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友好,PDF和電子郵件

你可以品嚐到的智慧

你可以品嚐到的智慧

Photo by 約翰斯普納

本文於 2015 年 XNUMX 月發表在 Facebook 上 生活雜誌的樂趣. 要查看完整的雜誌文章,請訪問 生活的樂趣(2015 年 XNUMX 月).

有一個著名的佛教寓言,講的是一個人滑下懸崖的邊緣。 當他墜落時,他抓住了附近一棵樹的樹枝,並緊緊抓住了寶貴的生命。 他知道下面有怪物要吃掉他,他不能再爬上懸崖了。 然後他看到他上方的灌木叢中長著一顆草莓。 草莓很漂亮。 他記得草莓的味道,並想像著這個草莓的味道。 於是他摘下並吃掉了草莓。

野草莓叢。

當我們緊緊抓住寶貴的人生時,吃草莓的正念如何幫助我們? (攝影者 約翰斯普納)

我聽過這個故事,用來解釋關注當下的意義,因為這個人不管他的處境如何,都完全專注於吃草莓。 不過,我有時想知道,當我們緊緊抓住寶貴的人生時,吃草莓的正念對我們有何幫助? 我的老師們說這個故事是關於有情眾生的愚昧,他們被輪迴的快樂分心,而不是做一些有助於他們避免許多輪迴之苦的靈性利益。 當我們這樣想這個故事時,我們不想伸手去拿草莓!

有意識地意識到你正在吃草莓肯定比不假思索地狼吞虎咽要好; 或者因為你的兄弟從未與你分享草莓而生氣; 或回憶你曾經在法國吃過的草莓。 然而,佛教 冥想 不僅僅是關注我們當下正在做的事情。 它與理解心的本質有關。 大腦是如何運作的? 什麼是善心和噁心? 哪些心理因素是我們想要克服的,因為它們與精神進步是對立的,我們想要培養哪些心理因素,因為它們幫助我們走上覺醒的道路? 這 關於無常、輪迴的苦性、無我、空性和 菩提心. 他沒有教導執著於當下,因為它太美妙了!

我們如何以幫助我們創造覺醒因的方式正念飲食? 首先,看看我們在吃飯時可以用大腦做的各種各樣的事情。 假設你正在吃草莓,心想:“哦,它太好吃了。 嗯,嗯,嗯。 甜美可口的草莓。” 然後草莓就完成了。 你所想的,你所關注的,都是草莓的味道。 這是一個會導致覺醒的心嗎? 不,像這樣的中立心態不會帶領我們走向解脫。

所有的佛教傳統都做一個食物 飯前,這有助於我們在進食時產生良好的心態。 特別是當我吃到好吃的東西時,我想到我寫信給的獄友或菩薩佛,我就把食物的美味供養他們。 我以慷慨為樂,這讓我不再只關注自己的幸福。 我正在培養這樣一種意識,即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生物,我想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 以這種方式進食可以減少我的 以自我為中心 並幫助我培養對他人的愛和同情心。

有時我專注於食物的無常,這有助於我抵消 附件. 一旦我把草莓放進嘴裡開始咀嚼,它看起來就不再有吸引力了。 你想吃一顆我嚼過又吐出來的草莓嗎? 然後草莓被消化並作為便便從另一端出來。 我可以將此概括為所有輪迴的快樂,它們是無常且不會持久的。 這樣的想法並不令人沮喪,而是現實的。 我們不是建立無法實現的不切實際的期望,而是培養對輪迴的不利影響的認識。 這加強了我們從輪迴中解脫的決心,促使我們了解實相的本質。

另一種吃法是看看我們吃的是什麼,然後問:“為什麼我稱它為草莓? 是什麼讓它變成草莓?” 在我居住的捨衛城寺,我們會背誦中國佛教傳統的五觀作為我們食物的一部分 祈禱。 第一個思惟是:“我思惟一切因和 條件,以及其他人的善意,我因此得到了這種食物。” 我們可以花一兩個小時對此進行冥想,而且我們永遠吃不上午餐!

每當我們吃東西的時候,我們都能想到所有的原因和 條件 我們收到了食物。 從物質原因來說,有種子、土地、陽光、水等等。 這些是實質性的原因,實際上變成了結果,也就是食物。 然後是合作社 條件,例如幫助種植莊稼以及收割、包裝和運輸莊稼的人。 這將我們與有情眾生的仁慈聯繫起來,並與我們如何通過依賴他們來獲得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聯繫起來。 以這種方式反映是路徑的方法側的一部分,這有助於我們生成 菩提心——成為完全覺醒者的願望 ,以報答一切眾生的恩情。

在智慧方面,我們研究事物如何由因和 條件 因此不存在。 它們沒有自己的本質,只是因為它們的因存在而存在。 事物的存在依賴於在它們之前出現的其他事物這一事實表明它們不能獨立。 他們不可能有自己的內在本質。 就在這一行食物中 ,我們既有佛道的方法面,也有智慧面。

所以我們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有意識地吃草莓。 我們可以以促進精神道路上進步的方式使用我們的思想,而不是僅僅為了享受瞬間消失的東西而進食。 我們的生命太短暫、太寶貴,我們不能這樣度過。

尊者圖登卓龍

尊者 Chodron 強調佛陀教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特別擅長以西方人容易理解和實踐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她以其熱情、幽默和清晰的教學而聞名。 她於 1977 年在印度達蘭薩拉被嘉傑林仁波切出家為尼姑,並於 1986 年在台灣接受了比丘尼(圓滿)戒。 閱讀她的完整簡歷.

有關此主題的更多信息