值得尊重的事物,例如道德、觉悟之道、慈悲和佛法?
  6. 你有一群精神上的朋友支持你,他们鼓励你的修行,并以身作则吗? 你住在附近吗 僧伽 僧尼社区?
  7. 你有材料吗 条件 为了修行,比如食物、衣服等等?
  8. 你有 ACCESS 能够指导您走上正确道路的合格灵性导师?

结论:感觉像一个刚中了彩票的乞丐,也就是对你在生活中为你所做的一切感到快乐和热情。

我们宝贵人生的目的和机会

  1. 过有意义的生活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你现在在多大程度上这样做? 你怎样才能让你的生活更有意义?
  2. 想想拥有宝贵人生的目的:
    • 轮回中的暂时目标:我们有能力在未来创造快乐重生的因。
    • 最终目标:我们有能力获得解脱或觉悟,即摆脱所有问题并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人。
    • 我们可以让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有意义,通过修行将其转化为证悟之道。 我们可以生成 菩提心 每天早上,并全天记住它,作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的动力。

结论: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有益的事情要做,并热衷于去做。

获得宝贵人生的稀有性和困难性

要培养对当前生活价值的认识,请考虑:

  1. 宝贵人生的原因是:
    • 断除十恶业,持清净戒
    • 练习六 深远的态度 (波罗蜜多)
    • 做清净的祈愿,才能拥有宝贵的人身和修持佛法

    检查您和其他人所做的操作。 大多数人每天都会创造这些原因吗? 为宝贵的人命造因容易吗?

  2. 在轮回的海洋中获得宝贵的人身,就像一只视力有缺陷的乌龟,每百年出现一次海面,将头戴在漂浮在海面上的金环中。 这有多大可能?
  3. 这个星球上有更多的人还是动物? 在人当中,有宝贵人命的人多还是没有人命的人多? 从数字上看,人命宝贵是稀有还是普遍?

结论:为拥有现在的机会而感到惊讶,并决心好好利用它。

我们非常幸运地拥有宝贵的人生及其自由和财富。 它是罕见且难以获得的,并且具有伟大的目的和意义。 但是,这种理解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多大影响? 我们是否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培养我们的思想和心灵上? 或者,我们是否被我们的 gehechtheid愤怒,被杂念缠绕,例如世间八法,现在看来很重要,但从长远来看却不是?

世间八事

世间八法是修持佛法和转化我们的心的主要干扰。 检查四对世俗问题如何在你的生活中运作:

  • 对每种类型做具体的例子 gehechtheid 以及每一种厌恶。 他们让你开心还是困惑? 他们是帮助你成长还是让你坐牢?
  • 反映越大 gehechtheid 对某事,当你得不到它或与它分离时,厌恶感就越大。
  • 应用一些解毒剂 gehechtheid愤怒 为了改变这些态度。
  1. 附件 接受物质财产和厌恶不接受它们或与它们分离。
  2. 附件 赞扬或赞同和厌恶责备或不赞成。
  3. 附件 良好的声誉(拥有良好的形象,别人认为你很好)和厌恶坏名声。
  4. 附件 对五种感官的快乐和对不愉快经历的厌恶。

结论:感觉你不想继续“自动”地过你的生活,你想改变导致你遇到问题的态度。

世间八法主宰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问题,让我们浪费我们的潜能。 当我们只想到今生的快乐时,它们很容易生起。 反思无常和死亡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明智地设定优先次序。 这反过来又使我们能够将注意力从世间八法转移到更重要的活动上,例如培养慈悲和智慧。

九点死亡冥想

考虑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死亡率有助于我们明确生活中的优先事项,使我们的生活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 想想你自己的生活,想想:

  1.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注定的。 没有办法避免死亡。
    • 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最终死去。 每个出生的人都必须死去,无论我们是谁。 反映出你和你认识和关心的每个人总有一天会死去。
    • 当我们该死的时候,我们的寿命就不能再延长了。 随着每一个逝去的时刻,我们都在接近死亡。 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也无法逃脱死亡。
    • 即使我们没有时间修习佛法,我们也会死去。

结语:你必须修行佛法,也就是你必须转化你的心。

  1. 死亡时间不确定。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
    • 总的来说,我们的世界没有寿命的确定性。 人们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死亡。 不能保证我们会长寿。 回想一下你认识的已经死去的人。 他们几岁? 他们死的时候在做什么? 他们预料到那天会死吗?
    • 死亡的机会更多,而活着的机会更少。 活下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死却需要付出很少的努力。 保护我们的 身体 通过喂养、穿衣和住所,它需要大量的能量。 另一方面,死亡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
    • 我们的 身体 极其脆弱。 小东西——病毒、细菌或金属碎片——都会伤害它并导致死亡。

结论:你必须从现在开始不断地修行佛法。

  1. 除了佛法,没有什么能在死亡时提供帮助。
    • 财富无济于事。 死后,我们的物质财产无法与我们同归于尽。 我们一生都在努力积累和保护我们的东西。 在死亡的时候, 因果报应 我们创造了这样做伴随着我们,而我们留下了金钱和财产。
    • 朋友和亲戚都帮不上忙。 当我们继续下一世时,他们会留在这里。 然而,我们对这些人所做的行为的业力种子会伴随我们进入下一世。
    • 甚至我们的 身体 有帮助。 它被烧毁或掩埋,对任何人都没有用。 这 因果报应 我们创造了美化、呵护,并以此为乐 身体但是,会影响我们未来的体验。

结论:你必须清净地修行佛法。 你可能一生都在积累和照顾这些东西,但在死亡的时候,你必须别无选择地与它们分开。 那么,活着的时候追逐这些东西,造成负面的东西有什么用呢? 因果报应 得到他们? 自从你的 因果报应 伴随着你,只有你的精神发展在死亡时帮助你,关注这些不是更值得吗? 知道了这一点,什么才是对物质财富、朋友和亲戚以及你的健康和平衡的态度? 身体?

想象我们的死亡

  1. 想象一下你即将死去的情况:你在哪里,你是如何死去的,以及朋友和家人的反应。 你对死亡有什么感觉? 你在想什么?
  2. 问问你自己:
    • 鉴于我终有一天会死去,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 做了什么让我感觉良好?
    • 我后悔什么?
    • 在我活着的时候我想做什么和避免做什么?
    • 我可以做什么来为死亡做准备?
    • 我生活中的优先事项是什么?

结论:感受让你的生活有意义的重要性。 从现在开始,对你想做什么和避免做什么做出具体的结论。

反思我们短暂的本性和死亡率,使我们关心为死亡和我们未来的重生做准备。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道上的指导,从而转向佛陀、佛法和 僧伽 为避难所。

皈依:其义、因、缘

  1. 皈依是指将我们的精神指导委托给 三颗宝石: 诸佛、佛法和 僧伽. 避难 打开我们的心扉,使他们能够教导我们,引导我们走上通往自由的道路。 考虑一下效果 避难 ,在 三颗宝石 可能会影响您的生活。
  2. 要深化你的皈依,培养它的因:
    • 考虑一下如果您继续“自动”生活,您的未来会怎样,请注意未来可能会遭受痛苦。
    • 考虑产品的品质 三颗宝石 以及他们如何引导您远离潜在的痛苦及其原因,培养对他们引导您的能力的信心。
    • 记住其他人和你处于同样的境地,让你对他们的同情心升起,这样你就可以为他们和你自己寻求一种在精神上进步的方法。
  3. 以丰富你的信仰和信心 三颗宝石 as 避难对象, 对他们的品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 诸佛即已断除一切烦恼,圆满成就一切功德。
    • 佛法是一切不圆满的止息 条件 及其原因,以及导致这些停止的途径。
    • 僧伽 是那些对现实有直接感知的人。

结论:对苦难保持谨慎,对治疗师的能力充满信心 三颗宝石, 从你的心转向 三颗宝石 作为指导。

皈依:三宝的类比与功德

  1. 想一想寻求治愈疾病的病人的类比。 被困在轮回中的众生就像病人一样。 我们转向 ,就像医生一样,诊断我们的疾病并开药方。 佛法是我们必须服用的药物, 僧伽 是帮助我们接受它的护士。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痛苦中解脱。
  2. 为了增强我们的信心和信心,请思考为什么佛陀是正确的道路向导:
    • 他们摆脱了轮回和自满和平的极端。
    • 他们有熟练而有效的方法来使他人摆脱所有恐惧。
    • 他们对所有人都具有同等的同情心,无论我们是否相信他们。
    • 他们实现了所有众生的目标,无论这些众生是否帮助过他们。

结论:发自内心,下定决心遵循这些可靠的指南并付诸实践。

将我们的精神指导委托给 三颗宝石,我们想听从他们的建议。 他们给我们的第一个建议是停止伤害他人和我们自己。 我们通过观察动作来做到这一点(因果报应) 及其影响。

因果报应

因果报应 是有意的行动。 这些行为会在我们的思想流中留下印记,影响我们未来的经历。 因果报应 一般有四个方面。 将这些与你生活中的事件联系起来。

  1. 因果报应 是确定的。 幸福总是来自于建设性的行为,而痛苦则来自于破坏性的行为。 因此,创造前者而放弃后者对我们有利。
  2. 因果报应 是可扩展的。 一个小的原因可以导致一个大的结果。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放弃哪怕是微小的负面情绪,并去做哪怕是微小的建设性行动。
  3. 如果没有创造因,就不会体验到果。 如果我们不破坏,我们就不会经历艰难险阻; 如果我们不造证道的因,我们就不会获得它们。
  4. 业力印记不会丢失; 我们将体验他们的成果。 但是,负面印记可以通过 四个对手的力量 积极的印记会因生气或产生负面影响而受损 错误的看法.

结语:决心观察你的动机和行为,这样你才能创造快乐的因,避免痛苦的因。

十种破坏行为

做一个生命回顾来评估我们有害和有益的行为,使我们能够净化前者,并培养一种强烈的意愿,在未来过上明智和富有同情心的生活。 为此,请反思您所做的破坏性行为。 了解您是如何参与其中的,以及它们的即时和长期结果。 十种破坏行为是:

  1. 杀生:夺取任何有情众生的生命,包括动物。
  2. 偷窃:拿走没有给你的东西。 这包括不支付您所欠的费用或税款,未经许可将您工作场所的用品用于个人用途,以及不归还您借用的物品。
  3. 不明智的性行为:通奸和不小心使用性行为伤害他人的身体或情感。
  4. 说谎:故意欺骗别人。
  5. 分裂言论:导致他人不和谐或阻止他们和解。
  6. 恶言恶语:侮辱、辱骂、嘲笑、戏弄或故意伤害他人感情。
  7. 闲谈:没有特定目的谈论不重要的话题。
  8. 贪图:渴望属于他人的财产并计划如何获得它们。
  9. 恶意:计划伤害他人或报复他人。
  10. 错误的观点: 强烈反对愤世嫉俗 意见 否认重要事物的存在,例如开悟的可能性,重生, 因果报应,并 三颗宝石.

结论:体验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你对自己的过去很诚实。 请记住,您可以净化这些错误行为的印记。 下定决心将你的精力引向建设性的方向,避免以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方式行事。

建设性行动

同样重要的是要了解我们的建设性行动、我们这样做的动机以及它们的结果。 对于下面提到的每种积极行动:

  • 举出你所从事的时代的具体例子。
  • 你的动机是什么?
  • 你是怎么做到的?
  • 短期和长期的结果是什么?
  • 您如何保护自己采取建设性行动的倾向? 你怎样才能增加你的积极行动?

建设性行动包括:

  1. 处于我们可以采取消极行动但选择不这样做的情况。
  2. 做十种建设性的行为,与十种破坏性的行为相反。 拯救生命与杀戮相反,保护和尊重他人的财产与偷窃相反,等等。
  3. 培养六 深远的态度:布施、持戒、忍辱、喜精进、定力、智慧。

结论:为您所做的积极行为感到高兴,并鼓励自己在未来以有益的方式行事。

业力的结果

每一个完整的行动——即一个有准备、实际行动和完成的行动——带来四个结果。 思考具体行动及其影响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经历的原因和当前行动的未来结果。 反过来,这使我们能够通过避免破坏性行为、净化已经完成的行为并采取建设性行动来为我们的幸福负责。 对于十种破坏性和建设性行为中的每一种,思考它们的:

  1. 成熟结果: 身体 和介意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 所有破坏性的行为都会导致不幸的重生。 所有建设性的行为都会导致快乐的重生。
  2. 结果与原因相似:
    • 就我们的经验而言:我们所经历的事情与我们导致他人经历的事情相似。 例如,如果我们批评别人,我们就会受到不公平的批评。
    • 就我们的行为而言:每个行为都会使我们形成习惯性的行为模式。 例如,经常撒谎会养成撒谎的习惯。
  3. 对环境的影响:生活在愉快或不愉快的地方。 例如,分裂、不和谐的言论会在恶劣的风暴环境中带来重生。

结论:不想经历你的有害行为的痛苦或不愉快的结果,决心通过应用 四个对手的力量.

净化的四种对手力量

四个对手的力量 反复念诵可以净化我们破坏性行为的业力印记,减轻心理上的沉重负罪感。

  1. 观想诸佛菩萨在你面前,并通过诚实地承认它们来为你的负面行为和动机产生后悔(而不是内疚!)。 感受诸佛菩萨见证你从这些事情中卸下负担,并以完全的接纳和慈悲的眼光看着你。
  2. 修复与你伤害过的人的关系。 就圣者而言,重申你对他们的皈依。 就一般众生而言,生起对他们的正面态度,以及将来利益他们的利他心。 如果可能的话,向你伤害过的人道歉。 如果不可能,请专注于祝他们好运。
  3. 下定决心以后不再做这些动作。 对于那些你不能诚实地说你永远不会再做的行为,下定决心在对你来说合理的特定时间内放弃它们。
  4. 参与补救行为。 这可能是社区服务、灵修、礼拜、制作 供品,当你念诵时,观想光明和甘露从诸佛流向你 口头禅, 沉思 菩提心 或空虚等等。

结论:感觉你已经净化了所有负面的业力印记并释放了所有的罪恶感。 感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净化,这样您就可以以新鲜和积极的态度继续您的生活。

通过与初级练习者共同获得对冥想的坚定理解,我们开始改变我们的态度和行为。 结果,我们更快乐,与他人相处得更好。 此外,我们做好准备,以便我们能够平静地死去并获得良好的重生。

当我们深入修持佛法时,我们会发现虽然为来世做准备是件好事,但这并不能使我们完全摆脱轮回。 因此,我们观照轮回的种种苦难及其因缘,以产生 自由的决心 从中获得解脱(涅盘)。

中层修炼者之路

人间八苦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满意 条件 关于我们目前的情况,想想我们作为人类所经历的困难:

  1. 出生。 在子宫里然后经历分娩过程是舒服的,还是令人困惑的?
  2. 老化。 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老人。 你如何看待你的身心能力不可避免地下降?
  3. 疾病。 在没有选择或控制的情况下生病感觉如何?
  4. 死亡。 死亡是你期待的事情吗?
  5. 与我们喜欢的事物分离。 想想当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时所带来的痛苦。
  6. 遇到我们不喜欢的东西。 当你不想出现问题时,你的感受如何?
  7. 即使我们非常努力地想要得到它们,也得不到我们喜欢的东西。 从你的生活中举出这方面的例子。 你喜欢这样的状态吗?
  8. 有一份 身体 心受烦扰的态度和 因果报应. 反映出你现在的本质 身体 头脑是不满意的,因为你几乎无法控制它们。 例如,您无法阻止您的 身体 生老病死,很难处理强烈的负面情绪,也很难集中注意力 冥想.

结语:培养从轮回中解脱的决心,并修行此道。 虽然这 心愿 有时被翻译成“放弃”(苦因),其实就是对自己有慈悲心,希望自己得到长久的法乐。

轮回六苦

发展壮大 自由的决心 从生死轮回中解脱,观照不圆满 条件 通过从你的生活中举出许多例子来了解循环存在:

  1. 我们的生活没有确定性、安全性或稳定性。 例如,我们试图在我们的关系中获得财务安全或安全,但这总是让我们望而却步。
  2. 我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我们所拥有的、我们所做的或我们是谁。 我们总是想要更多更好。 不满常常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3. 我们一世又一世反复死去。
  4. 我们反复重生,没有选择。
  5. 我们反复改变地位——从尊贵到卑微。 我们有时富有,有时贫穷。 有时我们受到尊重,有时人们对我们居高临下。
  6. 我们独自承受苦难。 没有其他人可以为我们体验它。

结语:愿自己脱离轮回,生起解脱(涅槃)的决心。

循环存在的原因

我们在轮回中的不圆满体验是有原因的——我们心中的烦恼态度和负面情绪。 在你的生活中举出以下态度和情绪的例子。 对于每一个,请考虑:

  • 它如何通过不切实际地解释你生活中的事件来给你带来问题?
  • 它如何通过让你创造消极的原因来带来未来的不快乐 因果报应?
  • 当它在你的心中生起时,你可以应用什么解药?
  • 其中哪一个对你来说最强? 有特别强的 心愿 意识到并抵消这一点。
  1. 附件: 夸大或投射好的品质,然后 执着 到对象。
  2. 愤怒:夸大或投射不良品质,然后希望伤害或摆脱让我们痛苦的事物。
  3. 骄傲:一种膨胀的自我意识,让我们觉得自己要么是最好的,要么是最差的。
  4. 无知:对事物的本质缺乏清晰的认识,对现实的本质和周围事物存在积极的误解 因果报应 及其影响。
  5. 受骗 怀疑: 怀疑 倾向于错误的结论。
  6. 扭曲的观点: 错误的观念。
    • 短暂集合的观点:固有的“我”或“我的”的概念(把握自我是固有存在的)
    • 持极端观点:永恒论(执着于固有存在)或虚无论(认为什么都不存在)
    • 错误的观点:否认因果、轮回、觉悟和 三颗宝石
    • 保持 错误的看法 至高无上:认为以上是最好的 意见
    • 以不良道德和行为模式为至高无上:认为不道德的行为是道德的,不正确的做法是解脱之道

结论:看到这些烦恼的态度和负面情绪在你的生活中造成的损害,培养觉知它们的生起的决心,并学习和实践对治它们的方法。

刺激烦恼态度和负面情绪生起的因素

以你的生活为例,了解以下因素如何刺激负面情绪和错误观念的产生:

  1. 令人不安的态度的倾向。 你是否有种子或潜力产生令人不安的态度和负面情绪,即使它们现在可能没有在你的脑海中显现?
  2. 与对象接触。 什么物体、人或情况会触发你的烦恼态度和负面情绪? 当你遇到这些人、事或物时,你如何才能更加觉知?
  3. 不利的影响,例如错误的朋友。 同辈压力或其他人对你的看法对你的行为有多大影响? 你是否受到行为不道德或使你偏离灵性道路的朋友或亲戚的强烈影响?
  4. 语言刺激——媒体、书籍、电视、互联网、广播、杂志等。媒体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你的信仰和你的自我形象? 您花多少时间听、看或阅读媒体? 你如何与媒体保持健康合理的关系,使他们不控制你的生活和思想?
  5. 习惯。 你有什么情绪习惯或模式?
  6. 不适当的注意. 您是否注意情况的消极方面? 你有很多偏见吗? 您是快速下结论还是做出判断? 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纠正这些倾向?

结论:了解烦恼态度的坏处,决心放弃它们。 想一想如何避免导致它们出现的因素,并决定相应地改变您的生活方式。

停止烦恼态度、负面情绪和业力的途径

三项高等训练——在伦理、禅定和智慧中——是停止我们不满意的途径 条件 并获得持久的和平与幸福的状态。 对于每一个更高的培训,反映:

  1. 通过实践这种培训,现在和将来会产生什么优势?
  2. 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施这项训练? 有一些具体的想法,并下定决心去做这件事。
  3. 每个高级培训如何建立在前一个培训之上? 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练习?

结论:渴望实践并实现 三项高等训练.

虽然我们修行与初级和中级修行者相同的道,但我们不会止步于他们分别达到上层转生和解脱的目标。 相反,看到所有生生世世都善待我们的众生都处在同样的境遇中,我们努力产生 菩提心——为了最有效地利益所有众生而获得证悟的利他意图。 这是上位修炼者的发心。 的基础 菩提心 是平等心,一种没有偏见、厌恶、 执着,以及对他人的冷漠,并平等地关心他们。

上位修行者之路

宁静

  1. 想象一个朋友,一个你很难相处的人,还有一个陌生人。 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觉得 gehechtheid 给我的朋友?” 听听你的想法给出的原因。 然后问:“为什么我对困难的人有反感?” 并做同样的事情。 最后,探索“为什么我对陌生人冷漠?”
  2. 由于所有这些原因,您一直听到什么词? 你的思想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人是好人、坏人还是中立人? 朋友,讨厌的人,还是陌生人? 根据他人与“我”的关系来判断他人是否现实? 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看,其他人真的是好、坏或中立的,还是您的想法将他们归类为此类? 如果您不再根据自己的自私意见、需求和愿望歧视他人,您会怎么看他们?
  3. 朋友、难相处的人和陌生人的关系不断变化。 一个人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所有三个。 如果一个人昨天打你今天夸你,另一个人昨天夸你今天打你,谁是你的朋友? 难相处的人是谁?

结论:承认你的态度创造了看似牢固的朋友、难相处的人和陌生人的关系,放开那些 gehechtheid, 愤怒,以及对他们的冷漠。 让自己感受到对所有众生的真诚关怀。

在我们能够对他人产生真正的爱和同情之前,我们必须将他们视为可爱的。 将他们视为我们的父母或亲切的看护者,并记住他们对我们的友善,无论他们是我们的父母或看护者还是不是,都能使我们对他们有积极的看法。

一切众生都曾是我们的父母,他们的恩德,报答他们的恩情

  1. 自无始以来,我们在所有轮回界中,以多种类型的身体,一再投生。 人、畜、饿鬼,都有生母。 由于我们的前世是无限的,所有有情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 看到别人不只是他们今天的样子,试着去感受你与他们的无始接触。
  2. 当他们是我们的父母时,每个众生都对我们慈悲,像父母爱他们的孩子一样爱我们。 作为父母仁慈的一个例子,请记住你今生的父母对你的仁慈。 如果你更容易想到另一个亲戚、朋友或照顾者的善意,那就去做吧。 当你考虑每一种善意时,让自己对这个人感到感激。 如果在回忆童年的过程中,出现了痛苦的回忆,请记住,你的父母是普通的有情众生,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处境尽力而为。
    • 我们的母亲愉快地承受着怀孕和生下我们的不适。
    • 当我们还是婴儿和蹒跚学步的孩子而无法照顾自己时,我们的父母照顾我们。 他们保护我们免受危险,即使他们很累,也会在半夜起来喂我们吃东西。
    • 他们教我们如何说话以及如何照顾我们的基本需求。 我们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小而重要的技能,比如如何系鞋带、如何做饭、如何打扫卫生等等。
    • 作为孩子,我们主要只考虑自己,我们的父母必须教我们礼仪、社交技巧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
    • 他们给了我们教育。
    • 他们努力工作以筹集资金,为我们提供住所、玩具和其他娱乐设施。
  3. 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所以他们也一次又一次地对我们施以类似的慈悲。
  4. 记住他们的善意,并知道你在无始的一生中一直从他们那里接受了如此多的善意,让报答他们善意的愿望在你的心中自然地生起。 让你的思想在这些感受中休息。

别人的好意

要培养对您与所有其他人的相互联系以及成为他们的许多善意的接受者的意识,请考虑:

  1. 我们从朋友那里得到的帮助。 这包括我们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支持、鼓励、礼物、实际帮助等等。 不要以增加的方式思考朋友 gehechtheid 给他们。 相反,将他们的帮助视为人类善举并心存感激。
  2. 我们从父母、亲戚和老师那里得到的好处。 想想他们小时候给我们的照顾,保护我们远离危险,给我们教育。 我们能说话,是小时候关心我们的人的努力,包括我们的老师。 我们现在拥有的所有才能、能力和技能都归功于教导和培训我们的人。 即使在我们不想学习、不守规矩的时候,他们也继续努力帮助我们学习。
  3. 我们从陌生人那里得到的帮助。 我们使用的建筑物、我们穿的衣服、我们吃的食物以及我们行驶的道路都是由我们不认识的人创造的。 没有他们的努力——他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对社会的贡献——我们就无法生存。
  4. 我们从与我们相处不好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那里得到的好处。 这些人向我们展示了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并指出了我们的弱点,以便我们可以改进。 它们让我们有机会培养耐心、宽容和同情心,这些品质对于沿着这条道路取得进步至关重要。

结论:认识到在您的一生中,您从他人那里获得了无法估量的利益和帮助。 让自己体验别人对你的关怀、友善和爱。 让感激之情升起,并产生善待他们的愿望。

平衡自我和他人

要感受到所有有情众生——朋友、陌生人、困难的人、自己和他人——都同样值得尊重和帮助,同样有价值,思索以下九点:

  1. 所有众生都像我们一样强烈地想要快乐和避免痛苦。 试着用这种想法来看待你看到的每个人。
  2. 十个病人可能患有不同的疾病,但都希望得到治愈。 同样地,众生有不同的问题,但都同样希望从中解脱。 我们没有理由偏袒某些众生,认为某些众生比其他众生更重要。
  3. 十个乞丐可能需要不同的东西,但都希望快乐。 同样,每个众生可能想要不同的东西,但都想要快乐。 如果我们持有歧视态度,帮助一些人而忽视其他人,那将是不公平的。

结论:一切众生,包括你自己,都同样想要快乐和避免痛苦。 认为你必须努力平等地消除所有人的痛苦并平等地帮助所有人。 虽然你外在做不到这一点,但你内在可以保持这种态度。

  1. 众生帮了我们那么多。 我们之所以能够从出生起就一直活着,这仅仅是由于其他人的努力。 反思你一生中得到的帮助。
  2. 即使有人伤害了我们,我们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好处也远远超过这个。
  3. 对伤害我们的人怀恨在心会适得其反。

结论:让帮助他人的愿望在你的心中升起。 放下任何报复或报复过去伤害的愿望。

  1. 朋友、讨厌的人和陌生人的关系不是固定的; 他们很容易改变。
  2. 看不到固有的朋友、难相处的人或陌生人,那么他们存在吗?
  3. 自我和他者并不是人与人之间固有的区别。 它纯粹是名义上的和依赖的,就像山谷的这一边和另一边。

结论:你与他人在世俗层面或究竟层面上没有区别。 在心中感受到这一点,放弃任何偏袒自己或亲人的态度,敞开心扉尊重和珍惜所有众生。 虽然你不一定对每个人都表现得一样——你还是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角色,要考虑到别人的能力——但在你的内心深处,你仍然可以平等地祝福他们。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所有众生,并将他们视为可爱的和值得幸福的,我们现在专注于根除利他主义的主要障碍,即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 此外,我们培养珍惜他人的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爱心和慈悲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

我们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那种态度会遮蔽我们清净的心性。 我们和我们的自私不是一回事,因此自我成见可以从我们的思想流中消除。 通过反思你的生活经历,你可以看到你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是如何给你带来伤害的,从而希望克服它。 我们的 以自我为中心:

  1. 使我们以伤害他人的方式行事。
  2. 导致我们以后来后悔的方式行事,是自我憎恨的根源。
  3. 让我们过于敏感,容易被冒犯。
  4. 是所有恐惧的基础。
  5. 滋生不满。 满足我们无底洞的欲望是不可能的。
  6. 个人、小团体和国家之间所有冲突的根源。
  7. 激励我们为了快乐而做出有害的行为。 我们因此创造消极 因果报应,将来会给自己带来不良情况。 我们当前的问题是我们过去自私行为的结果。
  8. 阻碍我们的精神进步并阻止启蒙。

结论:见 以自我为中心 作为你真正的敌人,并决定放手。

珍惜他人的好处

想一想你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例子,反思珍惜他人对你自己和他人的好处:

  1. 其他众生皆乐。
  2. 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3. 我们摆脱了让我们如此痛苦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
  4.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快乐。
  5. 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好,社会更加和谐。
  6. 我们创造出巨大的正向潜能,从而创造善投生的因,并使我们更容易获得道的证悟。
  7.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自己和他人所有幸福的根源。

结论:下定决心以真诚的感情关心他人。 认识到真诚地关心他人与出于内疚、义务、恐惧或相互依赖而关心他人之间的区别。

爱是希望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众生获得快乐及其因缘。

  1. 反思:什么是幸福? 想一想世俗快乐(在轮回中体验到的快乐)的短期利益,例如从拥有财富、朋友、名誉、健康、善投生等等中获得的利益。 想一想从修持佛法中获得的长期快乐利益:精神上的快乐和内心的平静、解脱和证悟。
  2. 从希望自己拥有这两种快乐开始,不是以自私的方式,而是因为你尊重和关心自己,将自己视为众多有情众生中的一员。 想象一下自己以这些方式快乐。
  3. 愿你的朋友和亲人拥有这两种幸福。 思考、感受和想象:“愿我的朋友和所有对我友善的人拥有快乐和快乐的因。 愿他们远离痛苦、困惑和恐惧。 愿他们拥有平静、平和、充实的心。 愿他们从所有轮回的痛苦中解脱。 愿他们达到 极乐 的启蒙。” 对于这一类人和以下每一类人,想一想具体的人,并对他们产生这些想法和感受。 然后推广到整个群体。
  4. 对陌生人产生同样的爱意。
  5. 将你的爱传播给那些伤害过你或与你相处不融洽的人。 认识到他们做你认为令人反感的事情是因为他们正在经历痛苦或困惑。 如果他们没有这些,那该有多好。
  6. 为一切众生生起爱。 想一想一切有道中的那些众生——地狱众生、饿鬼、畜生、人、半天神和天神。 对阿罗汉和菩萨也生起爱。

结语:让你的心专注于这种对众生的爱的感受中。

感同身受

慈悲心是希望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众生远离苦及其因。

  1. 回想一下你的头脑充满恐惧和攻击性的时候。 想象它成为你的全部现实,所以它表现为你的 身体 和环境——地狱道。 想一想其他人现在正在经历这些,并对他们产生慈悲心,希望他们从那种痛苦中解脱出来。
  2. 记得有一次 渴望 不满压倒了你的心,以至于你到处奔波寻找幸福,但无法享受你所拥有的,想要更多。 想象它变得如此强烈以至于它成为你的 身体 和环境——饿鬼道。 想一想其他人现在正在经历这些,并对他们产生慈悲心,希望他们从那种痛苦中解脱出来。
  3. 回想一下,你的心被深深的无明和困惑所笼罩,以致你无法清晰地思考或运用你的智慧。 想象它变得如此强烈以至于它成为你的 身体 和环境——动物界。 想一想其他人现在正在经历这些,并对他们产生慈悲心,希望他们从那种痛苦中解脱出来。
  4. 反省你先前观照的人间八苦。 想想其他人现在正在经历这些,并对他们产生慈悲心,希望他们从那种痛苦中解脱出来。
  5. 回想一下,当你的思想充满快乐以至于你变得完全专注于自我时。 被快乐分散了注意力,你无法将心思集中在任何有意义的事情上,也无法向他人敞开心扉。 想象它变得如此强烈以至于它成为你的 身体 和环境——天界。 想一想其他人现在正在经历这些,并对他们产生慈悲心,希望他们从那种痛苦中解脱出来。

结论:让你的心专注于对一切众生的悲悯。

交换自己和他人

交换自己和他人 并不意味着“我成为你,你成为我”。 就是把重要的、珍惜的人从自己变成别人。 为此,请反思:

  1. 苦就是苦。 不管它是谁的——我的还是别人的——它都要被移除。
  2. 虽然我们认为我们的 身体 作为“我的”,事实上它不是。 我们的基因来自父母的精子和卵子,而使受精卵长成成人的食物则来自其他生命。 正是由于熟悉的力量,我们才掌握了这一点 身体 作为“我的”,因此同样重要,值得安慰和幸福。 同样,通过熟悉,我们可以开始将他人的幸福视为我们现在认为自己的幸福一样重要和有价值。

结论:交换自己和他人,希望别人像你现在希望自己快乐一样快乐。

索取与给予

在我们目前以自我为中心的迷茫中,只要有能力,我们就会把任何美好和快乐据为己有,而把任何困难和不适都给别人。 看到自我成见的坏处和珍惜他人的好处,将自己对快乐的渴望从自己身上传递给他人,现在培养强烈的慈悲心,希望解决他们的问题并给他们带来快乐。

  1. 想象在你面前的一个人或一群人正在以某种方式遇到困难。 想一想,“如果我能经历这些问题而不是它们,那该有多好。” 想象一下以黑烟的形式吸入他们的问题和困惑。
  2. 烟雾变成霹雳或炸弹,把你心中那颗自私无明的黑疙瘩完全抹去。
  3. 感受开放的空间,没有对自我和他人的错误观念。 在那宽敞的地方休息。
  4. 在这个空间里,想象一道白光——你爱的本质——辐射所有众生。 想象你乘以并改变你的 身体,财产和积极的潜力转化为其他人需要的任何东西。 高兴地把它们送给那些人。
  5. 想象他们感到满足和快乐。 认为他们具备有助于证悟的一切境遇。 庆幸你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一开始这样做 冥想 慢慢地使用特定的人或群体。 当你越来越熟悉它时,扩大与你一起接受和给予的群体 冥想,直至成为六界一切众生。

结论:感觉自己足够强大,可以承担他人的痛苦,并给他们带来快乐。 很高兴你可以想象这样做,并祈祷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

大愿利他心(菩提心)

  1. 生成 大决心,发下坚定的决心,以自己的责任,将一切众生从轮回中解脱,并使他们成佛。 也就是说,发誓要让你的爱和慈悲的目标成为现实。
  2. 要产生利他的意图,请考虑这样一个事实:当您自己的慈悲心、智慧和技能得到充分发展时,您将最有能力为他人的利益而工作。 然后发愿证得圆满证悟——一切烦恼被彻底根除,一切善功德得到圆满发展的境界——以便能够最好地利益他人。

结论:感到快乐,你已经产生 菩提心 (利他的意图)。

一旦我们产生了 菩提心,我们必须搞六 深远的态度 (XNUMX 波罗蜜多 或六波罗密)以完成证得证悟所需的正面潜能和智慧的积累。 布施、持戒、忍辱、喜精进、定力、智慧,这六种修行成为 深远的态度 当他们受到利他主义意图的激励和支持时。 当它们被证悟三轮空性的智慧所持时,它们就得到清净和证悟:施事者、行为者和所缘者。 因此练习每个 深远的态度 以的动机 菩提心,以对空性的理解来封印它,并将正向潜能回向给我们自己和所有其他人的证悟。

深远的态度 应该和其他人一起练习。 例如,布施伦理就是布施时不伤害他人。 如果我们给予的人不领情或粗鲁,慷慨的耐心不会生气。 布施的快乐努力是乐于给予。 布施的专注是在布施时保持利他的意图,并且不分心地布施。 布施智慧,就是思惟三轮空性。 结合每个人的实践 深远的态度 从这个例子可以理解到其他人。

慷慨的深远态度

慷慨是希望给予我们的 身体、财产和对他人的积极潜力,而不希望得到任何回报——包括欣赏——作为回报。 布施的三种类型是:

  1. 将物质财富给予有需要的人,包括您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以及您喜欢和不喜欢的人。
  2. 保护处于危险中的人:旅行者、溺水的昆虫、打架的儿童等。
  3. 给予有需要的人明智的建议和佛法教义。 这包括帮助让生气的朋友平静下来、大声念诵祈祷文和咒语以便附近的动物能听到它们、引导冥想和教授佛法。

对于其中的每一个:

  • 想想你能给什么
  • 想想你可以给谁,如何给
  • 培养利他的意图,然后想象给予

以这种方式进行冥想可以让您准备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付出。

结论:了解您可以给予什么、如何给予以及给予谁,并乐于给予的机会。

影响深远的道德行为态度

道德行为是放弃伤害所有其他人的愿望。 对于以下每种类型的道德行为,请思考:

  • 你这样做的动机
  • 参与的行动
  1. 舍弃坏业,例如戒除十坏业。
  2. 参与建设性行动,例如,愉快地抓住机会进行建设性行动。
  3. 通过以下方式造福他人:
    • 帮助受苦或生病的人
    • 向那些无知或无知的人提供建议和建议来帮助自己
    • 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 保护那些害怕、处于危险或即将死亡或受伤的人
    • 安慰悲痛的人、亲人去世的人或失去社会地位的人
    • 帮助穷人和有需要的人
    • 提供需要住所的人,例如穷人、佛法修行者和旅行者
    • 帮助那些争吵并寻求和解的人和解
    • 支持那些希望修持佛法并采取建设性行动的人
    • 阻止那些消极行为或即将这样做的人
    • 使用千里眼,如果一个人有的话,在所有其他方法都失败的情况下证明佛法的有效性或停止他人的负面行为。

结论:乐于以利他主义和空性觉知来实践道德行为。

耐心的深远态度

愤怒 (或敌意)可能对人、物或我们自己的痛苦(例如当我们生病时)产生。 它的产生是由于夸大了一个人、物体或情况的负面品质,或者叠加了不存在的负面品质。 愤怒 然后想伤害不幸的根源。 愤怒 (敌意)是一个通用术语,包括被激怒、恼怒、批评、批判、自以为是、好战和敌对。

愤怒的坏处

通过反思自己的经历,检查是否 愤怒 是破坏性的还是有用的。

  1. 你生气的时候快乐吗?
  2. 你是否看到你生气的情况类型或你生气的人的模式? 这种模式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 当你生气时你有什么感觉? 在下面 愤怒,有没有受伤? 恐惧? 悲伤? 愤怒 当我们内心感到无能为力时,往往会让我们感到强大。 接触下我们的感觉 愤怒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
  4. 当你生气时,你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吗? 你会攻击他们吗? 你退缩不说话吗?
  5. 你的行为对他人有何影响? 请问您 愤怒 带来你想要的幸福?
  6. 后来当你平静下来时,你对你生气时的言行有何感想? 有羞耻、内疚或自尊心丧失吗?
  7.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 做 愤怒 促进相互尊重、和谐和友谊?

结论:看到 愤怒 和怨恨会破坏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当它在你心中生起时,决心观察它,并用佛法对治来调伏它。

愤怒的解毒剂

耐心是面对伤害或痛苦时保持不受干扰的能力。 耐心并不意味着被动。 相反,它给了我们行动或不行动所必需的头脑清晰度。 以下各点是减少的不同方法 愤怒. 举一个你生气的生活中的例子,练习从这个新的角度看待情况。

  1. 不管对方说的是不是真的,被批评了也没必要生气。 如果对方说的是真的,就像被告知你有鼻子一样。 对方和你都知道这是真的,所以没有理由为此生气。 你应该简单地承认你的错误。 另一方面,如果有人因为你没有做的事情而责怪你,就好像这个人说你头上有角一样。 没有理由对不真实的事情生气。
  2. 问问自己,“我能做点什么吗?” 如果你可以的话, 愤怒 是不合适的,因为你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如果你不能, 愤怒 是无用的,因为什么也做不了。
  3. 检查你是如何卷入这种情况的。 这有两个部分:
    • 你最近做了什么导致分歧的行为? 检查这个可以帮助你理解为什么对方不高兴。
    • 认识到不愉快的情况是由于你在今生或前世伤害过他人。 将此视为主要原因,您可以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下定决心在未来采取不同的行动。
  4. 记住一个令人讨厌的人(敌人)的好意。 首先,他或她会指出您的错误,以便您改正和改进。 其次,敌人给了你练习耐心的机会,这是你灵性发展的必要品质。 在这些方面,敌人对你比你的朋友甚至 .
  5. 认识到自私的态度是你所有问题的根源,让你的自私态度痛苦。
  6. 问问自己,“这样做是人的天性吗?” 如果是,就没有理由生气,因为那就像被火烧着而生气一样。 如果不是人的本性, 愤怒 这也是不现实的,因为这就像对天空中有云彩生气一样。
  7. 检查的缺点 愤怒 并怀恨在心。 这样做之后,你会想要放弃它们,因为你想要快乐,而它们只会带来痛苦。
  8. 认识到是对方的不快乐和困惑使他伤害了你。 因为你知道不快乐是什么滋味,所以你可以对对方产生同理心和同情心。

欢喜努力的深远态度

喜悦的努力是对有德行和有价值的事情感到高兴。 要培养它,我们必须抵消三种懒惰:

  1. 拖延症和睡眠。 你推迟佛法学习和修行吗? 你睡得比你的多吗 身体 需要? 你喜欢躺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吗? 如果是这样, 冥想 死亡会帮助你不要浪费时间变得懒惰。
  2. 附件 于世俗的事务和享乐。 你是否一直忙于做事或担心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你是否执着于世俗的成功、世俗的享乐和从长远来看意义不大的活动? 如果是,反省轮回的弊端。 这将帮助你看到执着于轮回的徒劳,激发你摆脱它的愿望,并使你能够明智地设定你的优先次序。
  3. 气馁和贬低自己。 你倾向于自我批评和评判吗? 你在自尊方面有困难吗? 记住你的 大自然并反思您宝贵的人生。 这会提升你的思想,让你认识到自己的潜力。

结论:培养一种勇气和快乐感,这样你就可以从事三种快乐的努力:

  1. 忍受不适为他人的福利工作(盔甲般的快乐努力)
  2. 出于利他意图而采取所有建设性行动
  3. 努力造福他人

深远的专注态度

专注是一种专注于建设性对象的能力。 与其他影响深远的态度不同,分析性的 冥想 没有完成 深远的态度 浓度。 相反,以下几点被用来开发稳定或单点 冥想. 您可以在稳定时应用积分 冥想,例如,关于呼吸或可视化图像 .

通过审视你的心,注意五种阻碍定力的因素何时生起:

  1. 懒惰:感觉 冥想 很难并且不愿意付出努力
  2. 忘记如何培养平静安住的指示,或忘记修行的对象 冥想 (你的注意力集中在 冥想 不稳定)
  3. 松弛(沉重或不清晰)或兴奋(注意力分散到某物上) gehechtheid)
  4. 不对上述威慑因素使用解毒剂
  5. 在不需要时使用解毒剂

当威慑生起时,应用八种解药中的一种。

为了抵消懒惰:

  1. 信心:知道安住的好处和结果
  2. 心愿: 希望修习静住
  3. 精进毅力:乐于修行,乐于修行
  4. 灵活性:具有可维护性 身体 冥想时的思想

为了抵消忘记的对象 冥想:

  1. 正念:记住并停留在目标上 冥想

通过注意它们的存在来抵消分心、松懈或兴奋:

  1. 内省警觉

为了抵消不对威慑物使用解毒剂:

  1. 应用适当的解毒剂

为了在不必要时抵消应用解毒剂:

  1. 平等心:在不必要时避免使用解毒剂

智慧的深远态度

智慧是分析善恶的能力,以及觉察空性、众生本无的能力。 现象. 了解缘起有助于了解自在或独立存在的空性。

缘起

所有类型 现象 (包括人)的存在取决于其他因素。 它们以三种方式依赖:

  1. 我们世界上所有运作的事物都取决于因。 选择任何一个对象并反思各种原因和 条件 这是它诞生的必要条件。 例如,一所房子的存在是因为它之前存在的许多非房子的东西——建筑材料、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等。
  2. 现象 依赖于它们的部分而存在。 在精神上剖析一个事物,发现组成它的所有不同部分。 这些部分中的每一个都是由部分组成的。 例如,您的 身体 是由许多非身体 事物——四肢、器官等。其中每一个又由分子、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组成。
  3. 现象 存在依赖于他们的构想和命名。 例如,丹增嘉措是 达赖喇嘛 因为人们构想了那个职位并给了他这个头衔。

结论: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是独立存在的,所以看到事物比你以前想象的更流动和依赖。

空虚

观人自身空性的四要分析:

  1. 确定被驳斥的对象:一个独立的、坚实的、固有的存在的人。 想一想您感到强烈情绪的时候。 这个时候“我”是怎么出现的?
  2. 建立遍在:如果这样一个独立的自我存在,它要么与名色蕴合而为一,要么与它们完全分离。 没有其他选择。
  3. 检查你的所有部分 身体 以及你思想的各个方面。 你是其中之一吗? 确定“我”与 身体 或头脑,或两者的结合。
  4. 努力寻找一个独立于你的自我 身体 和头脑。 你的可以吗 身体 头脑在一个地方而“我”在另一个地方? 确定自我与存在不分离 身体 和头脑。

结论:自我并不像你以前认为的那样存在。 感觉缺少这样一个需要捍卫的独立坚实的自己。

本篇 冥想 出现在传统的开始 拉姆林,假设一个人已经熟悉佛教。 然而,西方人并非如此。 只有在我们对佛教的一般观点和目标有了一个概念之后——从前面的冥想中获得——我们才会想要致力于这条道路。 为此,与精神导师建立健康的关系至关重要。

如何依靠精神导师

  1. 要在这条道路上进步,重要的是要依靠合格的人并受到他们的指导 精神导师. 想想为什么选择具有以下品质的教师很重要:
    • 稳定的修持或证悟戒行、定定和智慧的更高等训练
    • 广博而深厚的经文知识
    • 教学的喜悦和热情
    • 能够清楚地表达教义
    • 对学生的爱心关怀和同情心
    • 耐心并愿意承受引导他人走上道路的困难
  2. 考虑依赖合格教师的优势:
    • 你将学习正确的教法,并知道如何正确地修持它们
    • 您将获得了悟并接近启蒙
    • 你将避免不幸的重生
    • 来生不会缺少上师
  3. 考虑一下不正确依赖老师的缺点:
    • 以上福利均不会累积
    • 你将继续在轮回中徘徊,尤其是在不幸的重生中
    • 即使你尝试修行,你的修行也不会成功
    • 你的优良品质会下降
  4. 通过你的思想练习依靠你的老师:
    • 通过记住他们的品质和他们在你的精神进步中扮演的角色来培养对他们的信心。 他们教你到底是什么 如果他在这里,他会教你的。 他们以与 做。 如果你的心挑出你老师的错误,检查错误是来自老师还是你自己的思想投射。
    • 通过思考他们的善意来培养感激和尊重。 你没有幸直接从 或过去的大师。 由于你的善意 精神导师,你能够聆听教法,从他们活生生的佛法榜样中得到启发,接受 戒律,并在您的实践中获得指导。
  5. 通过你的行动练习依靠你的老师。 你这样做:
    • 制作 供品 给他们
    • 表示尊重和 提供 您的服务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所做的各种项目
    • 按照他们的指示修持教法

结语:下定决心先看一个人的素质,再拜他为师。 下定决心努力培养与上师的良好关系,这样你才能在证悟之道上轻松而稳定地进步。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