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电子邮件

捐赠背后的动机

乐于给予:第 4 部分(共 5 部分)

透过对龙树菩萨第十八、十九章的注解,教导布施的深远修行, 大圆满智慧论,于 21 年 22 月 2009 日至 XNUMX 日,在 云山静修中心.

  • 三种慷慨
  • 不纯的给予和动机
  • 产生纯奉献的动力
  • 化不净布施为清净
  • 纯奉献的类型
  • 纯奉献的好处
  • 慷慨与道路

乐于奉献 04 (下载)

下一次会议非常简短。 这是关于三种慷慨。 第一种是执着于欲界的; 欲界是我们生活的境界,有很多欲求的对象。 二是色界的布施。 色界是一个人由于深沉的禅修稳定而生入的境界,但因为仍然有一种微妙的 身体,一种身体形态,他们可以修习布施。 

轮回中有高于色界的一层,称为无色界。 它有四个部分。 由于深层次的境界,众生诞生于无色界。 冥想,但他们没有任何身体。 那里没有色相,所以不能修布施,而且无色界的一切众生都在自己的一处。 冥想。 所以,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互动。
第三种布施是完全不执着的布施——这意味着它是由人所修习的布施。 阿里亚 众生。 请记住,圣人是那些直接、非概念性地认识到现实本质的人,所以当我们说我们 避难 ,在 僧伽,这些就是我们的存在 避难 在。 ”僧伽 “皈依处”并不意味着每个去佛教中心的人。 这 修道士 社区是代表 僧伽 避难所,但真正的 僧伽 皈依者是那些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认识到实相本质的人。 这实际上很重要; 否则,人们会变得非常困惑。

我们避难的地方

他们说:“我 避难 ,在 -好的。 我 避难 在佛法中。 我不确定那是什么,但我正在练习它,尽管我不确定那是什么。 我 避难 ,在 僧伽,意思是所有这些去佛教中心的人? 但他们并不比我好。 他们很困惑; 他们没有保留 戒律。 它们如何成为引导我证悟的皈依处?” 嗯,他们不是。 他们是你的佛法共同体; 他们是你们的同修团体,是你们的法友,你们互相鼓励、互相依靠。 但是 僧伽 那些对现实本质有直接冥想体验的人会带领你走向开悟。 不然的话,就是盲人带盲人了,不是吗? 

同样,当我去静修中心时,我总是会咯咯地笑,我们都被称为“瑜伽士”。 [笑声] 瑜伽士? 打扰一下? 瑜伽士是伟大的冥想者 放弃菩提心 专注、对现实的理解,以及在自己的事情上非常自律的人 冥想 实践。 我们是瑜伽士还是度假者? [笑声]我们可能是有抱负的瑜伽士,但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至少对我来说。

无论如何,回到本文——它继续讨论两种布施,两种布施:(1)纯洁的和(2)不纯洁的。 这里的“净”和“不净”是指动机,因为记住,布施不仅仅是身体或语言的行为,它是意图的心理因素,与其他心理因素一起刺激身体和语言的行为。 因此,经文首先谈到不净布施。 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类型。 [笑声] 

不纯粹布施的类型

它可能涉及肤浅的给予,人们对此不感兴趣。 

一天中有很多次我们给别人东西,但我们没有抓住机会与接受者联系,或者看着他们的眼睛,或者感觉,“我真的要给他们他们想要的东西。” 我们只是说:“在这里。” 。 。 ”

我们错过了一个机会。 即使有人说“请把番茄酱递过来”,你也有机会。 传递番茄酱的方法有很多种,不是吗? 取决于你如何传递它,你可以慷慨,你可以连接并表现出善意,或者你可以自动。 所以,这是指我们不感兴趣的给予。

给予确实是我们应该利用的机会。 在西藏社区,至少在我接受的训练中,你被教导要用双手布施,用双手布施比只用一只手布施更美妙。 双手给予是带着谦卑的态度和尊重的态度给予,而不是只是“呃……我一文不值,你一文不值,这个一文不值,我们都在玩游戏。” 这是一件小事,但如果我们细心的话,我们可以把它变成有意义的事情。 

以下还有更多不纯洁的布施:

给予或许是为了获得财富。 

我们送一份小礼物,希望他们能给我们一份大礼物。 但 we 不要贿赂别人,不是吗? 只有政客才会这么做; 我们不这样做。 We 永远不要给别人一件小礼物,希望他们会给我们一份大礼物。

或者也许一个人给予是因为一个人感到羞耻。 

换句话说,我们对自己感到很糟糕,因此我们会表现出某种扭曲的无价值感或羞耻感。 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动机。 

或者也许一个人将给予作为责备他人的一种手段。

举个什么例子? 

观众: 回馈——他们已经给予了我们,所以我要回馈他们。

尊者图登卓龙(VTC):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你非常慷慨; 我就给这么多了所以,这是贬低别人、责备别人的一种方式。 

或者也许我们出于恐惧而给予。 

举个什么例子? 我们被抢劫了,他们说:“把你的钱包给我!” 那么出于慷慨而不是出于恐惧而给予它怎么样? 

或者也许一个人给予是为了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有什么例子吗? [笑声]我们必须支持体育场和宏伟的项目! 

或者也许有人因为害怕被杀而放弃。 

有什么例子吗? 

观众: 你被抢劫了,他们会杀了你。

尊者图登卓龙: 是的,你被抢劫了,有人闯入了你的房子,或者你可能生活在军队入侵并占领你的城镇或村庄的情况下,你必须满足军队的食物需求那是占领。 

或者,一个人给予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让某人感到高兴。 

我相信你能想到一个这样的例子。 你付出是为了操纵某人感到高兴。 

目的:当你给某人一些好东西时,他们就会帮你一个忙。

VTC:哦,所以当你想软化你的丈夫时,你可以向他要一些东西,这样你就可以用他最喜欢的食物做一顿美味的晚餐。 [笑声]或者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会通过表现得非常友善来软化你的父母,然后你会要求一些东西。 

或者也许一个人出于一种义务感而给予。 这是因为一个人碰巧很富有,并且出生高贵。

 换句话说,这是上个世纪美国真正富有的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卡内基家族、肯尼迪家族等——曾经有过的感受。 他们觉得,“我们的经济状况有一些财富,所以我们有义务将其中一些回馈社会。” 所以,他们成立了非营利组织等等。 

有一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它确实具有良好的动机,但也有一种方法,它是严格的义务,并且没有真正的感觉 提供 服务。 但我们有多少次出于义务而给予呢? 圣诞节期间,多久一次? 你的礼物中有多少是义务性的,有多少是因为你真正想要给予的? 有没有办法让你将出于义务而给予的礼物转变为真正慷慨的礼物? 这可能吗? 

或者也许人们将给予作为争夺统治地位的一种手段。 

有什么例子吗?

观众: 我的父母是中国人,他们都想成为购买 2,500 种不同种类产品的人。 。 。

VTC:他们想把账本放在朋友面前,以争夺主导地位,展示你有多么慷慨,所以你们会在餐馆里为谁来买单而争吵。 

观众: 募捐

VTC:“谢谢指点。” [笑声] 所以,当你去参加筹款活动时,你会在翻领上戴一个小符号来表明你捐了多少钱,这样其他人都可以看到,然后就有了这种竞争。 

观众: ..Prabhatara 和文殊菩萨以及.. 。 。 [笑声]

VTC:或者你从第一地开始,然后是第二地! [笑声] 事实上,这是我们在修道院遇到的困难,因为许多佛教组织都有会员等级、赞助人等级、捐赠者等级等等。 我们只是决定不这样做,因为我们希望人们发自内心地奉献,这是他们的善意动机,而不是他们奉献的金额。 非常有趣的是,人们有时需要这样的东西才能有动力捐出一美元以上。 [笑声]我们很有趣,不是吗? 我们现在想要一些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发光一点。 

或者也许有人出于嫉妒而给予。 

有什么例子吗?

观众: 也许你想表现得比别人更好,所以你付出了更多,或者你付出了更好的东西?

职业训练局: 是的,这是另一种竞争方式。 你嫉妒一个付出更多的人,所以你付出更多。 

观众: 争夺家人的“爱”。

职业训练局: 哦对了,祖父母是如何与孙子相处的; 他们是一种“独善其身”的人,付出的更多。

观众: 试图赢得男朋友/女朋友的喜爱。

职业训练局: 当你向某人求爱时,比如别人送了一种花,你就必须送一种更好的花。 

或者也许一个人出于仇恨而给予。

有什么例子吗? 如果有人利用别人并想要伤害他们,那么他们希望那个人依恋他们并喜欢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抛弃他们或以某种方式伤害他们? 这真是太恶心了。 

或者,一个人的付出可能是出于傲慢,渴望将自己抬高到别人之上。

 这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情,不是吗? “我希望别人认为我比别人更慷慨。” 

或者也许一个人为了名誉或声誉而给予。 

“我想让这座建筑以我的名字命名,在以我命名的东西前面挂一块牌匾; 在特别计划的启动仪式上,他们特别感谢我”——类似这样的事情来获得名声或声誉。

或者,人们可能会出于一种尝试来赋予仪式咒语和祈祷以功效。 

所以,你只是在做某种仪式,不理解它,不知道为什么,但你认为你不妨做一个 提供 以某种方式取悦众神。 就像他们传递盘子时一样,但是当然,当他们传递盘子时,可能有很多原因......

或者,人们布施也许是为了消除不幸,获得好运。

 所以,你可能会认为,通过奉献会给自己带来良好的能量。 这当然比带着仇恨给予要好。 

或者也许一个人为了获得追随者而付出。 

所以,你想出名; 你希望有一群人追随你。 所以,你给他们东西,或者你给他们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然后他们认为你真的很棒并跟随你。

或者,一个人可能会以一种不尊重的方式给予,以便轻视某人并让他们感到谦虚。

有时,如果我们要向住在街上的人捐款,我们可能会这样做。 我们只是对他们说:“你这个懒鬼。 你甚至无法工作; 你在这里靠福利生活。” 但我们给予一些东西。 像这样羞辱别人可不太好,不是吗? 但你看到人们这样做。

诸如此类的各种布施都被归类为不净布施。 

你能想到其他形式的不纯洁的布施吗? 您可能做过哪些未在此列出的不纯洁的布施?

目的: 给予是为了减轻负罪感。

VTC: 是的,出于愧疚而付出,让自己感觉好一点。 你能想到别人吗?

观众: 给予一些可能不是免费给予你的东西。

VTC:所以以不那么诚实的方式给予你得到的东西。 你可以给它看起来不错,或者你可以给它减轻你的负罪感,或者你可以给它在警察发现之前把东西处理掉! [笑声]还有什么?

目的: 融入人群。

VTC: 和第一个有点像。 你这样做是出于同侪压力:“其他人都在这样做,所以我不想看起来很糟糕。”

观众: 给予某人一些东西来安抚某人。

职业训练局: 你已经彻底疲惫不堪,只想让他们摆脱你的困扰,所以你已经给了他们一些东西。 

观众: 为乞讨的人购买食物。

VTC:如果你知道某人是个瘾君子,我认为买东西给他们吃是慷慨的好方法,因为你在控制他们,但你在以某种方式控制,因为你不想喂食他们有吸毒的习惯,但他们确实需要营养食物,而你不想给他们钱,因为他们会滥用它。 我认为实际上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观众: 重新赠送。

VTC:好吧,这是别人给你的东西,你不喜欢,所以你找别人给它。 [笑声]我刚刚看到了这个闪光。 在我成为修女之前,我结婚了,在我们的婚礼上,我们收到的礼物之一就是这个人收到她不喜欢的礼物送给我们。 你知道他们以前是怎么做那些陶瓷小开胃菜的吗? 这是其中之一,中间有一个小菠萝,所有的菜肴都有一点夏威夷风味——[笑声]。 我确信有人把这个给了那个人,而她认为我们很古怪想要它。 [笑声]

目的: 最后你用它做了什么?

职业训练局: 我给别人了! [笑声] 就像在圣诞节期间,他们做了一个水果蛋糕,然后不断地收到礼物。 [笑声] 

目的: 你认为你有可能把它送给她的表弟吗? [笑声]

职业训练局: 我可能做到了。 [笑声]

纯粹的给予

然后是纯粹的给予: 

至于纯粹布施,凡是与上述例子相反的布施,都属于纯粹布施。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是多么容易陷入不纯粹的布施,但只要改变我们的想法,这种情况就很容易转变为纯粹的布施。 换句话说,停止不纯粹的布施,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不布施,除非我们有纯粹的动机。 这意味着我们改变了奉献的想法。

因此,当我们出于义务而给予或感觉自己被操纵或其他什么情况时,我们会停下来,我们会改变主意。 我们真正思考为他人、为自己付出的好处; 我们培养一种仁慈的精神,并真诚地希望有那么多人从我们的礼物中受益。 即使我们的布施不是数以百万计,但通过我们的善行动机,愿它能够利益许多不同的人。 我们真的停下来改变我们的动机。 然后,同样的行为可以从不纯粹的行为转变为纯粹的布施行为。 

有时,当我们开始真正审视自己的动机时,我们会发现有时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很好。 然后我们就完全停止做事。 如果你正在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杀生、偷盗、乱睡、撒谎等等——是的,如果你的动机不好,就停止做这些事情,但如果你正在做一些可能对他人有利的事情,那就不要做这些事情。停止这样做,因为你认为你的动机不好。 将你的动机转变为良好的动机。

我发现的一个例子是,在一些国家,佛教徒认为——经文中有很多教导——如果你布施给 僧伽 社团,你创造了很多功德,这对你未来的投生非常有好处。 所以,在像泰国这样的国家,人们对此确实有非常深厚的信心,所以他们对这些东西非常慷慨。 僧伽。 然后我看到一些西方人进来说:“哦,看,那些在家人,他们只是给予,因为他们想要在未来的生活中得到一些美好的东西。 他们非常自私,想要为自己和未来的生活带来好处。 我不会为那种事所倾倒。” 他们根本不给予,认为自己比那些因为想要在未来的生活中拥有财富而给予的人优越。

不,不是这样。 当然,布施是为了让我们未来的生活拥有财富,这是一种善的动机。 为今生的财富而付出就是操纵和纵容。 但如果我们以无拘无束的心态去布施,希望来生能获得财富,那就是一个很好的动机。 这不是最好的动机,因为这种动机仍然可以净化为寻求解脱、寻求开悟。 所以,这不是一种完全纯粹的动机,但它是一种良性的动机。 但其他人会说,“好吧,这不是我必须拥有的最好、最纯粹的动机”,然后他们就什么也不付出。 [笑声]我们不应该这样。 这是弄巧成拙。 

为道而布施是纯粹的布施。  

所以,这是给予 心愿 能够证悟菩提道。 

当清净心生起时,没有任何束缚[束缚是诸如无明、嫉妒、傲慢、 肉欲, gehechtheid, 恶意, 怀疑],或今生或来世不求任何回报,或出于恭敬或同情而这样做,这些情况都属于清净布施。

所以,没有任何束缚的清净心意味着你的内心没有任何束缚。 您或许已经意识到 终极本性 然后开始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的过程,然后你带着这样的意图去布施,这不仅仅是没有束缚,而是当你心里有仁慈、仁慈等等的时候,那就是清净的。给予。 

或者当我们今生或来世不寻求任何回报时。

所以,我们今生并不是在寻求回报,我之前说过这是一种操纵方式。 这里说“来世”,因为龙树正在推动我们走向证悟。 为来世利益而布施是有德的,但就 菩萨 修行——这就是他在这里谈论六种影响深远的修行时所说的——你不想为了自己的未来生活而付出。 你想与 菩提心 动机。

或者当一个人出于尊敬或同情而这样做时。

当我们真正深深地尊重我们所给予的任何人或事物,或者我们有一种仁慈和同情心并且真正想要提供帮助时,这些情况都符合纯粹的给予。 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给予时,我们就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摆脱了自我。 然后心就改变了,而这只是改变思想的事情。

在冥想过程中,我们总是从产生动机开始; 所以,我们在送礼物的时候,也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的动机,产生一个好的动机,然后再做出一份礼物。 提供。 就像我们在吃饭前提供食物一样,我们会想到食物的品质。 三颗宝石 并以恭敬之心来供养; 我们坚信 因果报应; 我们提供 心愿 成为一个 来利益一切众生。 然后我们吃东西是为了保持健康,而不是出于某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 

然后,纯粹给予的单独效果:  

纯粹的布施创造了沿着涅槃之路前进的条件,因此我们说为了道而布施。 若在此之前行布施,当他欲求证涅槃时,便为将来享受天人间的极乐果报创造了因。

因此,为了道而布施就是想要获得涅槃或开悟。 当我们带着这种动力和奉献精神去奉献时,事情就会发生。 如果在那之前,当我们有任何解脱的念头或任何证悟的念头时,如果我们仍然以恭敬的态度、慈悲的态度来布施,就会为我们来生享受财富的因缘——未来人间、天人间的极乐果报。 

清净的布施,就像初生的花环,尚未凋谢,芬芳、纯净、鲜活、光彩照人。 同样地,当一个人为了涅槃而进行纯粹的布施行为时,即使在达到涅槃之前,他也能够作为一种附带利益而享受业报的芬芳。

所以,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我们出于长期目标的动机而布施,这使我们能够在轮回中拥有所需的供给,以便能够修习佛法。

作为 话说,世界上有两种人很少遇到。 第一批是那些离家出走的人, [一种 修道士] 于不适当的时间进食而获得解脱。

它所说的是一个 修道士 谁不保留他们的 誓言 善而得解脱。 这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第二个罕见的是:

白衣居士之中, [白袍是因为在印度,居士、俗人都穿着白色] 其中很少有能够做出纯粹布施行为的人。

[笑声]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 这意味着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是吗? 

在生生世世中,即使在无数生世之后,纯粹奉献的印记也永远不会消失。

如果我们怀着良好的意愿创造纯粹的奉献,那么 因果报应 不会迷失——尤其是当我们把它奉献给全面的启蒙时。 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回向来世的财富,它就会成熟,然后就完结了。 如果我们将它回向于圆满觉悟,那么在证得圆满觉悟之前它就不会迷失。 

它就像一份产权契约,即使到最后也永远不会失去其有效性。

所以,这是一种绝不是次级抵押贷款的抵押贷款! [笑声] 这实际上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 我们有一位来自博伊西的朋友来到修道院,他向我们讲述了他父亲去世时的故事; 他得到了一笔遗产——大约 18,000.00 美元。 他投资了它——这是在网络时代——所以投资的价值不断上涨,他说,“哇,这很好! 我的 18,000 美元正在增加,我将变得非常富有。”

它不断上升,他说,“我本可以把它拿出来,但我很贪婪,我想要更多,所以我把它留在了里面,”然后整个事情就崩溃了。 他说,到最后,他只剩下了父亲遗产中的 150.00 美元。 然后他用它做的就是将其作为 提供 给修道院的一位修女写了一封非常感人的信,信中讲述了整个故事并说道:“现在我意识到我必须投资于安全的东西。” 他以一颗真诚的心、充满信心的心去奉献 因果报应 特别是想帮助支持她的灵修。 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当适当的因缘和条件时,布施的根源就会出现。 条件 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 就如果树,遇到适当的季节,就会有花、果、叶、籽。 如果季节还没有到来,即使有因,也不会结相应的果。

这就是我之前讲的,安于创造因,只是付出,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产生良好的动力。 不要全神贯注于什么时候你会得到你的付出的结果,因为当你这样做时,它会污染你的动力。 然而,如果我们只是给予,怀着因因带来果报的信念,那么当所有的 条件 走到一起,业力种子就会成熟。

问题解答

观众: 我刚才有一个问题,你说居士永远不会纯粹地布施; 这与佛经有何关系。

职业训练局: 我想也许是遇到了错误。 我并不是说居士不纯粹布施。 这 说有稀有之物; 一件罕见的事情是 修道士 谁不保留他们的 誓言 另一个人是一位能够产生真正纯粹动机的居士。 换句话说,他指出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居士只是出于义务而给予,或者是为了赢得朋友,或者类似的事情。 这 他并不是贬低居士,当然也不是在谈论所有居士。 明白了吗? 你看起来不太相信。 [笑声] 

那么,什么 所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在向我们指出,我们需要努力提高我们的动力; 他没有做出预测。 他并没有把每个人都归为一类。 但如果我们放眼世界,我们多久能看到纯粹奉献的行为呢? 我们有时会看到他们,不是吗? 但我们也看到很多不纯粹的布施行为,所以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唤醒我们。 

考虑一下你有机会变得慷慨,所以要像维摩诘那样或像给孤独那样。 或者像维沙卡那样。 像这些人一样,或者像当时的吉瓦卡(Jivaka)一样 是一位通过医疗服务提供服务的医生。 成为那样的人,因为我们有机会这样做。

图丹却准法师

尊者 Chodron 强调佛陀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擅长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实践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她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学而闻名。 她于 1977 年在印度达兰萨拉被嘉杰林仁波切出家为尼姑,并于 1986 年在台湾接受了比丘尼(圆满)戒。 阅读她的完整简历.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