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业力

问答环节

中、韩、英文版心经。
我们所做的任何善行都会有好的结果,因此,如果我们怀着利他的动机或对三宝的信任来抄写经文等,就可以帮助净化恶业。 (摄影者 亚洲艺术博物馆)

问题: 在里面 根本功德经 誓言 治疗大师青金石光辉如来(医学 ),在“拯救濒临死亡或灾难的人”部分下,它说:

然后,当他的 身体 就在原地,被阎罗使者将其神识引到法王面前。 一切众生的本命神,记录每个众生的善恶,然后将这些记录全部传给阎罗法王。 然后国王会审问这个人,他会总结这个人的行为。 他要根据正反两方面的因素来评判他。

我的问题是:佛教不是教导无私吗? 为什么说是神识呢? 佛教不是这么说的吗 因果报应 是一个因果系统,我们死后没有人来评判我们?

尊者图登卓龙 (VTC):这是需要解释的段落示例; 不应该从字面上去理解。 根据佛教,没有精神意识。 没有阎王或死亡​​之王来评判我们。 我相信这一段被收录在经典中是因为它符合古代普通人对死亡和重生过程的看法。 请记住,当时大多数普通人都是文盲。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听过很多民间信仰,对阎罗和神识的概念也很熟悉。 普通人没有受过教育,不知道“无我”、“缘起”、“空性”等哲学词汇,以及其他需要表达的概念。 因果报应 实际上功能。

因此使用那种语言和概念未受过教育的人被用来帮助他们更容易地理解的想法 因果报应。 目的 说这是双重的。 他想让人们明白:

  1. 我们的行为会带来长期的结果,其中许多会在我们死后发生,并且
  2. 不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性 因果报应 并创造积极的 因果报应.

问题: 如果是这样的话,有些人就不能指责 说谎,因为他说的一切都应该是真的。 这会不会导致一些人对佛教失去信心? 不应该 知道将来像我这样的人,如果没有深厚的佛学知识,会误解其中的意思吗?

VTC: 也许是 知道像您这样的人会提出很好的问题来澄清他们的疑虑,就像您所做的那样!

之后 在他的一生中,伟大的圣人、学者和修行者对许多经文的意义进行了辩论,因为 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他们最注意的是 为师之大能。 他了解听众的文化、教育、心理和精神背景,并以最适合他当时所针对的特定听众的方式讲话。 例如,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在学前班、中学和大学教幼儿时,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同样,当孩子还小,还不能深入地理解事物时,父母有没有把事情解释得详细、准确? 或者他们是否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释事情,这不是一个好行为?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会根据孩子当时的理解能力对同一情况做出不同的解释。

印度圣人为经典写了注释。 他们在其中描绘了可以从需要解释的经文中逐字提取的经文。 他们说,因为 教人们什么适合他们的特定水平或思维方式,当他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时,他并没有说谎。 然后,这些圣人制定了指导方针,以便我们知道从字面上理解什么以及需要解释什么。 他们还教导如何辨别给出空性明确含义的段落与阐述道次第和 现象,因此是可解释的。

例如,经典描述世界是平的。 我们不从字面上理解,因为科学家已经证明世界是圆的。 这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

问题: 在上面提到的经文和其他几部经文中,它说许多邪恶和许多负面的 因果报应 可以通过抄写、背诵或制作来净化 供品 到文本。 这是真的? 难道不会有人认为他可以做很多错事,但最后清净而不受苦吗? 还有,这对那个人的伤害行为的受害者来说是不是不公平?

VTC: 这并不意味着仅仅通过复制、背诵或制作 供品 对一部经来说,一个人的所有负面 因果报应 会消失的。 我们所做的任何积极的行为都会有好的结果,因此当我们出于利他动机或对法师的信任时,我们会抄写经文等等。 三颗宝石,可以帮助净化负面情绪。 然而,只是阅读或写经而不关注其意义或有良好的动机,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因为它只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活动。

佛经讲了抄写经的善果等等,鼓励人们去净化自己的负面。 因果报应 而不是因为感觉太糟糕而在余生中感到内疚而不修持佛法。

事实 因果报应 可以被净化并不意味着可以产生负面影响 因果报应. 比如,腿断了可以治,那是不是断了腿就可以了?

你似乎认为让伤害行为的肇事者遭受痛苦对受害者是公平的。 正如甘地所说,“以眼还眼会让每个人都视力受损。” 加害者的痛苦并不能减轻受害者的痛苦。 事实上,以他人的痛苦为乐只会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 因果报应.

问题: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坏事和好事可以相互抵消。 比如我今天做了两件好事和两件坏事,所以最后我没有做任何好事,也没有做任何坏事。 这个对吗?

VTC: 因果报应 非常复杂; 它并不像上面所说的那么简单。 诚然,建设性的行为有助于净化破坏性的业力印记,但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来决定任何特定行为的强度(因果报应). 我们不应该认为我们可以做一个非常有害的行为,然后再做一个小的积极行为来抵消它。 相反,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放弃所有有害的行为,或者至少将它们的强度降到最低。 在 觉道阶段大论, 在关于 因果报应, 喇嘛 宗喀巴大师解释了一些导致 因果报应 重或轻。

问题: 我读到说我们做好事不应该期望有回报,但大多数时候我做了好事,内心深处我希望得到好的回报。 可以吗? 看来我做善事只是为了得到好的回报,并不是出于一颗纯洁的心。

VTC: 人在这方面可能不一样。 第一个人可能开始想,“我这样做是为了利益所有有情众生(或者至少是为了利益另一个人)”,但他们的 以自我为中心 稍后可能会偷偷地想,“我正在创造积极的 因果报应 并会因此行动而得到好东西。” 第二个人可能以自我利益的动机开始,“我正在创造良好的 因果报应. 现在,幸福将在未来的生活中降临。” 第三个人可能根本不考虑来世,只是有动机,“如果我为某人做这件事,他会喜欢我,以后会为我做些好事。”

显然,最纯粹的动机是 菩提心,为了利益所有有情众生而做的行动。 但当 以自我为中心 偷偷摸摸的——它会偷偷摸摸的,因为我们是普通人——我们应该努力纠正它。 第一个人应该想:“是的,我将来可能会得到一个好结果,但是当那个发生时,我会利用那个机会来增加我的佛法修行,以利益众生。” 第二个人,虽然缺乏 菩提心 动机,至少有信心 因果报应 并为来世回馈他的善果。 这是积极的,因为他不仅仅考虑自己今生的幸福。 那个人可以为他的那部分动机感到高兴,然后尝试扩大它,首先产生 自由的决心 从循环存在,然后 心愿 为了启蒙(菩提心). 第三人的动机基本都是自私的,只想着尽快给自己弄点好东西。 他需要 沉思 论无常、死和轮回的弊端,以提高他的动机。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