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寻求合格的灵性导师指导我们

寻求合格的灵性导师指导我们

尊者举起双臂教导。
达赖喇嘛尊者(摄影: 丹增曲觉)

因为我们来世的幸福、解脱和开悟取决于我们如何修行,所以由慈悲和智慧的上师指导是很重要的。 如果阅读佛法书籍和自学就足够了,那么 不会详细介绍如何与 灵性导师. 并不是每个拥有“老师”头衔的人都一定是合格的老师。 在接受某人作为我们的精神导师之前,我们应该检查他或她的品质。 我们也应该分析自己的态度,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按照这位导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训练,并根据实践水平来看待他/她。

有三种类型 灵性导师,根据我们的实践水平和他们教给我们的科目:

  1. 带领我们走向世界的精神导师 避难 ,在 三颗宝石 并按照 誓言 个人解放,即 五戒, 新手 修道士 发誓, 完整的任命 发誓
  2. 一位教我们如何发展的大乘导师 菩提心 并给我们 菩萨 发誓
  3. A 密宗 给我们密宗的导师 引发 并指导我们进行密宗修持

由于三种精神导师及其关系的方式越来越严格,因此依赖它们的学生或弟子也必须具有越来越好的品质。

A. 在律系精神导师中寻找的品质,即那些引导我们皈依、教导我们道德纪律和给予我们个人解脱誓言的人:

  1. 同情受苦的人。
  2. 服务员素质好。
  3. 愿意在材料和教义上帮助他们的弟子。
  4. 纯粹的道德; 他们保持 戒律 他们采取了。
  5. 知识 三篮 经文: 戒律, 经, 阿毗达磨
  6. 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向合适的弟子传授这些教义

B. 寻找大乘导师的品质:

  1. 通过进行更高的道德训练来抑制身体和言语行为
  2. 通过修习更高的定力训练来降服心
  3. 修习更高的智慧修行,心很平静
  4. 比学生更多的口语和证悟佛法知识
  5. 口头教义的丰富性,即广泛研究并拥有丰富的圣经知识
  6. 证悟学说的丰富,即空性的深沉、稳固的证悟
  7. 教学的喜悦和热情
  8.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以便学生理解教学的重点
  9. 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同情心,以纯粹的动机进行教学
  10. 愿意忍受指导他人的困难; 学生不勤练不气馁

如果我们不能找到具备全部十种品质的老师,那么就尽可能地找到具备所有这些品质的老师。 特别注意品质 1、2、3、6、9。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请寻找一位至少具备以下条件的老师:

  1. 好品质多于坏品质
  2. 比今生更想未来的生活
  3. 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

检查潜在教师的素质:

  1. 观察他们的行为。
  2. 检查:他们所传授的教义是否符合一般佛教的方法?
  3. 询问其他学生。
  4. 观察他们的学生:他们是否真诚地尝试练习? 还是学生之间存在嫉妒和竞争的大场面?
  5. 他们与自己的老师有良好的关系吗?
  6. 他们是否有他们所教授的文本和实践的口传和传承?
  7. 他们现在能给学生一些有用的东西吗? 他们在满足学生的需求方面是否敏感和熟练?
  8. 他们教得开心吗?
  9. 他们是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还是他们似乎在寻求金钱、尊重或名誉?

C. 金刚乘上师的品质:

  1. 有着深厚的经验 自由的决心、利他的心、空性的正见
  2. 已从一位合格的人那里接受了他给予的灌顶 密宗 领袖,已完成适当的撤退,并已完成火灾 投标 在撤退结束时
  3. 熟悉给予的仪式 权力
  4. 熟悉 冥想 在那个神
  5. 有正确的认识 密宗 在一般情况下和在具体的具体实践中
  6. 擅长做自我权力

学生的素质

为了使自己成为接受佛法教义的合适器皿,我们需要通过修行来培养以下品质:

  1. 心胸开阔,不为所动 gehechtheid 和厌恶,没有成见
  2. 辨别智力
  3. 真正的兴趣、承诺和希望了解和体验这条道路

我们越能聆听教法,就越能从中受益。 检查你的倾听方式,并想办法提高你的倾听能力。

  1. 你是专心聆听,还是在做白日梦并考虑其他事情?
  2. 你是否记得你所听到的,或者你在听法时和听后忽略了思考这些教法?
  3. 你是怀着善意聆听,以利己利人,还是带着愤世嫉俗的耳朵寻求批评,或怀着利用你对教法的知识来获得世俗利益的动机?
  4. 你是打算练习你所听到的,还是只是在老师面前寻求“祝福”。

为了培养良好的听力,以下几点很有帮助:

  1. 自己是个病人
  2. 作为熟练医生的老师
  3. 佛法为药
  4. 修行佛法是治病之道
  5. 作为一个圣人,他的法药是不骗人的
  6. 我们学习的方法是有价值的。 因此,我们祈祷它们存在并蓬勃发展

依靠我们的灵性导师的好处

选好老师后,适当地依靠他们对我们有好处。 通过反思以下好处,我们受到启发,与我们的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1. 我们通过使 供品 我们 精神导师,服务他们,并实践他们给我们的佛法教义。 这样我们就更接近觉悟了。
  2. 通过遵循佛法教义,我们 灵性导师 给予,我们注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想法、感受、所说和所做的事情,并遵守道德纪律。 因此,有害的力量和误导的朋友无法影响我们。
  3. 我们的烦恼和错误的行为会减少。
  4. 我们将获得禅修经验和稳定的证悟。
  5. 因为重视我们现在的老师,我们创造了 因果报应 在来世遇见优秀的灵性导师。
  6. 我们不会有不幸的重生。
  7. 我们所有的临时和最终目标都将实现。

不恰当的依赖或愤怒地否认我们的精神导师的缺点

在我们选择某人作为我们的精神导师之后,如果我们后来以愤怒和批判的心态否认他们是我们的老师,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1. 我们冒着放弃他们给我们的所有明智建议和修行的风险,也就是说,我们抛弃了那些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不幸重生、获得解脱和开悟的修行。 因此,我们将在循环存在中徘徊很长时间。
  2. 我们的灵性导师非常仁慈地向我们展示了启蒙之路。 通过愤怒或傲慢地无视这种善意,我们会远离那些帮助我们最多的人。 因此我们创建了 因果报应 有许多不幸的重生。
  3. 虽然我们可以尝试练习 密宗,我们不会证悟
  4. 我们的心仍然停留在伤害和 愤怒; 我们变得愤世嫉俗。 这种态度使我们无法进行灵性修行。
  5. 我们不会发展任何新的品质或成就,我们所发展的将会衰落
  6. 因为我们已经停止练习,所以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因果报应 成熟,让我们体验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7. 因为现在愤怒地无视我们的老师,我们创造了 因果报应 来世缺乏灵性导师。

思想如何依靠老师

我们看待导师的方式取决于他或她是否是我们的 戒律, 大乘, 或 密宗 精神导师:

  1. 戒律 导师。 把这个人看成传统上的长辈,比我们知道的多,代表着 通过教导我们佛法。
  2. 大乘导师。 将此人视为与 在那个正面和负面 因果报应 我们创造 提供等对他或她来说类似于我们创建的 提供等到 .
  3. 密宗 导师。 将此人视为 。在 密宗,我们试图将所有众生视为神灵,将所有环境视为 净土,因此认为我们和其他人是佛但我们的老师不是佛是荒谬的。

通过对我们的适当尊重和信任 精神导师,我们将全神贯注地聆听他们的教法,听从他们的指导,并按照他们的指示修行。

为了训练我们的心以正确的眼光看待我们的精神导师,反思

  1. 他们的良好品质和佛法知识,以及我们如何从中受益
  2. 他们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通过他们带领我们走上这条道路,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我们创造了积极的潜力并学习了佛法。 我们与他人相处得更好。 我们从修行佛法中获得的所有利益,都是由于他们的教导和指导。
  3. 他们教导我们的善意。 他们经常不得不旅行,呆在陌生的地方,与老师和社区分开,为了教我们而中断自己的练习。 我们犯了很多错误,有时对老师很差。 然而,他们继续指导我们。
  4. 我们的老师是传达 的教诲和对我们的启迪影响。 如果释迦牟尼 如果他现在就出现并教导我们,他不会说任何与我们的灵性导师教我们不同的东西。

通过我们的行动依靠我们的精神导师

  1. 他们成为 供品. 这使我们的教师能够有食物、衣服、住所和药物。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支持他们开展的造福众生的佛法项目。
  2. 提供我们的服务和帮助,并表示尊重。 通过帮助我们的老师完成他们的佛法工作,那些使许多人受益的项目成功并取得进展。 通过帮助处理日常家务,我们可以让老师自由地以其他方式使用他们的独特技能。 通过尊重我们老师的品质,我们变得更加开放地发展这些相同的品质。 我们的尊重不应该生硬和不自然,而是要根据文化和老师的意愿。
  3. 按照他们的指示练习。 这是最好的 提供. 通过良好的修行,我们获得了幸运的重生、解脱和证悟。 这正是我们的老师想要的:让我们快乐并帮助他人在通往持久幸福的道路上进步。

当我们与灵性导师的关系出现困难时

看看我们自己的态度。 喜欢早睡的弟子,会找老师要他/她熬夜的毛病。 我们的困难是因为我们的按钮被按下,我们的极限被拉长,还是我们的先入之见和期望被打破? 如果是这样,那就是我们的态度需要改变。

但是,我们绝不能粉饰不道德或有害于佛法存在的行为。 经文中说,如果我们的 精神导师 告诉我们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可以恭敬地拒绝。

同样,如果我们的老师告诉我们根据文化或情况做一些看起来不明智的事情,我们可以恭敬地告诉他们,并且可以拒绝做这些事情。 我们可以以关心的态度与他们讨论我们对他们的行为的疑虑和困难,而不是恶意批评。

如果遇到与老师有很大困难的地步,我们会保持距离,但仍会感谢他们过去帮助我们的方式。

四个依靠把依靠的目的放在一个 灵性导师 透视:

  1. 不要仅仅依靠老师的人,而要依靠他或她教的东西。
  2. 不要仅仅依赖于教法的声音、导师的教法有多好、教法的乐趣或乐趣,而要依赖于它们的意义。
  3. 不要仅仅依赖需要解释的教义,而是依赖确定的教义(关于空性)。
  4. 不要仅仅依靠二元意识所发现的明确意义,而是依靠非概念智慧。

通过适当地培养与我们的老师的关系,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我们自己的思想流中实现无概念的智慧。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