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重生

道次第 #30:死亡与无常,第 8 部分

一系列的一部分 菩萨早餐角 会谈 道次第 (或 lamrim)如 上师法会 班禅喇嘛一世洛桑确吉坚赞的文字。

  • 我们如何通过我们以前的宗教背景过滤一些教义
  • 下界的佛教教义与有神论宗教有何不同
  • 根据我们想要的结果选择我们的行动

昨天我们谈到了解死亡和无常如何导致了解皈依。 我们也谈到了在这一世有不幸重生的可能性,这也导致我们 避难 ,在 , 佛法, 和 僧伽.

虽然这在佛法中不是一个特别受欢迎的话题——大多数西方人喜欢跳过它——但我认为这是我们必须处理的一个话题,因为 确实教过它

我认为西方人对这种教导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在基督教文化中长大,在那里你被教导如果你在餐桌上打嗝那么你做了一些消极的事情并且你将出生在地狱里……基督教经常以这种主日学孩子般的方式向人们传授。 所以人们当然会在成年后拒绝那种事情。 (好吧,不是每个人,但考虑这种事情的人通常会拒绝它。)但是你小时候的印记就在那里。 所以当你听到佛教教义谈论地狱道时,突然之间,你旧有的基督教制约就来了,并被置于地狱之上 的教导,而你认为 说的和你在主日学里听到的和你后来拒绝的一样。

事实上,在 正在教一些完全不同的东西。 相似的是还有其他境界的说法。 佛教谈到极度痛苦的境界(地狱道),极度快乐的境界(天界、神道)。 但与基督教不同的是,这些东西都是无常的。 它们都是暂时的。 在基督教中,它们是永恒的。 在佛教中,它们是暂时的。

在佛教中,它们是业力创造的。 它们不是由创建这些地方然后将您送到那里的其他人创建的。 这些东西是我们自己的行为造成的。

此外,与有神论宗教不同,没有人送我们上天堂或送我们下地狱。 这些都不是奖励或惩罚。 相反,在佛教中,我们的行为创造了我们的体验——即使是在人间——所以当我们体验到痛苦时,原因被称为消极的(或破坏性的) 因果报应; 当我们体验快乐时,原因被称为积极的(或建设性的) 因果报应.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行动的结果。 没有其他人给我们带来痛苦或快乐。 没有其他人会在我们的生命结束后评判我们,也没有人会把我们的意识引导到一个地方或另一个地方。 六界轮回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奖赏,也不是刑罚。

这种关于外部父亲形象的整个思考方式根据您不完全清楚的规则给您奖励和惩罚,这不是 的教学。 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这一点。 不仅在理智上清晰,而且我们必须审视自己的头脑,看看我们小时候这些旧的习惯性、根深蒂固的模式,以及它们如何浮出水面以及我们如何错误地将它们投射到 佛法. 我们必须在自己的脑海中真正看到这一点,当它发生时,阻止它,因为它是 错误的看法. 这是一个 错误的看法 那会造成很多痛苦。

相反,真正看看要好得多, 只是教导事物因因而生。 谁创造因? 我们的确是! 如果我们想要快乐,就创造快乐的因。 如果我们不想受苦,就不要制造苦因。 这取决于我们。

当然,我们的问题之一是我们想制造苦因,结果却得到快乐。 因为有时苦因会带来某种快感或好感,或者你会从中获得某种世间的利益,让你感觉良好。 我们希望能够做所有这些事情,但最后仍然拥有幸福。 这就像想一生都吃高脂肪食物并保持低胆固醇。 它不是那样工作的。 或如食毒而欲得养。 它不是那样工作的。 当我们的渴望与因果的自然法则相抵触时,我们就必须处理我们的渴望。 因为我们的渴望给我们带来了问题。

相反,当我们看到自己正在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因为我们以积极的方式珍惜自己,我们尊重自己并希望自己快乐,那么我们就不要为未来的痛苦制造因,即使这涉及不做一些现在看起来很有趣的事情。 因为你现在的乐趣很快就结束了,但某些活动之后带来的痛苦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我们不希望那样。

如果我们有这种看法,那么它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是根据我们想要的结果自愿选择我们的行动。 我们正在承担我们的责任,并在我们的生活中胜任。 这与因为担心自己会做错事而有人会来接你而四处奔波完全不同。

我们之前的训练在许多领域都投射到佛教上。 这是其中之一。 所以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并注意到它并提醒自己这是一个 错误的看法.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