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心胸开阔,头脑清晰学习指南

心胸开阔,头脑清晰学习指南

Open Heart Clear Mind学习指南封面

根据土登秋卓尊者教授的佛教入门课程的笔记,本指南中的所有参考读物均来自 敞开心扉,清醒的头脑; 由尊者 Chodron。 这本书和学习指南提供了对佛教的基本理解,既深刻又易于理解。

内容

I. 静坐 和佛教的方法
二。 有效处理情绪(第 2 页,见下文)
三、 我们目前的情况(第 3 页,见下文)
四、 我们的增长潜力(第 4 页,见下文)
V. 觉悟之道(第 5 页,见下文)

一、禅修与佛法

读: 敞开心扉,清醒的头脑;: I 和 V, 6

要发挥最大潜能,最有效地帮助他人,我们必须找出并克服自己的缺点,认识并培养我们的优良品质——即发展我们的慈悲、智慧和技能,成为一个完全开悟的人。 . 为此,我们将 沉思.

为了从这些教法中获得充分的利益,你不妨背诵和冥想一些祈祷文,以准备好你的思想,培养对他人的爱和同情的态度。 尝试 沉思 每天,最好在同一时间。 在家中留出一个安静整洁的区域 冥想. 早上更好,因为头脑更新鲜,但有些人更喜欢晚上。 就像滋养我们的 身体 每一天都很重要,我们需要时间吃饭,精神上的滋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致性很重要,在您感到懒惰或匆忙的日子里,可能需要一些自律。 让你的会议长度适中,这样当你结束时,你会感到神清气爽。 您可以逐渐扩展它们。 坐在 冥想 如第 169 页所述的姿势。如果盘腿坐着不舒服,可以坐在椅子上。

培养对他人的爱和同情心

通过思考四无量心和利他的意图开始每个会话:

愿一切众生皆得乐乐因缘。
愿一切众生离苦及其因。
愿一切众生不离无忧 极乐.
愿一切众生安住,远离偏见, gehechtheid愤怒.

释迦牟尼佛咒

你可能还想念诵 口头禅 数次安定心神:

塔亚塔 om muni muni maha muniye soha

正念呼吸

呼吸 冥想 使头脑安静并集中注意力。 正常自然地呼吸,不要用力呼吸。 专注于:

  1. 鼻尖和上唇。 观察空气进出时的感觉。
  2. 腹部。 每次吸气和呼气时,观察它的上升和下降。

选择这些要点之一来集中注意力。 不要在它们之间交替。 开始时,有些人发现对每个呼吸周期进行计数很有用,从 XNUMX 到 XNUMX。 其他人会觉得这让人分心。 看看哪个最适合你。

逐渐扩大你的意识,不仅要注意呼吸的感觉,还要注意:

  • 呼吸的阶段。 注意当你要吸气时的感觉,同时
    你正在吸气,当吸气结束时。 注意你什么时候要
    呼气,呼气时和呼气结束时。 活在当下,与
    呼吸。
  • 各种呼吸。 注意你的呼吸何时长或短,何时呼吸
    粗糙或精细,当它们粗糙或光滑时。
  • 呼吸与你的关系 身体. 是你的 身体 或多或少舒服
    当呼吸长或短时放松等等?
  • 呼吸与你的精神和情绪状态之间的关系。 怎么做
    当呼吸长或短时,感觉心的音调不同等等? 做一定的呼吸
    模式对应特定的情绪? 呼吸和各种情绪和
    快乐/不快乐的感觉会相互影响吗?
  • 呼吸的变化本质或无常。
  • 是否有一个坚实的、独立的人在呼吸或控制着
    呼吸。

如果您的注意力变得松弛或烦躁,请按照第 171-2 页所述使用解毒剂。

分析性或洞察力的冥想

接下来,您可能想要根据本学习指南中包含的“沉思和讨论要点”进行一项检查或分析冥想。 当你对事物的意义有经验或强烈的感觉时 冥想,专注于那种感觉,让它与你的心融为一体。

贡献

在课程结束时,回向累积的功德,将您的积极行为铭刻在您的脑海中:

由于这个优点,我可能很快
达到觉醒状态 领袖-,
或许我能解脱
一切众生离苦。

愿珍贵菩提心
尚未出生的兴起和成长。
愿生者不衰
但永远增加更多。

思考和讨论的要点
  1. 你为什么对佛教感兴趣? 你要买什么? 你希望得到什么
    通过遵循精神道路? 什么是现实的和不现实的精神的例子
    愿望?
  2. 你的某些部分是否类似于三个罐子(第 21 页)? 您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工作
    用这些?

二。 有效地处理情绪

读: 敞开心扉,清醒的头脑;: 二、1-3

幸福在哪里? 心是快乐和痛苦的源泉

  1. 记住你生活中令人不安的情况。 回想你当时的想法和感受。 检查你的态度如何创造你的感知和体验。
  2. 检查你的态度如何影响你在这种情况下的言行。
  3. 你的态度现实吗? 它是看到情况的所有方面还是通过“我,我,我的和我的”的眼睛来看待事物?
  4. 想想你还能如何看待这种情况,以及这会如何改变你的体验。

结论:决心意识到你是如何解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
培养有益和现实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所有令人不安的态度都是基于一种先天的假设,即幸福和痛苦来自我们之外。 然而,令人不安的态度并不是我们固有的一部分。 当我们的智慧和慈悲增长时,烦恼的态度就会减少。 主要令人不安的态度是:

  1. 附件:一种夸大或投射物体或事物积极品质的态度
    人,然后抓住或 执着 到它。
  2. 愤怒:一种夸大或投射物体或人的负面品质的态度
    并且,无法忍受它,希望逃跑或反击打扰我们的东西。
  3. 骄傲:一种坚持自我膨胀形象的态度。
  4. 无明:对事物的本质不清楚的迷惑状态,例如
    四圣谛、业与果、空性等。
  5. 受骗 怀疑:一种优柔寡断的态度,倾向于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要点。
  6. 扭曲的观点:要么是一种迷惑的智慧,它抓住了一个固有存在的自我,要么
    抓住其他错误观念的人。

摆脱依恋的痛苦

通过反思自己的生活,检查:

  1. 我依附于什么事物、人、想法等?
  2. 在我看来那个人或事是怎样的? 他/她/它真的具备我所感知和归因的所有品质吗?
  3. 我是否对人或事物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他/她/它会一直在那里,会不断地让我快乐,等等?
  4. 我的怎么样 gehechtheid 让我行动? 例如,我是否为了得到我所依附的东西而无视我的道德标准? 我会陷入功能失调的关系吗?
  5. 以更平衡的方式看待人或事物。 认识到他/她和你们的关系是短暂的。 以清晰和善良的态度,认识到它的缺点和弱点。 认识到他/她/它的自然极限给你带来快乐。 像这样的冥想不会让你感到悲伤或失望,而是平衡、现实、自由地享受而不会陷入困境。
思考与讨论要点:附批
  1. 我们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认可? 为什么别人的认可对我们如此重要? 当我们得到它时,我们感觉如何? 我们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2. 当我们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时,我们的感受和行为如何? 之间有什么关系 gehechtheid 批准和 愤怒?
  3. 如何 gehechtheid 批准与自尊有关吗?
  4. 寻求反馈和寻求批准有什么区别?

愤怒和其他令人不安的态度

阅读:心胸开阔,头脑清晰:II,4-8

带着愤怒工作

愤怒 (或厌恶)可以对人、物体或我们自己的痛苦生起(例如,当我们生病时)。 它的出现是由于夸大了一个人、物体或情况的负面品质,或者叠加了不存在的负面品质。 愤怒 然后想伤害不幸的根源。 愤怒 (厌恶)是一个通用术语,包括被激怒、恼怒、批评、评判、自以为是、好战和敌对。

耐心是在面对伤害或痛苦时保持不受干扰的能力。 耐心并不意味着被动。 相反,它提供了行动或不行动所必需的头脑清晰。

思考和讨论的要点:愤怒是破坏性的还是有用的?
  1. 我生气的时候开心吗?
  2. 当我生气时,我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吗?
  3. 我生气的时候该怎么做? 我的行为对他人有什么影响?
  4. 后来当我平静下来时,我对自己生气时的言行感到满意吗? 或者,有没有羞耻感或自责感?
  5. 我生气的时候怎么出现在别人眼里? 做 愤怒 促进相互尊重、和谐与友谊?

转化愤怒

  1. 通常我们从自己的需要和利益的角度来看待一个情况,并认为情况在我们看来就是它客观存在的方式。 现在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问:“我(即对方)的需求和兴趣是什么?” 看看对方眼中的情况。
  2. 看看你的“旧”自我如何出现在另一个人的眼中。 我们有时可以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会以他们的方式对我们做出反应,以及我们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冲突。
  3. 记住对方不开心。 他们想要快乐的愿望是他们做任何让我们不安的事情的动机。 我们知道不快乐是什么感觉:试着对这个不快乐的人培养慈悲心,但他和我们一样渴望快乐和避免痛苦。
思考和讨论的要点:原谅和道歉
  1. 原谅一个人是什么意思? 我们必须宽恕某人的行为以原谅他们吗? 必须有人向我们道歉,让我们原谅他们吗?
  2. 当我们宽恕时,谁会受益? 当我们怀恨在心时,谁会受到伤害?
  3. 向某人道歉是什么意思? 我们是否有时会因为道歉而害怕失去权力或尊重? 一定是这样吗?
  4. 必须有人接受我们的道歉才能让我们感觉好些吗? 当有人不这样做时,我们能想什么或做什么?

自我中心

阅读:心胸开阔,头脑清晰:II,8-9

反思他人的善意

  1. 想想你认识的人和你不认识的人,想想你喜欢的人和你不喜欢的人,反映出他们都想像你一样快乐并避免痛苦。
  2. 记住您从中获得的好处:
  • 朋友:他们的支持和礼物,
  • 陌生人:他们所做的工作以及您从他们的努力中获得的收益仅仅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社会中,
  • 与你相处不融洽的人:他们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的按钮以及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它们使我们有机会在面对伤害时培养耐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和珍惜他人的优点

  1. 当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时,我们的感受和行为如何? 我们的行为是虚伪的还是无视我们的道德原则?
  2. 表现出我们的 以自我为中心 带来我们所寻求的幸福? 它是否有助于创建我们希望生活的和谐家庭或社会?
  3. 当别人关心我们时,我们的感受如何? 当我们照顾他们时,他们会有什么感受?
  4. 当我们的心向他人敞开时,我们对自己的感觉如何?
  5. 当我们以一颗真正关心他人的心行事时,它如何增强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幸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思考和讨论的要点
  1. 你是否曾经因为不关心他人或没有义务关心他人而感到内疚? 其背后的态度是什么? 如果你出于义务、恐惧或 gehechtheid? 您还能如何看待这种情况,以免出现这些态度?
  2. 帮助某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这是否意味着做他们想做的一切? 如果他们想要有害的东西怎么办?

三、 我们的现状

重生、业力和轮回

读: 敞开心扉,清醒的头脑;: 三、1-3

新生

  1. 通过逐步回忆过去的事件,感受思维的连续性。 现在和你 5 岁时是同一个人吗? 你完全不同吗? 当你80岁时,你会是同一个人吗? 我们所说的“心”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所有这些因素都在不断变化。
  2. 想想重生的逻辑原因:我们的 身体 心由因生起。 他们 身体 来自物质材料的连续性,我们的心智来自心智时刻的连续性。
  3. 思考那些记得前世的人的故事
  4. “试穿”接受重生。 它还能帮助解释哪些其他事情?
  5. 既然我们的 身体,我们出生的生命形式,是我们精神状态的反映,想想怎么可能出生在其他身体里。

因果报应

因果报应 是有意的动作。 这样的行为会在我们的思维流中留下印记,影响我们未来的体验。 反思一般方面:

  1. 因果报应 是确定的。 幸福总是来自建设性的行动,痛苦来自破坏性的行动。
  2. 因果报应 是可扩展的。 一个小的原因可能导致一个大的结果。
  3. 如果没有创造起因,就不会体验到结果。
  4. 业力印记不会丢失。

反思结果 因果报应 以及我们现在的行为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的经历。 从你的生活中举例:

  1. 成熟结果: 身体 和我们在未来生活中的想法
  2. 结果与原因相似

    • 就我们的经验而言
    • 就我们的行动而言:习惯性行动
  3. 对环境的影响
思考和讨论的要点
  1. 重生对你有意义吗? 哪些具体的事情给你带来了困难?
  2. 可以重生和 因果报应 解释以前对您没有意义的事情,例如为什么好人会发生可怕的事情?
  3. 相信重生会有什么影响 因果报应 有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以及你如何与世界相互联系的吗?

循环存在的原因

令人不安的态度和在其影响下产生的行为使我们陷入不断重复出现的问题的循环中。 主要的烦恼态度已在前面列出,并在此重复,以帮助我们将它们与轮回联系起来:

  1. 附件:一种夸大或投射物体或人的积极品质然后抓住或 执着 到它。
  2. 愤怒:一种夸大或投射事物或人的负面品质的态度,并且无法忍受,希望逃跑或反击打扰我们的事物。
  3. 骄傲:一种坚持自我膨胀形象的态度。
  4. 无明:对四圣谛、业果、空性等事物的本质不明的迷惑状态。
  5. 受骗 怀疑:优柔寡断的态度,倾向于就重要问题得出错误的结论。
  6. 扭曲的观点:要么是一种执着于本然存在的自我的迷惑智慧,要么是执着于其他错误观念的智慧。

刺激烦恼态度生起的因素

  1. 干扰态度的倾向:你是否有产生干扰态度的种子或潜力,尽管它们现在可能不会在你的脑海中显现?
  2. 与客体接触:哪些客体或人触发了你内心烦恼态度的升起? 当你在他们身边时,你会留心吗?
  3. 有害影响,例如错误的朋友:您是否受到行为不道德或使您偏离灵性道路的朋友或亲戚的强烈影响?
  4. 语言刺激——媒体、书籍、电视等:媒体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你的信仰和自我形象? 您花多少时间听或看媒体?
  5. 习惯:你有什么情绪习惯或模式?
  6. 不适当的注意: 你只关注消极方面吗? 你有很多偏见吗? 您是快速下结论还是做出判断? 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纠正这些倾向?

结语:了解烦恼态度的坏处,下定决心摒弃它们。

四、 我们的增长潜力

佛性与宝贵的人命

读: 敞开心扉,清醒的头脑;: 四、1-2

心的本质

心有两个品质:

  1. 明:它是无形的。 此外,它允许对象在其中出现。
  2. 意识:它可以与物体接触。

通过观察呼吸来让你的心平静下来,然后把你的注意力转向心本身,转向正在冥想、体验、感受的东西,即关注主体,而不是目标 冥想。 看:

  1. 你的心有形状吗? 颜色? 它在哪里?
  2. 试着清楚地了解什么是感知、感觉和体验。 只专注于此。
  3. 如果念头生起,观察:它们从哪里来? 他们在哪里? 他们消失在哪里?

宝贵的人命

检查我们是否有某些 条件 有利于修行。 考虑每种品质的优势,拥有它就欢喜,如果没有,想想如何获得它。

  1. 我们摆脱了不幸的状态吗? 我们有人类吗 身体 和人类智能?
  2. 我们的感官和心理功能是否健康完整?
  3. 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 出现并传授教义? 那些教义还以纯粹的形式存在吗? 我们是否生活在我们拥有的地方 ACCESS 给他们?
  4. 我们有没有犯过五行使心蒙蔽、修行困难的恶行中的任何一种?
  5. 我们天生对修行感兴趣吗? 我们是否本能地相信值得尊重的事物,例如道德、启蒙之路、佛法?
  6. 我们是否有一群支持我们的精神朋友,他们鼓励我们的修行并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 我们住在附近吗 僧伽 僧尼社区?
  7. 我们有材料吗 条件 练习——食物、衣服等?
  8. 我们是否有 ACCESS 向能够引导我们走上正确道路的合格灵性导师?

结论:感觉像一个刚中了彩票的乞丐,即对你在生活中为你所做的一切感到快乐和热情。

思考和讨论的要点
  1. 你认为人类天生就是坏的还是邪恶的? 为什么或者为什么不?
  2. 一个众生的觉知如何能 自然会帮助您对自己和他人更加宽容和耐心吗?
  3. 你通常认为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它们对你的修行有何帮助?


五、觉悟之道

四圣谛

读: 敞开心扉,清醒的头脑;: 五, 1

这四个真理描述了我们的现状以及我们的潜力:

  1. 我们经历苦难、困难和问题
  2. 这些都是有原因的:无知, gehechtheid愤怒
  3. 有可能完全停止这些
  4. 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满意 条件 考虑我们目前的情况并因此激励我们纠正这种情况,请考虑我们人类所经历的困难:

  1. 分娩
  2. 老化
  3. 疾病
  4. 死亡
  5. 与我们喜欢的东西分开
  6. 遇到我们不喜欢的东西
  7. 即使我们很努力地得到它们,也没有得到我们喜欢的东西
  8. 有一份 身体 心受烦扰的态度和 因果报应
思考和讨论的要点
  1. 出生:这是一个愉快、舒适的过程吗?
  2. 衰老:你如何看待衰老? 可怕吗? 安慰? 两个都? 您认为衰老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衰老的哪些方面给您带来最大的困难? 这与什么有关 gehechtheid?
  3. 你的生病经历是怎样的? 身体疾病如何影响您的思想和情绪? 你的精神状态如何影响你的健康?
  4. 你如何看待死亡? 你觉得你的人生圆满了吗? 当死亡来临时,你准备好了吗?

从你接下来的三个生活中举例子:

  1. 即使我们很努力地得到它们,也没有得到我们喜欢的东西
  2. 与我们喜欢的东西分开
  3. 遇到我们不喜欢的东西
  4. 最后,考虑由于有 身体 心受烦扰的态度和 因果报应,出现以上七种不尽如人意的经历。 我们对这些困难的经历有多大的控制力? 我们可以停止我们的 身体 从疾病、衰老和死亡? 控制强烈的情绪有多难,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 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经验,以便它们帮助我们走上正道?

自由的决心

读: 敞开心扉,清醒的头脑;: 五, 2

世间八事

检查以下态度如何在您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他们让你快乐还是困惑? 他们是帮助你成长还是把你关在监狱里?

附件 至…

厌恶……

 

(1) 接受物质财产 (2) 不接受物质财产或与物质财产分离
(3)表扬或认可 (4)责备或不赞成
(5) 好名声(形象好,别人看好你) (6) 坏名声
(7) 五种感官的愉悦 (8) 不愉快的经历

结论:感觉你不想继续“自动”过你的生活,你想改变导致你有问题的态度。

思考和讨论的要点
  1. 有时,最初似乎没有 gehechtheid 和厌恶,没有办法快乐。 真的吗? 有不同类型的幸福吗? 感官享乐的快乐排名如何?
  2. 对自己有同情心是非常重要的。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 自由的决心 从循环存在被认为是对自己的同情。 你同意吗

培养摆脱困境的勇气

世间八法主宰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问题,让我们浪费我们的潜能。 当我们只想到今生的快乐时,它们很容易生起。 反思无常和死亡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明智地设定优先次序。 这反过来又使我们能够将注意力从世间八法转移到更重要的活动上,例如培养慈悲和智慧。

静坐 关于无常的讨论在第 138 页上进行了讨论。此外,以下冥想可以帮助您明确您的优先事项,从而使您的生活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

九点死亡冥想

  1.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确定的
    • 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最终死去
    • 当我们该死的时候,我们的寿命是无法延长的,而且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近死亡。
    • 即使我们没有时间修习佛法,我们也会死去。

结论:我们必须修持佛法。

  1. 死亡时间不确定
    • 总的来说,我们的世界没有寿命的确定性
    • 死亡的机会更多,而活着的机会更少
    • 我们的 身体 极其脆弱

结论:我们将从现在开始不断地修持佛法。

  1. 除了佛法,没有什么能在死亡时提供帮助。
    • 财富无济于事。
    • 朋友和亲戚都帮不上忙。
    • 甚至我们的 身体 有任何帮助。

结语:我们会清净地修行。

想象我们的死亡冥想

  1. 想象你的死亡:你在哪里,你是怎么死的,你的感受,朋友和家人的反应。
  2. 问问自己,“我对自己一生中所做的事情感到满意吗? 什么是值得的? 我有什么可后悔的?”
  3. 也问问自己,“鉴于我终有一天会死去,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在我活着的时候我想做什么和避免做什么? 我能做些什么来为死亡做准备?”
  • 结论:意识到你的死亡是确定无疑的,以及让你的生活有意义的重要性。 从现在开始,对你想做什么和避免做什么做出具体的结论。

伦理

阅读:心胸开阔,头脑清晰:V,3

十种破坏行为

反思你做过哪些破坏性的行为。 了解您是如何参与其中的,它们的近期和长期结果是什么。 虽然我们可能会为自己所做的许多事情感到后悔,但这些可以被净化,并且对自己诚实会产生一种解脱感。

  1. 杀害
  2. 偷窃行为
  3. 不明智的性行为
  4. 说谎
  5. 分裂言论
  6. 苛刻的话
  7. 闲聊
  8. 贪图别人的东西
  9. 恶意
  10. 错误的观点

净化的四种对手力量

觉知你的破坏行为的结果,培养强烈的愿望,以净化它们。 四个对手的力量:

  1. 后悔(不是内疚!)不是为我们的错误找借口或否认,而是在佛陀面前对自己诚实。
  2. 修复关系: 避难 并产生利他主义
  3. 决定以后不再做那个动作
  4. 补救行为:社区服务、修行等。

反复做这些可以净化我们破坏行为的业力印记,可以减轻内心的负罪感。

思考和讨论的要点
  1. 什么是罪恶感? 它从何而来?
  2. 后悔和内疚有什么区别?
  3. 我们怎样才能摆脱罪恶感?

培养利他主义:培养一颗善良的心

读: 敞开心扉,清醒的头脑;: 五, 4

别人的善意

为了培养我们与所有其他人相互联系并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善意的感觉,请思考:

  1. 一切众生都曾是我们的父母和亲人。 在我们无限的前世中的某个时候,我们与所有其他人都有过牢固、亲密的关系。
  2. 作为我们的父母或密友,他们对我们非常友善。 特别想一想小时候照顾你的人的好意。
  3. 我们这一生从他人那里得到了无量的利益和帮助。 沉思:
    • 我们从亲友那里得到的帮助:教育、年幼或生病时的关怀、鼓励和支持、建设性的批评等。
    • 从陌生人那里得到的帮助:食物、衣服、建筑物、道路——所有我们使用和享受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认识的人创造的。 没有他们在社会上的努力,我们就无法生存。
    • 从我们不相处的人那里得到的好处:他们向我们展示了我们需要做什么,并指出我们的弱点,以便我们能够改进。 它们让我们有机会培养耐心、宽容和同情心。

结论:认识到你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一切,敞开心扉去感激他们。 以珍惜他人的态度,希望回报他人。

慈爱

  1. 从你自己开始,想想,“愿我健康快乐。” 想想所有不同类型的幸福——世俗的和精神的——祝你自己幸福。 让这成为你心中的一种感觉。
  2. 通过首先思考“愿我的朋友和亲爱的人幸福快乐”来将其传播给其他人。
  3. 想:“愿我不认识的所有众生都健康快乐。”
  4. 最后祝所有伤害过你的人,或者你讨厌的人,害怕的人,都幸福快乐。 在所有这些步骤中,观想这个念头,让它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
思考和讨论的要点
  1. 祝自己好运难还是容易? 你怎么能原谅自己,放下评判或完美主义的态度?
  2. 接纳自己是什么意思? 我们应该怎么做?

实现现实的智慧

读: 敞开心扉,清醒的头脑;: 五, 5

缘起

所有类型 现象 依赖于其他事物的存在。 它们以三种方式依赖:

  1. 我们世界上所有运作的事物都是因缘而生的。 选择任何对象并反思所有的原因和 条件 进入它的存在。 例如,一所房子的存在是因为它之前存在的许多非房子的东西:建筑材料、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等。
  2. 事物的存在取决于部分。 对事物进行心理剖析,以发现构成它的所有不同部分。 这些零件中的每一个又是由零件制成的。 例如,我们的 身体 是由许多非身体 事物:四肢、器官等。每一个都由分子、原子、亚原子粒子组成。
  3. 事物的存在取决于被构想和命名。 例如,丹增嘉措是 达赖喇嘛 因为人们构想了那个职位并给了他这个头衔。

因为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是依附而存在的,所以它们是空的,没有独立的或固有的存在。

避难

读: 敞开心扉,清醒的头脑;: 五, 7

避难所:它的意义、原因、对象

  1. 避难所意味着将你的精神指导委托给 , 佛法和 僧伽.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神奇地“拯救”你,但他们会向你展示方法并引导你沿着改变自己思想的道路前进。
  2. 皈依之因。 培养这些会加深你的皈依。
    • 对未来可能遭受痛苦的恐惧或谨慎。
    • 对能力的信心 三颗宝石 引导你摆脱这种潜在的痛苦和导致它的困惑。
    • 同情其他在同一条船上的人。
  3. 对象。 了解他们的品质会丰富我们的信心和信心。
    • – 一个已经消除了所有烦恼并完全培养了所有良好品质的人。
    • 佛法——一切困难的止息和通向它的道路。
    • 僧伽 – 那些对现实有直接感知的人
  4.  类比:我们轮回的众生就像病人一样。 这 是医生,佛法是药, 僧伽 是护士。 通过服用他们开的药,我们可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结论:对痛苦的谨慎和对治疗能力的信心 三颗宝石,从你的内心向他们寻求指导。

思考和讨论的要点
  1. 我们需要精神指导还是我们可以独自完成?
  2. 我们如何与我们的 避难对象? 他们能神奇地拯救我们吗? 自力更生与依赖他人之间的平衡点是什么? 三颗宝石? 考虑的类比 三颗宝石 作为医生,药物和护士在这里可能会有所帮助。
  3. 什么是信心或信心? 是必要的还是有益的? 有健康和不健康的“信仰”类型吗? 怎样才能培养健康的人呢?

我们对儿时所学的宗教有何看法? 我们和它和好了吗? 我们是否以消极的感觉对此做出反应? 即使我们现在可能不信奉该宗教,我们能否看到它的积极品质并尊重信奉它的人?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