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为佛法带来心理学视角

为佛法带来心理学视角

比丘尼温迪芬斯特的肖像。

佛法之花:以尼姑的身份生活, 1999 年出版。这本书不再印刷,汇集了 1996 年的一些演讲 身为尼姑的生活 印度菩提迦耶会议。

比丘尼温迪芬斯特的肖像。

比丘尼温迪芬斯特

之间的接触点 佛法 和西方心理学有很多。 然而,我们必须能够区分这两者,并知道如何以及何时使用每一个。 我不会假装完全清楚地理解这些主题,但会根据我作为社区心理健康临床心理学家的培训和实践,以及我在社区心理健康领域 XNUMX 年的培训和实践,分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经验。法。 其他人会有不同的意见,这些观点的进一步讨论将使我们大家丰富。

我相信,在我们开悟之前,我们所有的普通人都是精神失衡的。 我们都被迷惑了; 我们都对自己的创造产生了幻觉并相信它们,从而创造了我们自己的精神障碍小范围。 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有开悟的人才是完全精神健康的,虽然菩萨和阿罗汉都在路上。 本质上,我们都有点疯狂; 这只是程度问题。

然而,许多佛法学生在修行过程中有时会经历严重的精神障碍和不平衡。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必须区分现实的两个层次:终极和相对。 究竟实相和了解它的究竟智慧,关乎生命的更深层次的存在方式。 现象,一种我们的感官或我们的头脑无法感知的东西。 相对现实与我们日常打交道的对象和人有关。 只有在相对的层面上,相对的心智才有可能变得精神错乱。 终极层次的心智是不可能变得疯狂的。 那么,当人们遇到某种困难时,这与他们处理相对现实的能力以及了解终极现实体验与他们日常生活的相对层面之间的区别有关。 他们无法区分心理创造和信念,以及传统上接受的外部现象世界。

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此类干扰。 在我的观察中,有些人从过去的情绪或认知经历中产生了某种超敏反应,这使他们容易出现精神失衡。 使用药物、念诵特定咒语或咒语过多过快或过强 冥想 脉轮和能量可以为这些人打破平衡。 我也想知道,对于某些性格和精力充沛的人来说,长时间保持沉默和不与老师讨论的冥想是否有用。 如此强烈、突然地改变他们通常的生活方式似乎会引起紧张,从而引发精神失衡。

例如,有一次我被叫到一个 冥想 中心,一名 XNUMX 岁的加拿大男子精神失常。 那里的一些西方学生在缅甸大师的指导下打坐。 除了每天五到十分钟可以谈论他们内心发生的事情之外,他们完全安静地生活。 我想知道对于具有特定能量的人来说,如此长时间的沉默伴随着强烈的 冥想 实际上可能会引发它们内部的能量爆炸。 中心的其他学生都注意到了他这几天的孤僻,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没有人与其他人交谈过。 他们感到遗憾的是,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而且在他与正在发生的事情失去联系之前,有些事情一直困扰着他。

一般来说,一个人后来在他或她的 冥想 在他实际上变得功能失调之前,练习变得不快乐和精神激动。 然后,他会产生恐惧和偏执,并可能与优越感交替出现。 他变得困惑,无法理解日常事物或与日常世界成功互动。 我注意到,当环境中的其他人以超敏感的方式对待这个人时,就好像他疯了一样,他会明白这一点,变得更加不受控制。 他开始相信他实际上是精神错乱,并因为这种感觉而将自己与他人分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帮助一个人?

如果此人明显对自己或他人有危险,我们应毫不犹豫地立即带他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在这个人周围正常行事是很有用的,把他当作正常人对待,一切如常。 我们应该谈论通常做事的方式,提醒和强调如何在实际平面上表现。 锻炼身体、从事体力工作(如园艺、照顾动物、清洁、在大自然中行走)或任何需要协调体力才能产生结果的工作对人来说也是有用的。 这有助于这个人重新平衡他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并重新巩固他的自我意识。 我们需要帮助他获得更强烈的自我意识。 有时我们可以说,“你就是这样那样。 你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个和那个”,从而提醒他他的技能或个性特征。

这很棘手,但尝试与可以将整个场景感知为正在创作的戏剧然后以自己作为主角的那部分心灵进行交流也很有用。 心灵的一个方面看到了整个戏剧,如果我们能帮助他找到心灵的那个部分并与之交流,它对他有一种安定的作用。 我们也可以将这个人置于他熟悉的情境中。 例如,如果他碰巧离开了他惯常的环境,我们可以带他去一个熟悉的环境——他的家、社区购物中心——这样他就可以靠近熟悉的事物,这会使他恢复到他通常的自我意识。

卡住

尽管我们可能没有遭受严重的精神问题,但有时我们所有人都感到被困在练习中。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生。 一种是对快速成就抱有很高的期望,从而迫使自己长时间练习,这通常会导致沮丧、压力或疾病。 如果我们与我们的 身体 以及它的能量,我们可以在它成为障碍之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用力过猛。 即使我们认为我们的强度水平很好,因为我们似乎更专注,它也会在我们的 身体 这会使我们过度情绪化,甚至身体不适。 我们必须放下不切实际的期望,有长期修行的决心。 心灵的平衡和 身体 娇嫩可贵,要小心滋养。

一些学生练习了多年,但似乎没有取得太大的进步,具有一些沉重的个人特征,例如怨恨或 愤怒. 佛法有处理这些的工具,但似乎他们不使用它们。 什么不见​​了? 我相信,由于佛法修行,我们所做的大部分改变都是通过建立牢固的师生关系而发生的。 因此,我鼓励那些没有根深蒂固的个人特质取得进展的人与一位合格的老师一起工作并培养足够的奉献精神,以便他们能够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压力来应对这种特质。 如果他们与老师没有这样的关系,我会描述它的好处,并建议他们尝试找一个好老师一起工作。 如果他们不想那样做,我鼓励他们做一些工作,迫使他们面对并纠正自己的这种品质。

有时人们与老师有密切的个人关系,每天都和老师一起工作,但似乎没有改变。 如果一个在家的学生,因为在佛法中心生活多年,对社会上其他人所面临的问题失去了洞察力,我一般建议她离开佛法中心,到别处生活一段时间,以便在更大的地方体验现实。世界。 我鼓励出家做 纯化 练习并平衡他们的学习、工作和 冥想. 我们西方人往往过于专注于某一方面,这种不平衡让我们觉得自己没有进步。 如果我们不做闭关,或者对佛法有一些内在的体验,我们就觉得自己不配 僧伽. 花时间做闭关使我们能够巩固我们的实践,并因此体验到我们自己的变化。 这可以带领我们度过为他人工作和服务的时代。

有时我们是如此非黑即白,如此坚定地学习特定的文本或进行特定的练习,以至于我们强迫自己,从而变得焦虑和压力。 我们通常不会注意到这种自我施加压力的破坏性影响,直到为时已晚,无法轻易撤消。 因此,在开始静修或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之前,人们需要意识到,如果他们开始感到过于紧张,他们应该允许自己脱离这种活动并放松他们的思想。 之后,带着快乐、放松的心情,他们可以回来完成活动。

一些西方中心现在为参加静修或强化课程的参与者提供保密登记表,他们会在其中询问一个人是否服用任何药物或是否曾因精神问题住院。 可以添加其他问题以帮助教师了解有潜在困难的人。 老师或助手也可以在密集撤退之前与参与者进行个人访谈,以讨论其中一些要点。

在佛法社区担任顾问

当人们在佛法中心或 修道士 社区向我们寻求咨询,我们必须首先确定该人是否需要有关她的佛法实践的建议和澄清 的教义,或者她是否想要心理问题的咨询。 区分这两者非常重要,如果这个人的问题是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将她转介给能够提供她需要的专业帮助的人。

因为我是一名心理学家,也是一名尼姑,佛法学生经常向我寻求帮助,以解决他们想与了解佛法的人讨论的个人心理问题。 但是,作为一个同时具备佛法和心理学资格的人,我认为最好不要将角色与一个人混为一谈。 作为一个 修道士 作为一个佛法修行者,我的专长和利益来源是在佛法方面。 因此,我拒绝与一名佛法学生建立治疗关系,并将他们转介给合格的治疗师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如果有人向我们寻求帮助,我们确定这是她的佛法修行和她根据佛法处理困难的方式,我们有资格作为佛法修行者给她佛法建议。 然而,在这样做之前,我们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提供这种帮助的环境。 首先,我们必须保持冷静和平衡,这意味着任何 三种有毒的态度-混乱, 愤怒执着——在那一刻支配或扰乱我们的思想。 我们必须给自己留出冷静的空间,抛开自己的成见,为这样的采访做准备,这样才能深入聆听,清晰回应。 我们可以通过认识到类似的问题在我们保持循环存在时可能会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来防止骄傲的产生。 虽然我们暂时可以向有困难的人提供建议,但实际上我们内心有同样问题的种子,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和 条件,它们可能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还必须确保对方发现她自己的答案,而不是给她我们的答案。 当我们说皈依时,有外在皈依——佛、法、 僧伽 在我们之外。 还有内在的皈依,我们的智慧和慈悲,究竟皈依是我们自己内在的法智。 因为我们必须让这在我们自己和他人中成长,所以我们的角色是帮助这个人发现她自己的解决方案。 当她能够做到这一点时,她对增长自己的佛法智慧和在这条道路上进步的信心就会增加。 我们必须传达对改变的乐观态度,让她知道,无论她的思想因习惯性的思维或行为方式而受到多大的干扰,启蒙的潜力是完整的。

作为佛法顾问,我们必须记住,我们只是帮助他人成长的合作条件; 我们不是一个原因。 我们不能最终对他的成长负责,也不能让他改变。 了解这一点并理解 因果报应 防止我们过度参与,并明确责任所在。

当居住在社区中的人出现精神错乱时,我们必须为可接受的行为设定界限,如果他们无法遵守,请让他们离开。 我们需要以敏感和同情心来做到这一点,描述为什么我们有社区规则以及为什么每个人都遵守这些规则很重要。 如果我们必须要求此人离开社区,我们会解释说:“不幸的是,因为您在这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所以出现了问题。 如果您住在其他地方并就该行为获得帮助以便您能够处理它,我们很高兴欢迎您再次回到社区。”

在一百两百人的社区里,一个心烦意乱的人,恐怕不会引起太大的涟漪。 但是在我们新成立的小型西方社区中,五六个人中的一个精神错乱的人会破坏这个群体的和谐。 如果我们认为我们不应该向一个人指出对他的期望,他的行为在哪里不足,以及他需要寻求帮助,那么我们对同情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不直接和坚定地处理会产生一种相互依赖,我们实际上鼓励一个人不要改变。

佛教与西方心理学的交汇处

佛教与西方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关系是佛教在西方传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十年里,很多人开始 提供 混合或比较课程,包括一些佛法和一些西方心理学。 我 怀疑 除非一个人在这两个领域具有同等的专业知识,否则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否则,比较点将不深,无效。

造成准确比较困难的因素很多。 首先, 佛法 是一个庞大而深刻的知识体系。 此外,存在许多类型的西方心理学和哲学,每种都有自己的领域和专业。 在将自己设置为可以进行有效比较的人之前,需要非常小心。 我注意到那些没有认真学习过西方心理学,因此没有资格开设比较或混合课程的人,经常被要求这样做。 这些人可能已经阅读了几本书并参加了一些体验课程,这些课程唤醒了令人兴奋的个人见解,并在此过程中认为他们可以创建和教授一门课程。 我觉得这很令人惊讶: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和一名佛教尼姑,但我觉得我无法公正地进行这样的比较或整合。 同样,一些心理学家,在去过几次佛教静修会并阅读了一些书籍后,认为他们有资格教书。 冥想 和佛法给其他心理学家或他们的客户。 但是,有一些通用的形式 冥想 这对于将接受治疗的人介绍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很有用。

我个人觉得一方面看佛教与另一方面西方心理学和哲学之间的相似之处很有趣。 然而,我不认为佛法中心是进行这种探索的合适场所。 人们可以去西方许多其他地方参加心理学课程或支持小组,或者听混合学科的讲座。 当人们去佛法中心时,他们应该接受清净 佛法,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引导一个人一路开悟。 当它被纯粹地教授时,它的本质和原则 个人可以根据他或她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应用他的教义。 但是,佛法本身不应该随月份的味道而改变。 我们非常幸运的是 佛法 几千年来一直保持其纯净的形式,并通过许多国家的血统传承下来。 如果由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粗心大意,那将是非常遗憾的 佛法 通过添加似乎适合的西方哲学和心理学的思想,在西方受到污染。

但是,西方人信佛的问题确实与这些年来持传佛教的亚洲人不同。 由于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西方人可能无法轻易应用一些 的教诲。 那么,为了让佛法在西方适用,我们必须看看我们成长的社会,我们是如何被制约的,以及西方认为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 例如,我们被培养成个人主义和热情的消费者。 由于我们的文化条件,我们经常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这会产生挫败感和 愤怒 当事情没有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发展时。 我认为这些期望与我们对完美的向往有关; 这种渴望是一个陷阱,因为当我们开始寻找完美时,我们却找不到它。 这使我们对自己做出严厉的判断并感到内疚,结果,我们的自尊心直线下降。 这让我们的亚洲老师感到惊讶; 他们没有意识到在我们的文化中长大的个人可能会出现的自我批评和自我仇恨的程度。 西方人往往会感到恐惧、焦虑和不安全感,这会导致竞争,而这反过来又会产生一种偏执狂,这是我们所有经历的基础。

我们在生命的头七年受到的制约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着我们粗细的层面。 我们出生的家庭、我们在学校的经历、所强调的价值观以及对国家和文化的期望都影响着我们作为成年人的看法。 同样,在亚洲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相信这是许多生活中的一种,而且 提供僧伽 创造大功德。 尽管这些概念对西方人来说是陌生的,但他们感到很舒服,并且很容易被那些在具有这种普遍规范的文化中长大的人所接受。 更深入地探索我们的制约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沿着佛法道路前进。 这应该在专门从事传统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计划的地方进行。 如果佛法中心的人员觉得自己开设这样的心理健康课程比较合适,最合适的方式是在其他地方开设课程,或许在佛法中心设立一个附属分部,在这些地方开设课程。 我强烈觉得人们去佛教中心时,应该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那应该是 佛法,而不是某人将这些与佛法混杂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的汇编。

误解佛陀的教义

在某些情况下, 的教义在西方被滥用或误解。 一个例子是精神唯物主义,这是创巴仁波切创造的一个术语。 例如,当佛法学生接受西藏文化服饰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他们穿藏族服装,采取藏族举止,等等。 它可以成为一次旅行。 我们应该小心区分 佛法 及其发展的文化背景,然后确保我们掌握佛法的精髓,而不会陷入适合其亚洲文化背景的用具。 我们必须努力,通过我们自己的个人实践,将谷壳与谷壳分开。 在我们自己的文化背景下,智慧 教授的学科可以包括哲学、心理学、神学和沉思研究。

以更微妙的形式,当我们使用佛法来强化我们的欲望、骄傲或政治时,精神唯物主义就会出现。 意见. 例如,当我们学到一些东西并能够教别人时,我们可能会因此而沾沾自喜、自满和傲慢。 如此行法,犹如服毒。

我们西方人倾向于误解佛法教义的第二种方式是相信所有的感受——或者至少是那些麻烦的感受——都应该被压抑或推开。 我认为这是出于对自己的基本厌恶和自我仇恨,这是由于西方笛卡尔二元论思想的强烈影响而产生的。 我们的语言和我们使用的词语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想法、哲学、思维方式以及我们认为可能的事情。 我们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好与坏二元论的文化遗产,中间没有灰色地带。 我们的完美主义来自于希望事物以绝对的方式完美。 另一方面,亚洲文化不那么强调好与坏、对与错的极端,而是将事物视为渐变。 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没有这种观点,因此很容易变得僵化。

这种不灵活的一个例子是一个佛法学生在佛法中心手持念珠时,在激烈地念诵咒语。 有人停下来寻求她的帮助,但她无法让自己打破那种强烈的专注力来帮助她面前的人。 又如学佛多年,学过所有哲学论文纲要,并通过了这些题目的考试。 然而,他的日常生活行为却一发不可收拾。 在一些中心,有人评论说,非佛法人士通常比在中心学习的人要友善得多。 这应该让我们反思:我们真的在修行吗? 还是我们滥用它来满足我们的渴望或压抑我们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仅毒害我们的修行,而且毒害世间法的清净?

评估我们的佛法修行的一个很好的标准是检查我们是否变得更快乐。 如果我们发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快乐,那么我们就没有正确地修行佛法。 我们必须要么误解或误用 教的。 无论我们认为我们可能已经获得了多么美妙的高度认识,除非我们能够将它们转化为厨房水槽的现实并用非常基本的术语来谈论它们,否则我们将与鸟一起离开。 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如果你确实闭关,并认为你有过奇妙的体验并获得了伟大的证悟,但你无法将这些体验每天带入你在地球上的现实,你就不会有任何认识。 你只是在进行另一次自我之旅。”

有时,佛法中心的老师、主任或其他负责人的行为举止不正常。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重要的是保持我们的辨别智慧并准确地辨别是非行为,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处于责任位置的人。 在后一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发现有人说或做了不恰当的事情,我们需要以善巧的方式将其告知。 我们需要从这种行为中解脱出来,如果有必要,我们可能不得不离开这种情况。 考虑四种依赖很重要:

  1. 依靠教义而不是教它的人
  2. 依靠意思而不是词语
  3. 依赖具有明确意义的经文,而不是那些具有可解释意义的经文
  4. 依靠高尚的智慧直接感知现实,而不是依靠普通的意识

我们现在有机会学习 佛法 我们练习它的自由是非常宝贵的。 对教法有效性的信心有助于我们热心地修行。 确定这种有效性的明显方法是以正确和渐进的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教义。 如果我们观察到随着我们的身体、语言和心理行为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而产生的结果,我们就会知道这些教法是有效的。 尽管期望瞬间的快乐是不明智的,并且准备好多生修行是明智的,但我们仍然应该能够注意到我们的精神态度和行为每年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慢慢地,我们善良的思想和慈悲的行为会增加,使我们自己和我们周围的人受益。 我们将把心脏 遵循他的基本指示,他的教义变得生动起来:

不要做任何不善的行为。
享受完美的建设性行动。
完全压制自己的心——
这就是教 .

温迪芬斯特

Bhikshuni Wendy Finster 出生于澳大利亚,拥有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同时具有临床和学术研究兴趣。 作为耶喜喇嘛和梭巴仁波切的弟子,她于 1976 年接受沙门戒,并于 1980 年代末在台湾接受比丘尼戒。 她在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的佛教中心生活和教学。 她目前居住在澳大利亚,在那里教授佛法,是一名心理治疗师,并对慢性健康问题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研究。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