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佛教正念与世俗正念

佛教正念与世俗正念

修女在图书馆冥想时微笑。
区分两种类型的正念很重要,这样人们才能清楚他们在练习什么以及为什么练习。

尊者 Chodron 的这篇文章发表在 2021年XNUMX月号 东方地平线.

正念目前在我们的社会中是一种流行的做法。 新闻杂志对此进行了讨论。 电视主持人采访正念导师。 商店出售特殊的衣服、计时器和铃铛,以帮助正念练习者,正念课程被纳入办公室、企业和更衣室的工作日程。 正念已成为最新的热潮,它可以让我们放松并减轻压力。

对社会各界有帮助的世俗正念练习起源于佛教的正念练习。 今天,他们的发展方式与他们在精神传统中的起源不同。 区分这两种正念很重要,这样人们才能清楚他们在练习什么以及为什么练习。

新加坡一位教授世俗正念的佛教朋友告诉我,在新加坡(和美国)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多宗教的社会中,非佛教徒可能想学习世俗正念 冥想 帮助他们平静下来并与他们的感受保持联系。 但如果正念被称为佛教修行,他们不会被这种修行所吸引,因此会错过它的好处。

另一方面,寻求精神解脱或完全觉醒而寻求精神道路并想学习佛教的人会想与佛教老师一起学习,学习微妙的无常、四圣谛、无我、利他的意图、重生之类的。 他们将学习如何进行分析和放置 冥想 在这些主题上,他们在世俗正念的实践中找不到这种技能。

点击这里 下载文章。

什么是正念?

佛教将正念定义为专注于善行并能够使心专注于该对象的心理因素。 虽然传统的定义要求一个善的对象作为焦点的对象,它也可以是一个中性的对象,例如呼吸。 在巴利语(sati)和梵语(smrti)中,正念与“记忆”或“记住”是同一个词。 正念的作用是防止对其他物体的分心。 培养正念既与我们的道德行为实践有关,也与我们的专注力发展有关。

正念练习道德行为

在道德行为的背景下,我们这些佛教徒培养对自己的正念 戒律,无论是躺着还是 修道士,以及我们渴望修行的十种善行。 我们牢记我们想要遵循的价值观和原则,并按照它们行事。 当我们忘记我们的 戒律, 粗心和自满随之而来。 由于忽略了反思我们的价值观或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被这样和那样的对象拉扯着。 gehechtheid愤怒 进入脑海。 当我们的价值观和记忆 戒律 消失了,我们就不能用它们来构架或支持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以合乎道德的方式生活。

正念与另一种称为内省意识(P. sampajañña, Skt. samprajanya)的心理因素密切合作,也被翻译为“心理警觉”或“警觉”。 这种心理因素就像一个小间谍,观察我们是否注意我们的价值观和 戒律 以及我们是否按照他们的要求行事。 它是头脑的一个小角落在调查,“我在说。 我说的是真的吗? 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吗? 善良吗? 现在说这个合适吗?” 内省意识观察到,“我的 身体 现在搬家? 我的身体动作和手势如何影响其他人? 我是否知道我周围的其他人以及我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们?”

我在新闻中读到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正念和内省意识如何在道德行为实践中协同工作。 一位身高 6 英尺 5 英寸、体重 300 磅的足球运动员正在公园里锻炼。 他听到一个女人的尖叫声,就去调查。 她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一名男子袭击。 当足球运动员跑过来帮忙时,他意识到他是一个非常大的人,人们可能会被他吓到,尤其是如果他快速冲向他们。 他带着这种意识奔跑,因为他不想吓到所有人,他把男人从女人身边拉开,让他坐下。 另一个人过来了,他一直把那个人留在那儿,直到警察到达。 足球运动员随后将女子拉开一段距离,帮助她冷静下来,因为她很痛苦。 一直以来,他都在注意自己的体型及其对他人的影响。

我们说他有正念,这是真的,但他也有内省意识。 他谨记不想吓到任何人,并且他具有内省意识,可以意识到自己的移动方式,因此在去帮助的路上除了攻击者之外没有人受到惊吓。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他想如何表现和内省意识检查他的行为方式。 警察局宣布足球运动员和其他人为英雄,但足球运动员说:“我不是英雄。 当有人需要帮助时,我只是在做任何人应该做的事情。”

正念培养专注力

在发展寂静(samatha)的单点心的背景下,正念专注于你用来培养专注力的对象。 这应该是您熟悉的对象。 如果您正在使用 身为你的 冥想 物体,你看一尊雕像、绘画或图像 记住他的样子、他的表情、他的手势等等。 然后你低下你的眼睛,在你的意识中把那个形象带到脑海中。 宁静是由精神意识培养的,宁静的对象是精神对象。 凝视蜡烛或花朵的视觉意识无法获得宁静。 正念会记住专注的对象并起到保持注意力的作用,所以你不会记得昨天看过的电影或上周某人做了什么让你烦恼的事情。 你不是昏昏欲睡或睡着了,而是专注于 冥想.

In 冥想,内省意识会检查你的正念是否仍在 冥想 对象,如果心焦躁不安,分心于一个对象 gehechtheid,或者如果头脑迟钝、昏昏欲睡或松懈。 心的一个角落不时观察到:“我是否还在 ?” 如果你不是,那么它会激活适当的解毒剂,使你能够更新对所缘目标的正念。 冥想.

这就是正念和内省意识这两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协同作用的方式。 它们是我们应该努力发展的两个心理因素,不仅在我们的 冥想 练习,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培养正念和内省意识的好处

在佛教的道路上,我们遵循 三项高等培训 道德行为,专注和智慧。 这三个的顺序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渐变得更难。 通过实践道德行为,我们的正念和内省意识会自动提高。 我们练习正念 戒律 关于语言和身体活动,培养内省意识,引导我们按照它们生活。 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得到改善,我们也减少了内疚和后悔——这两个因素阻碍了专注力的培养。 由于我们的正念和内省意识已经有所发展,因此在目标上培养宁静 冥想 更容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培养正念和对我们所说和所做的内省意识外,我们还监控心,因为我们的身体和语言行为都起源于心。 我们要确保我们的心指向善的对象。 白天检查一下“我在 La-La Land 中的大脑是否在想象我想要的美丽事物是有帮助的? 还是我在后悔之地想着过去做过的一些我感觉不好的事情? 还是我在记忆里漫步,想着我在高中认识的所有这些人,想知道他们现在在做什么?” 当内省意识注意到这些想法时,停下来问问自己:“这是一个现在需要关注的好对象吗? 思考这个对自己或他人有什么好处吗?” 我们会注意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考虑的完全是浪费时间。

佛教正念与世俗正念

正念现在是最新和最大的时尚,就像几年前的瑜伽一样,区分世俗正念和佛教正念很重要:它们不一样。 世俗的正念源于内观 冥想 在上座部佛教中教授。 在 60 年代和 70 年代,Jack Kornfield、Sharon Salzburg、Joseph Goldstein 等年轻人前往缅甸和泰国学习内观(洞察力) 冥想,其中包括正念的练习,以及 佛法. 但是当他们回到美国时,他们只是将正念和内观作为一种 冥想 可以帮助人们更冷静和更有意识的技术。 不想教宗教,他们没有在佛教教义的背景下教授正念和内观,例如四圣谛, 八正道,或 三项高等培训. 据我了解,世俗的正念运动就是由此而来。 虽然世俗的正念起源于佛教,但它与佛教中的正念不同。

例如,Jon Kabat-Zinn 博士启动了一个名为正念减压 (MBSR) 的项目。 多年前,当我第一次见到 Kabat-Zinn 博士时,MBSR 是新事物,看到结果令人兴奋。 现在有一个培训计划,人们可以被认证为教师并提供课程和务虚会。 对于患有慢性疼痛的人来说,MBSR 效果很好。 这是对所有宗教或非宗教人士开放的世俗培训; 这不是佛教正念的练习,它包括练习特定形式的道德行为,学习轮回,了解在解脱和完全觉醒的道路上要修行和放弃什么。

世俗正念和佛教正念在几个方面有所不同:动机、背景、技术、结果和整体方法。 一个人如何应用正念也是不同的。 一些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机

在佛教修行中,我们的动机要么是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即证悟涅槃),要么是证悟成佛。 我们的动机是彻底净化我们的心,克服所有的烦恼和无明。 那些以阿罗汉为目标的人,努力成为一个不再被困在轮回中的解脱者。 以成佛为目标的人会发展 菩提心-The 心愿 完全觉醒,以最大程度地利益众生并引导他们完全觉醒。 他们会努力克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并以真诚的利他心来取而代之,以利益众生。 换句话说,佛教正念的修行是带着慈悲的动机进行的,而这种动机渗透到我们作为佛教修行者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做世俗正念的动机基本上是为了更平静,感觉更好,生活中的问题更少。 动机完全是关于今生的——平息今生的压力,让今生的心理动荡少一些,变得更平静。 不谈来世、解脱或完全觉醒。

2。 上下文

在佛教中,正念练习是在四圣谛的背景下解释的:我们是有苦的众生,或不满意的经历; 这些经验来自于无明在轮回中转圈; 有修行之道来净化心灵并克服这些原因; 这条道路通向涅槃,一种最终的和平与圆满的状态。 佛教的正念与研究和渗透的智慧相结合 终极本性 人和 现象. 除了其他冥想和方法之外,还可以练习它,共同开发我们思想的不同方面。 它得到道德行为和同情心的支持,这些品质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世俗正念是在成为更有效率的员工或更好的父母和合作伙伴的背景下进行的。 没有谈论道德行为或同情心; 没有关于如何辨别善心或不善心的指导。 这可能会导致某人认为,“我注意到 愤怒 对这个侮辱我的人升起; 我注意到想要报复; 我很注意张嘴侮辱对方; 我注意到感到满足,因为我把那个人放在他们的位置上,这样他们就不会再侮辱我了。” 当然,我们的这种“正念” 愤怒渴望 而我们受它们驱使的行为不会带来幸福。

3。 技术

冥想 技术也不一样。 在佛教正念练习中,我们 沉思 关于正念的四个建立:正念 身体, 感觉, 头脑, 和 现象. 在这里,正念不是像世俗正念那样不加判断地观察心中生起的任何事物的纯粹注意力。 相反,佛教四念处的修行包括培养一种深入探究的心,力求准确地了解这个念头是什么。 身体 是,什么是愉快和不愉快的感觉,以及如何 渴望 愉快的感觉和对不愉快的厌恶在我们的生活中运作。 我们注意到快乐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gehechtheid, 不愉快的情绪产生 愤怒,而中性的感觉会产生无知或混乱。 正念的四个建立是对正念的深入研究 身体 和头脑和被指定的人 身体 和介意。 它的最终目的是产生克服无明的智慧和 渴望.

佛教的正念不只是观察一个人的心。 它涉及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身体、心、外在的影响,以及在前世植入心流的业力倾向。 它使我们意识到内部和外部 条件 影响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能够看到这些 条件 用智慧质疑我们的假设和成见。 佛教的正念引导我们检查事物的出现方式是否实际上就是它们的存在方式。

此外,在佛教修行中,正念只是我们修行的一部分。 因为我们的心是复杂的,所以我们还做了很多其他的修行:单靠一种修行是不会带来解脱的。 我们的 冥想 实践是建立在学习和反思教义的基础上的 .

这些都不存在于世俗的正念中。 尽管世俗正念的各个导师的技巧略有不同,但大多数都集中在观察呼吸,体验任何生起的感觉和感受,以及不加判断地观察任何生起的念头。

如今,世俗的正念倾向于娱乐。 当一家健康杂志的记者请我写有关佛教徒练习的正念的文章时,她告诉了我几位世俗正念的主要导师的技巧。 这些包括在观察呼吸的同时听舒缓的音乐,在计算机屏幕上观看美丽的风景,以及观看屏幕上显示的漂亮形状和平静的图像。 这是为了减轻压力和放松心灵,这当然对人们有帮助,但其本身并不是灵性修行。

学习世俗正念能引起对佛教的兴趣吗? 对某些人来说,也许会。 然而,我的经验是,绝大多数来佛教教义的人并不是通过修习世俗正念被引导到那里的。

4。 结果

世俗的正念确实帮助了人们。 它在银行、运动队、房地产经纪人和其他努力帮助人们放松和减轻压力的领域中教授。 它使人们的工作效率更高,工作更出色。 然而,这并没有促使他们审视自己的动机、道德生活或对他人富有同情心。 在某些情况下,世俗的正念可能会让人们更好地驾驭资本主义的车轮。 但这不是佛教的正念,也不是修行。
简而言之,这两种正念都有价值。 世俗的正念有助于减轻日常压力和平静 身体 和介意。 佛教正念转化心智,以消除 gehechtheid, 愤怒,和困惑,培养不偏不倚的爱、慈悲和智慧。 佛教正念与其他修行相结合,会导致解脱和完全觉醒。

5. 整体方法

值得强调的两种正念之间的另一个区别是,佛教正念和佛教教义通常是免费提供的。 西方的一些佛教中心负责,但在大多数佛教组织中,尤其是在亚洲,教义和 冥想 免费提供指导。 这创造了一种慷慨的经济,人们想要回馈,因为他们从佛法教义和老师那里得到了利益。 他们知道僧侣需要吃饭,寺庙必须支付电费和其他费用。 参与者发自内心,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收取任何费用,没有人因为没有钱而被排斥或阻止接受佛教教义。

世俗正念的实践者经常购买应用程序。 价格各不相同,并且有打折的广告。 这为世俗的正念增加了一个非常不同的维度:它是一种赚钱的努力和一种商业活动。 从业者成为为服务付费的客户,这样他们就可以对所教授的内容产生影响。 客户支付的钱是教练的一个激励因素,他们可能会改变他们的 冥想 技术或添加特定的倾斜度以吸引更多人。

另一方面,佛教教师是可追溯到 2,500 多年前的传承的一部分。 . 尽管某些外部因素可能会因气候、文化或其他外部环境而改变,但教义本身并没有改变。

佛教正念和世俗正念都有益于各自的受众。 了解它们的异同使我们能够寻求能够满足我们当前需求的实践类型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