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心经注释

心经注释

佛法四印三天闭关中的一系列教义的一部分 心经 举行 舍卫精舍 5 年 7 月 2009 日至 XNUMX 日。

  • 蕴的空性与人的空性
  • 五个 菩萨 路径
  • 四个深奥
  • 两个真理如何是同一性质
  • 空性经验的对象或领域

评论 心经。 (下载)

动机

让我们培养我们的动力并回忆我们的人类潜力,我们的 自然,记住我们有 ACCESS合作条件 开发这个 自然。 让我们真的努力这样做,为了在这个世界上传播幸福,为了超越束缚我们的无明,并为了带领所有其他众生能够超越无明,以及它的种子和污点——以便每个人都可能完全开悟。

评论 心经

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评论 心经. 当我在最后一次之前的三月在德里时,尊者 达赖喇嘛 教于 心经,可能在我们将有的时间内。 我用的是他当时用的大纲,就是Jnanamitra的大纲。 它划分了 心经 分成部分。 我还将评论一些部分以及其中发生的事情。 那就是你所拥有的那张纸。

这部经是为了大乘修行者的利益而说的,换句话说,那些有 心愿 为利益众生而成佛。 这是为了让这些想要修行智慧的大乘修行者能够修行。 智慧的圆满,空性的证悟,是引导你到解脱的状态,而对于大乘修行者来说,是完全证悟的。 所以它是为他们说话的。

它分为七个大纲(尽管在我看来也应该有第八个大纲)。

有:

  1. 舞台的设置,或序言
  2. 进入智慧
  3. 空性的特征
  4. 空性经验的对象或领域
  5. 智慧的好处或品质
  6. 智慧的果实
  7. 口头禅 智慧的

最后,最后是令人欣喜的部分。 对此没有特别的概述,但它表明 对观世音所说的话的认可。

一、舞台的设定——序言

如是闻:昔世尊者,与僧众、菩萨众,一法,住于秃鹫山王舍城。 那时,世尊全神贯注于无量无边的定力。 现象 称为深明。

舞台或序言的布景:它说:“如是我听说……”阿南达是说话的人。 他是 的服务员。 之后 五百阿罗汉聚首诵念,集齐一切教法,即涅槃。 ,阿难是受命讲经的人,因为他全都听过了。 所以,“有一次,有福者”——换句话说, —“住在秃鹫山上的王舍城……”这是印度离菩提迦耶不远的地方。

所以他们“以一种方式坐在一起”——以和谐的心——“与僧众和菩萨大众一起”。 如果你去过拉吉吉尔和讲经的秃鹰峰,那其实是个很小的地方。 我想出家的人数很少,但他们说菩萨充满了整个天空。 所以这是一个超越了地球上的人类,而是来自净土菩萨的教法。 所以这是设置舞台。

2.进入智慧

然后,进入智慧,“那时, 专注于无数方面的浓缩 现象 名曰玄明。” 所以 正在冥想空性。 之所以称为深明,是因为在他打坐的时候,有一道大光从他身上散发出来。 身体 并传遍整个宇宙。 当然,这也只有大菩萨才能看到。 此光净化了众生的心; 它有助于他们的思想成熟,使他们过去所种下的任何种子,以了解深远的智慧,这些种子都能够在那个时候成熟和成熟。 他还放光,以降伏一些天神、神灵的狂妄,因为他们的身体也放光。 天神有些傲慢。 但是 身体 辐射更多,因此它制服了他们的傲慢。

当时还有上位观世音, 菩萨大人,正观智深圆满的修行,也正观五蕴本有的空性。

当时也是尊贵的一位,Arya Avalokiteshvara - 或 Chenrezig - “ 菩萨,伟大的存在”——他是一个 菩萨 一位伟大的大乘圣者——“正在完美地观察智慧的深奥圆满修行”——他也在冥想智慧的圆满。

这里的藏语表达是“帕罗图芬巴”,它通常被翻译为“完美”。 但实际上“paro”的意思是“影响深远”或“跨越”。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把它翻译为“远大的智慧”而不是“智慧的完美”。 它影响深远,因为当这种智慧在心中发展时,它会帮助我们越过轮回的海洋——在那里我们淹没在我们的无明、烦恼、 因果报应,和苦。

三、空性相

所以他在观照空性,“亦观五蕴本性空性”。 “也”可以表示他也在冥想空性。 也可以说,除了看五蕴的空性,他也在看人的空性。 五蕴的空性——记得昨天我讲过两种无我: 现象 和人的无私。 五蕴,是自我的组成部分——五蕴:色或我们的 身体,感觉,分别,条件因素,然后是意识(或主要意识)。 这是五蕴。 它们的集合作为指定或推定一个人的指定基础。 什么时候我们 沉思 五蕴的空性——那是无我 现象。 什么时候我们 沉思 人的空性(它依赖于他们)——这就是人的无私。 所以这里的“也”也可以包括人的无私。

然后,通过力量 舍利弗尊者对上观世音菩萨说, 菩萨大人说:“想要修行深奥圆满智慧的子孙,该如何修行?”

“然后,通过 ,舍利弗尊者对上位观世音说, 菩萨,伟大的存在……” 坐在这里观想整部经。 但他加持或启发舍利弗的心; 并启发了观世音菩萨的心意,以便他们为了所有在听的人的利益而进行这场对话。

舍利弗是其中之一 的资深弟子,精通智慧。 心得加持,他对观世音说:“想要修行深奥圆满智慧的子孙,该如何修行?”

他在问这个问题。 我们真的要感谢舍利弗提出这个问题。 他没有坐在房间后面想,“哦,如果我问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认为我很愚蠢,所以我最好保持安静,”或者,“我会在之后问教学结束了。” 不,舍利弗只是把它放在那里,我们必须感谢他这样做。

他的问题是,“世系的孩子应该如何”——指的是一个 菩萨。 一个 菩萨 就像一个孩子 因为他们会长大成为一个 . 那么应该如何 菩萨 有谁愿意修习这种深奥圆满的智慧呢? 你知道,你不只是坐在那里说:“空、空、空”,然后了悟空。 你不只是坐在那里盘腿等待空虚出现。 你必须真正知道该怎么做。

他如是说,上位观世音菩萨, 菩萨大圣回答舍利弗尊者:“舍利弗,任何传承的儿子或女儿,若欲修行深奥妙智,应如是:其后正视本性空性。五蕴也有。”

所以,“他如是说,上位观世音菩萨, 菩萨大神回覆舍利弗尊者如下”,他如是说。 他说:“舍利弗,任何传承的儿子或女儿”——所以无论男女修行者是 菩萨 谁“欲修行深圆满智慧,应完美如是……”他在此作一个简单的解释。

这两个特别的段落以“他如此说……”开始,到下一段结尾“……五蕴也”。 这两段是关于如何在积累道和准备道上修行智慧圆满的简要说明。

当我们谈到 菩萨之道,有五道你要走上无学之道。 (我什至不在第一个。)第一个是你自发的地方 菩提心,你有一个实现 菩提心 那是坚定而稳定的。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众生时,你的反应是:“我想成为一个 为了让他们受益。” 这标志着进入 菩萨 路径,积累路径的开始。 所谓积德之道,是因为你当时在积聚功德; 那时你也在发展你的智慧。

当你已经发展了足够的功德和智慧,以至于你拥有了宁静的结合(或 刹那)和洞察力(或 内观)关于空性的对象——但这是一个概念性的,而不是直接的,实现; 这是一个推论。 这就是你进入第二条道路,准备道路的地方。 在准备的道路上,你正在准备直接证悟空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你的证悟还是一个概念的证悟。 空性的概念实现意味着有所谓的意义普遍性[或概念外观]的面纱——一些空性的普遍形象。 因此,你又在收集支持你证悟空性的功德。

当你达到对空性的理解,那个面纱现在已经脱落时,对空性的直接感知就会发生。 在这一点上,你拥有了清净与观照的统一,以及对空性的直接了悟。 那标志着见道的开始——或第三道 菩萨 小路。 这就是所谓的“看见”,因为这是你看到空性的第一次直接体验。 然后,在看到什么开始的道路上是所谓的十 菩萨 理由。 你经常听到十个层次或阶段的表达,或 地名菩萨. 他们从观看的道路开始,然后经过第四条道路,即 冥想.

静坐”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它与“熟悉”的词根相同。 在的路上 冥想, 在所有这十个 菩萨 地,你正在做的是让自己熟悉空性的证悟,并用它来逐渐摆脱不同层次的障碍。 当你到达第八 菩萨 地或地,那时你已经摆脱了所有使你束缚在轮回中的烦恼障碍。 但只有当你完成所有十个 菩萨 阶段[或地处],然后你到达第五道,即不再学习的道,那时你也已经摆脱了所有阻碍你完全开悟的认知障碍。 第五条道路是不再学习的道路; 这是一条路 . 它被称为“不再学习”,因为你已经完成了一切。 前四个路径是学习路径。

在这里,这两段,我们谈论的是最初的 菩萨 谁在积累和准备的道路上。 他们首先真正致力于建立正确的见解并完善他们的专注力和洞察力。 这样他们就可以拥有一个 推理实现 空虚——这是 宁静与洞察的结合. 这[即,这两段]是该人的摘要。

他所说的“随后”——随后是指推理。 推论的藏语术语与后来有关。 一种是“随后完美而正确地观察”——所以一个人有正见,但它是一种推论的理解——“在五蕴本身存在的空性上”。 再次,[我们]五蕴[指]无我 现象; “也”是指人的无私。

四个深奥

现在从下一段开始,我们开始进行广泛的解释。

表格为空; 空即是色。 空无别于形; 色亦非空。 同样地,受、分别、构成因素和意识是空的。

这就是精髓:“形式是空的; 空即是色。 空无别于形; 色亦非空。 同样地:受、分别、构成因素和意识是空的。” 这里讲的是四深。 有时人们将其翻译为“色即空”,但这实际上不是正确的翻译。 它是“表格是空的”。

形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真理。 它是一种有条件的现象,一种复合的,一种产生的东西。 空虚是它 终极本性. 所以形式是空的; 然后空性是一种属性或形式的性质。 但色与空不是一回事。 所以,“表格是空的”。 在这里,第一个深奥是在谈论形式如何是空的。 它正在形成,因为这是第一个聚合。 这里的表格是指我们的 身体. 它是我们所依赖的五个聚合中的第一个。

在“色是空”中,空并不意味着不存在。 空性意味着它缺少某种不正确的存在,我们在混乱中,投射在它身上并认为它有。 打一个非常粗略的类比,就好像你生来就戴着太阳镜。 你看到的一切都是黑暗的。 你没有意识到你所看到的不是现实,因为它是你所知道的一切。

这有点像我们。 我们有这种无知。 我们认为事物是固有存在的,或者它们在我们看来是固有存在的。 我们同意这种外观; 并将它们理解为固有的存在——我们甚至从未将其视为一个问题,因为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然而,事物本身并不存在。 换句话说,他们没有自己的本质使他们成为他们。 它们不独立于任何其他因素而存在,这意味着独立于它们的原因和 条件——因为我们的 身体 取决于原因和 条件。 该 身体 不独立于其部分而存在。 它有很多部分。 这取决于零件。 你不能有一个 身体 没有 身体。 该 身体 也取决于术语和概念。 我们的大脑把这些部分放在一起,然后说:“哦,这是一个 身体,”——给它贴上标签“身体。” 所以 身体 以所有这些不同的方式依赖。 但我们不认为它是依赖的。 我们认为它有自己的本质,使它独立存在。

所以舍利弗在这里谈论的是 终极本性 形式的:“形式是空的”——它缺乏我们认为的固有存在。

然后,第二个深奥是“空即是色”。 这就是说,我们理解形式只是一种表象,并且仅仅通过被贴上标签——仅仅通过名称而存在。 这种对缘起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色是空性的表现。 换言之,色存在于空之中。 所以 终极本性 色即空——色即空。 但是空性不存在于其他宇宙的某个地方——在空性中出现了形式。

在这里,我们谈论的是形式的传统性质。 实际上,四个深奥中的最后三个是处理形式的常规性质。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在空性中出现了色相。 因此,在这方面,色是空性的表现,因为它在空性中生起。 但不要认为它是空性的表现,因为空性是某种积极的实体,然后以形式重新出现。 不,不是这样。 那是一个 错误的看法.

第三个深奥和第四个深奥实际上在接下来的两句话中说明了。 “空无别于色; 色亦非空。”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这两个真理是相同的性质,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 所以空无异于色,即与色同性。 我们可能倾向于认为,“哦,终极真理。 它存在于某个地方,你知道,在另一个宇宙中。 在这里,我们在轮回中,在我们疯狂的世界里,带着我们疯狂的心; 而空性,实相的本质,存在于我们必须去的另一个超然的地方。” 错误的! 空性此时就存在于一切之中——因为空性是 终极本性 一切。 空性并不与其他一切分开存在; 所以空即是色。 它与形式不分离。 但它也不完全等同于色——因为空是究竟的真理,而色是世俗的真理。 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种性质 但是 名义上不同。” 这意味着这两个真理非常接近。 他们是 一种性质. 它们不能没有彼此而存在。 (当我们直接感知为 有,这两个——究竟真理和世俗真理——不是分开出现的。)所以它们具有相同的性质,但它们并不相同。 这是四深中的第三深。

四深之第四,亦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在此隐含。 这就是说,世俗和究竟真理这两个真理是同一个实体,但它们在名义上是不同的。 它们不能没有彼此而存在,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 终极本性 及色的世俗性,并能辨别胜义与世俗性。 所以它不只是了悟空性。 它也认识到缘起和空性的存在是同一个点; 它们并不矛盾。 如果你有这样的理解,你就不会落入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绝对主义——认为事物是固有存在的。 另一种是虚无主义的极端,将空虚误认为完全不存在。 空性是本有的空性——我们可以简称为“空性”,但它是本性的空性。 这不是存在的空虚。 存在与自有是不同的,因为存在存在,[而]自有存在从未存在过。

然后我们继续前进。 下一段是如何在见道上修行智慧的圆满。 如果您是新手,这是您第一次直接了解 菩萨,而不是[修行者]从罗汉车[到 菩萨 车辆]。 这是你对空性的第一次直接感知。

舍利弗,像这一切 现象 只是空洞的,没有特征。 它们不会产生,也不会停止。 他们没有烦恼,也没有与烦恼分离。 他们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加。

观世音菩萨说:“舍利弗,像这一切 现象 只是空的,没有特征。” 你可能会说:“但它们确实有特点。 这块布是绿色的,长方形,有质感。 有特点。” 但这意味着它不是以其自身的特性而存在的。 它不具有固有的现有特征。 虽然它没有说“没有固有存在的特征”,但这是隐含的。 记得在本经前面,我们讲了本有的空性,你不是每次都说。 我们将来到“无色、无受、无分别……”的部分,你不会每次都说:“无本有色、无本有受、无本有分别、无本有……”你知道我的意思。 你永远不会完成它! 它只是假设并从佛经前面所说的地方继承下来。 这种方式有时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舍利弗,像这一切 现象 只是空的,没有特征。

形式没有固有的存在特征,但它确实具有常规特征。

它们不会产生,也不会停止。

一种形式……好吧,所有 现象 我们在这里谈论,它们不是生产的。 但你会说,“它们是生产出来的。 花是从种子里长出来的。” 它们不是天生产生的。 它们不会独立于其他事物而出现。 它们不会独立地或固有地停止——因为不是固有地产生的东西不能固有地停止。

他们没有染污,也没有与染污分离。

“他们没有染污……” 你会说,“但是等一下! 昨天我们刚刚讲完,被无明污染的一切都是苦的本质。 所以等一下! 他们当然有染污。” 不存在本来就存在的烦恼。 换句话说,烦恼不是任何事物的固有本质。 但他们也没有本来存在的“离染”。

与烦恼的分离是指真正的止息——我们试图实现的。 这些也不是天生存在的。 然而,有时我们的心会说:“好吧,所有这些复合的事物,复合的事物,我在世界上看到的所有事物,它们并不是本性存在的。 但是涅槃是唯一的绝对真理; 与烦恼的分离——它本来就独立于其他一切而存在。 空性本来就存在。 它不依赖于任何东西。” 错误的! 这是一个大错误,一个大错误。 所有这些东西,虽然是否定的,但它们仍然依赖于其他因素而存在。 它们仍然依赖于其他因素而存在; 由于概念和标签,它们仍然特别存在。

他们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加。

它们没有固有的减少,也没有固有的增加。 它们通常会减少——你的银行账户下降,你的银行账户上升。 事物减少和增加,但不是天生的。

然后下一段开始关于你如何修行的部分 冥想.

因此,舍利弗,在空性中,没有色、无受、无分别、无缘、无识。 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鼻子,没有舌头,没有 身体,没关系; 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现象。 没有眼界等等,直到没有意界,也没有意识界。 无无明,无无明尽,以此类推,直至无老死,无老死尽。 同样地,没有苦、源、灭或道; 没有高尚的智慧,没有成就,也没有不成就。

所以,“所以,舍利弗,在空性中……”在这里,当你直接了悟空性时,没有任何世俗的显现。 现象 并且根本没有固有存在的外观。 当你 沉思 对空性有直接的感知,唯一出现在心上的就是空性——没有别的了。 甚至没有意识到我在意识到空虚的感觉。 这就是不二的意思。 我没有意识到空虚的感觉。

有时你会听到人们说,“我意识到我与一切都是一体的。” 一和不二是非常不同的。 这是因为一个是积极的东西,要拥有一个,你必须拥有两个、三个——你必须拥有不止一个。 不二是,你说,“就是这样。” 我们否定。 当你想,“我与一切合一”时,已经有了二元性——因为有我,一切都有。 在对空性的直接感知中,唯一出现的就是空性。 心、识或知道空性的人的心没有显现。 主客体完全融合。 这就是不二的意思。

现在,我不了解你,但当我想到这一点时,我什至很难概念化非对立地感知空性会是什么样子。 这是因为总有一种主体感知物体的感觉——总是如此。 随之而来的是真实存在的主体和真实存在的客体的出现。 我们同意这一点,我们抓住了这一点。 但是当你对空性有直接的感知时,就没有任何常规的出现 现象. 因此,当我们说“无色、无受、无分别……”时,你必须将“本然存在”置于所有这些之前——这样一整列即将到来的事物,你就意味着在所有这些事物之前本然存在。

当我们说:“无色、无受、无分别、无行(或缘)因、无识”——这就是五蕴。 它们并不真实存在。 “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鼻子,没有舌头,没有 身体, no mind”——这些是我们理解对象的六种感官。 然后是他们所理解的对象,“无色(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法、无 现象。” 能力、对象和(我们正在讨论的)意识,这些东西都不是天生存在的。 它们都是依赖存在的。 所以,“没有眼界等等,直到没有意界,也没有意识界”——我们在这里否定十八界或十八界。 这包括六处、六根和六识。 所以它是说一切,我们的思想, 感觉系,对象,所有这些事物都是依附而生的。 它们都不是天生存在的。 “无无明,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无老死尽”——这是说起于无明,终于老死的十二缘起。 这十二个链接讲述了我们如何在轮回中重生。 这十二个环节也是空性存在的。 它们的停止或耗尽也是空性的存在。

我们的思想试图抓住的一切都是存在的,观世音菩萨在说:“忘记它! 忘了它! 这些都不存在。 忘了它。” 我们的心总是,“好吧,如果我不能坚持那个,我会坚持这个。”

“同样,无苦、无因、无灭、无道……” 那是什么? 四圣谛; 而且它们也不真正存在。 他们没有任何自己的本性。

“无上智”——解脱我们的智慧,也不是真实存在的 现象.

“没有成就,也没有无成就。” 解脱或证悟的“成就”——也并不真正存在。 在我们到达那里之前,“无成就”——它也并不真正存在。 因此,我们的思想肯定试图抓住的一切并不以它在我们看来的方式存在。

那是空性的特征; 真正解释什么是空虚。

4. 空性体验的对象或领域

现在它是空性体验的对象或领域。 从现在到第五点,也是在讲证得无学道的方法。 你可以看到,这里我们也在经历大乘五道。

是故舍利弗,因无成就,菩萨依住智慧圆满; 他们的心没有障碍,没有恐惧。 彻底超越堕落,达到超越悲伤的最终境界。 又,一切三时圆满诸佛,依智慧圆满,于无上、圆满、圆满觉悟中,成现圆满佛。

故所缘所缘,“故舍利弗,因无(本有)成就,菩萨依住智慧圆满。” 什么是极致 避难对象 查阅 菩萨? 是证悟空性的智慧。 有时,固有存在本身的空性被称为智慧的完美,因为它是智慧的对象。 那是智慧的经验对象或领域。

5. 智慧的好处或品质

然后第五点是这种智慧的利益或品质。 因为菩萨依止它们,所以得到什么利益? “他们的心没有障碍,没有恐惧。” 他们不惧怕轮回,也不困于自我满足的平静中。 听者的必杀技。 他们也没有那种恐惧。 他们有所谓的无住必杀技。

“彻底超越堕落”——因此不再有错误的观念,不再有无明,不再有错误的执着——“他们达到了超越悲伤的最终状态。” 超越悲伤的最终状态是完全的觉悟,这种不常住的涅槃。 之所以称为无住,是因为它不住轮回。 [这类似于或] 像阿罗汉的涅槃[它也不在轮回中]。 但它也不在阿罗汉的涅槃中,这是一种个人安宁的状态。 相反,它已经完全开悟了,甚至认知障碍也被消除了。 这使得一个 菩萨 成为一个 毫无障碍地利益众生,直到轮回结束。

6.智慧的果实

然后是智慧的果实。 这是讲你如何依靠五道智慧的圆满而证悟。

所以“又,一切诸佛,三时(过去、现在、未来),依持智慧圆满,成现圆满佛”——消除一切障碍,发展一切功德——”无上、圆满、圆满的觉悟。” 所以他们能够穿越所有的道路,达到完全的觉悟,不再学习的道路。

7.智慧咒语

第七点是 口头禅 的智慧。 我们之前得到的是对那些能力较弱的人的“更广泛”的解释。 现在舍利弗要为真正高深的诸根给出答案。 他这样做是根据 口头禅. 口头禅 意思是保护心不受染污。

所以, 口头禅 智慧的圆满, 口头禅 知识渊博,无上的 口头禅, 等于不等于 口头禅是, 口头禅 能彻底平息一切苦,因为它不是虚假的,应该被称为真理。 这 口头禅 宣告智慧的完美: tayata门门paragate parasamgate菩提soha。1

舍利弗一 菩萨,一个伟大的存在,应该像这样修习深奥的智慧。

所以 口头禅 智慧的圆满, 口头禅 大智”——因为它知道大印、大境空性。 所以这是大知识。 它知道那个对象。 “……无与伦比的 口头禅”——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没有 口头禅 那是更高更优越的——“平等到无与伦比 口头禅”——换句话说,没有 口头禅 等于这个 口头禅. “…这 口头禅 能彻底平息一切痛苦”——因此它使我们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也从自满的涅槃中解脱出来。

口头禅,”其实智慧,不是那句话 口头禅. 它是智慧,因为它是真正保护心的智慧——“既然它不假,就应该被称为真理”——它所说的完全不是欺骗性的,我们可以相信它。

口头禅 宣告智慧的完美: tayata 门 paragate parasamgate 菩提 soha设立的区域办事处外,我们在美国也开设了办事处,以便我们为当地客户提供更多的支持。“

塔亚塔: “是这样的”

门: 意思是“去”。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走了”。 尊者用过去时解释它,“过去,过去,超越,完全超越”

菩提: “启示”

苏哈: “就这样吧,”或者,“愿这一切发生”

最快的 是积累之道; 第二 ——准备路径; 副门——观看的路径; 副胺门——路径 冥想; 菩提树——不再学习的道路。

你看观世音菩萨如何早先给出这个答案,谈到你是如何 沉思 通过这五道空性; 你如何从无始至终发展你对空性的理解。 整个过程:什么是空,你如何证悟,如何用它来净化你的心和证悟,总结在那个 口头禅 tayata 门 paragate parasamgate 菩提 soha. 当你说的时候你可以想到五条路径 口头禅.

“舍利弗,一个 菩萨伟大的存在,应该像这样修习深奥的智慧”——如果你是一个 菩萨 而你想要修习甚深圆满的智慧,这就是你必须做的。

赞同

现在下一部分是认可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弗的问题]的回答。你能想象在佛陀面前谈论空性吗? ,而 坐在那里? 冥想 你是解释它的人吗? 有些人可能会说,“哦,好吧,你知道, 不是教学。 只是观世音菩萨。 他知道什么? 他和我一样。 我不需要听他说什么。” 所以要克服你有 从他的身上出来 冥想 并说:“好,好”,并肯定观音菩萨所说的话。

然后,世尊从那个定力中起身,对上位观世音说: 菩萨,伟大的存在,他说得很好。 “好,好,世子啊。 就是这样。 既然如此,正如你所揭示的那样,智慧的深奥应如此修习,如来也会欢喜。

当世尊说这话时,舍利弗尊者,观世音尊者, 菩萨大人、众弟子以及世间众生——天、人、半神、神灵——都对世尊所说的话感到欣喜和赞叹。”

所以,“然后,世尊从那个定力中升起,对上位观世音说, 菩萨,伟大的存在,他说得很好。 “好好。” 所以你说的恰到好处。 他不是在赞美观世音菩萨。 他告诉观众中的其他人,“听他说什么,因为他说得对。”

他称他为“世系之子”,因为他是 菩萨 即将成为 . “就是这样”——就像你说的。 又说:“既然如此,如汝所示,应如是修深圆满智慧”——应如观世音所言修行,若修行,“如来(诸佛)也很高兴。” 诸佛为何欢喜? 因为他们成佛的全部目的就是利益我们,帮助我们获得解脱和证悟,最后我们在修行。 于是诸佛菩萨皆大欢喜。 当人们给我们礼物时,我们很高兴; 当我们开悟时,他们很高兴。

然后下一部分是谈论追随者,其余的观众,他们如何高兴,以及他们如何将这些教义铭记于心。

所以,“当世尊说这话时,舍利弗上人,观世音菩萨, 菩萨,伟大的存在,以及整个弟子群”——所有的听者和孤独的证悟者也——“以及世俗的众生”——所以天神、人类、半神、神灵,可能是蚂蚁秃鹫峰上的那些,还有蜘蛛,还有所有那些生物。 每个人都“为真福者所说的话感到高兴和高度赞扬”。 所以那时他们才意识到这整个对话实际上是在 世尊就是这样说的——到那时 .

我们做到了!!! [掌声] 现在我们只需要实现它。

观众: 你能重复翻译一下吗 口头禅?

尊者图登卓龙: “过去,过去,超越,完全超越,开悟(或觉醒)。 随它吧。” (或者,“愿这一切发生”或“愿这些祝福融入其中。”)

当我们唱这首歌的时候,有很多事情要考虑,不是吗? 我真正喜欢的是它有一个完整的场景。 你可以坐在那里想象整个事情的发生。 在秃鹫峰——他们都坐在那里,对话正在发生,他们在说什么。 这真的很鼓舞人心。 就像你在念经的时候重温它或重演它一样。

能够听到这样的教法,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它,记住它,并尽可能地付诸实践。 尽管我们并不了解所有内容,但我当然不了解——我们都在接受培训。 我们都不断地聆听、思考和冥想,然后慢慢地,慢慢地,我们的理解就会加深。 那么我们就真的能够进入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第四道,然后就可以成佛了。

让我们奉献。


  1. 走了,走了,超越了,完全超越了,觉醒了,就这样吧!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